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膳食脂肪摄入对人类长期健康的影响引发了大量研究兴趣,而不同膳食脂肪的健康效应取决于可用的食物来源。然而,关于特定食物来源的膳食脂肪与健康之间联系的数据仍然有限。近期,JAMA子刊Internal Medicine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调查膳食植物性和动物性脂肪摄入与总体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之间的关联。一起来看看吧!膳食脂肪是重要的宏量营养素,在多种生物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代谢燃料、维持细胞膜结构、脂溶性维生素的运输和吸收、信号转导的调节以及离子通道活性的调控。植物来源的脂肪以含有较多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而著称,而动物来源的脂肪则以较高比例的饱和脂肪酸(SFAs)为特征。
尽管早期跨国研究和实验研究建议减少总膳食脂肪摄入具有有益效果,但最近的队列研究、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得出了不一致的结果。例如,一项荟萃分析显示,SFAs与总体死亡率或心血管疾病(CVD)之间没有关联;然而,所纳入的研究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异质性。同样,尽管增加MUFAs的摄入可能改善血脂谱、炎症状态和传统的心血管风险因素,但其对CVD风险和死亡率的影响似乎取决于食物来源(即动物来源或植物来源)。
为了给膳食脂肪食物来源的选择提供信息,本研究在随访时间长达24年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AARP饮食与健康研究队列的40多万名男性和女性中,评估了来自特定食物的植物性和动物性脂肪摄入与总体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间的关联。
这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于1995年至2019年在美国进行。对男性和女性的分析是在美国国NIH-AARP饮食与健康研究中进行的。数据分析时间为2021年2月至2024年5月。
使用经过验证的食物频率问卷在基线收集了特定食物来源的膳食脂肪和其他饮食信息。
使用多变量校正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法估算了风险比(HR)和24年校正后的绝对风险差(ARD)。
分析包括407,531名男性和女性(231,881 [56.9%] 为男性;队列的平均[SD]年龄为61.2 [5.4]岁)。
在8,107,711人年的随访期间,共确认了185,111例死亡,包括58,526例心血管疾病死亡。
多变量校正后(包括对相关食物来源的校正),较高的植物性脂肪摄入,尤其是来自谷物和植物油的脂肪摄入,与较低的总体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关(最高五分位与最低五分位相比):
植物性脂肪摄入:HRs, 0.91和0.86;校正后的ARDs, −1.10%和−0.73%;趋势性检验P<0.001;
谷物:HRs, 0.92和0.86;校正后的ARDs, −0.98%和−0.71%;趋势性检验P<0.001;
植物油:HRs, 0.88和0.85;校正后的ARDs, −1.40%和−0.71%;趋势性检验P<0.001。
在对比中,较高的动物性脂肪总摄入量,乳制品脂肪或蛋类脂肪摄入,与较高的总体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关(最高五分位与最低五分位相比):
动物性脂肪总摄入量(HRs, 1.16和1.14;校正后的ARDs, 0.78%和0.32%;趋势性检验P<0.001)
乳制品脂肪(HRs, 1.09和1.07;校正后的ARDs, 0.86%和0.24%;趋势性检验P<0.001)
蛋类脂肪(HRs, 1.13和1.16;校正后的ARDs, 1.40%和0.82%;趋势性检验P<0.001)
将5%的动物性脂肪能量替换为5%的植物性脂肪能量,尤其是来自谷物或植物油的脂肪,与较低的死亡率相关:总体死亡率降低4%至24%,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5%至30%。
图1. 膳食植物脂肪和动物脂肪摄入量对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的多因素校正风险比
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的发现表明,较高的植物性脂肪摄入,尤其是来自谷物和植物油的脂肪摄入,与较低的总体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间存在一致但较小的负相关。而以动物为基础的高脂饮食,包括来自乳制品和蛋类的脂肪,也与较高的总体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关。
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来源的膳食脂肪与美国人口的死亡率之间有何关联?
在这项随访24年、接近19万人死亡的407,531名参与者的队列研究中,较高的植物性脂肪摄入,特别是来自谷物和植物油的脂肪摄入,与较低的总体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关,并且独立于其他重要的死亡率风险因素。
这些发现提供了详细的信息,说明增加植物来源的膳食脂肪摄入可能有助于改善人类健康和相关的死亡率结局。
来源:Plant and Animal Fat Intake and Overall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2, 2024. doi:10.1001/ jamainternmed.2024.3799
往期回顾
进展 | JACC:通过心脏磁共振测量的心肌应变指标,可预测一般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
进展 | ESC子刊:HFrEF患者心室逆重构与哪些生物标志物相关?VICTORIA试验子研究结果
进展 | Circulation:尿液金属水平—CVD和全因死亡的强大预测指标
进展 | JACC:主动脉瓣狭窄vs.二尖瓣反流:两种模式下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室壁应力(LVWS)变化差异显著
进展 | JAMA子刊:管理重度高血压,临床医师对指南的依从性差,原因有哪些?
进展 | Circulation: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与痴呆风险增加独立相关,即使血管轻度狭窄也会增加风险
观点 | Circulation:5个原则解释为何心衰患者应启动快速、强化的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GDMT)
进展 | JAMA子刊:当代治疗降低了2-3倍急性心梗后猝死率,但第一个月仍是猝死高发期!
进展 | JACC: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利拉鲁肽(促进胰岛素分泌)vs.吡格列酮(降低胰岛素抵抗)该如何选择?
进展 | Eur J Heart Fail:HFrEF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启用时机、启动环境(院内与院外)和预测因素
进展 | JACC:新型防水贴片式可穿戴心律转复除颤器(P-WCD)可显著减少依从性差导致的死亡
观点 | JAMA子刊:住院期间出现的无症状血压升高如何处理?可参考这6步管理措施
进展 | Lancet子刊:降压治疗对于隐匿性高血压患者也有靶器官保护作用—中国ANTI-MASK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