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汇集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各种资讯,包括开设历史地理学的院校介绍、历史地理学名家、历史地理学图书推介、讲座信息、会议资讯、学术信息及历史地理学相关研究的文章等。
51好读  ›  专栏  ›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历史GIS工作坊在华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2-21 00:01

正文

近日,由中国地理学会空间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与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联合主办,华南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历史GIS联合实验室(筹)承办,华南地理学报编辑部与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历史GIS工作坊在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汇聚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就历史GIS的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进行研讨。

开幕式由工作坊召集人、中国地理学会空间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赵耀龙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空间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大学秦昆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对各位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指出历史GIS是研究时空问题的最好研究载体,必将在时间和空间深度融合和学科交叉中推动“时空智能学”的发展。

工作坊设置了学术报告和学术沙龙两个环节。秦昆教授主持了第一场学术报告。复旦大学韩昭庆老师以《孙中山国内外行迹研究》为题,借助GIS技术全面解析了孙中山的时空活动轨迹,展现了历史人物研究的新视角;云南大学潘威老师聚焦清代广东地区的台风路径分析,利用GIS重建历史气象数据,提出了台风灾害与区域发展研究的新方法;复旦大学李爽老师以《中山路百年建构历程及时空特征分析》为题,探讨了城市道路的发展史,揭示了历史地理与城市演变的互动关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士成老师的报告《基于GIS的青藏地区1544-2020年放牧强度重建》则展示了通过空间分析技术还原历史土地利用的潜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第二场学术报告由华中科技大学夏增民教授主持。南京师范大学刘龙雨老师通过地名分布数据,分析了明代人群的地理认知模式;四川大学霍仁龙老师梳理了中印边界地图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成果,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信息;复旦大学孙涛老师阐述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数据的特点与广泛应用;南昌师范学院李孜沫老师则以近300年疫灾传播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社会系统传递的时空规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国家图书馆白鸿叶研究馆员主持了第三场学术报告。华南师范大学赵耀龙老师作了题为《历史GIS解读》的专题报告,对历史GIS学科的学科理论、内涵及科学问题等作了深刻解读;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江彩新工程师介绍了SuperMap软件在历史GIS研究中的应用,展示了技术与学术的深度融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工作坊沙龙环节由中国地理学会空间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张晓虹教授主持,与会学者分别围绕:(一)历史GIS数据库建设;(二)历史地理信息获取与数字化;(三)历史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四)历史GIS研究如何走向世界等四个议题展开讨论。这四个议题分别由南京师范大学胡迪老师、四川大学霍仁龙老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杜龙江老师和复旦大学李爽老师担任引言人,与会学者从不同学术视角针对相关议题各抒己见,交流学术思想,碰撞思维火花,并讨论形成了“历史GIS广州共识”(见下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与会学者认为,GIS经历了从系统到科学的内涵演变,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历史GIS的内涵与外延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历史GIS不再只是一个工具,正逐步发展成为GIS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这一分支学科立足数字化视角,为洞察历史长河中的地理变迁,理解时间对空间格局的深远影响,从而在长时间尺度上揭示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空间演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路径。本次历史GIS工作坊进一步凝聚了历史GIS学术共同体,展示了当前历史GIS研究的最新理论与技术进展,探索了未来历史GIS的发展方向,为推动历史GIS的研究发展奠定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查看附文

点此查看

历史GIS广州共识

历史GIS被用于描述、分析、模型化历史时期分布于地球表面上自然、人文、以及“人地”互动的现象,致力于通过不断发展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数据促进我们对历史时期地理过程和时空特征的理解。

历史GIS将GIS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与地理学家的空间洞察力和历史学家的时间深度相融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洞察历史长河中的地理变迁,理解时间对空间格局的深远影响,从而在长时间尺度上揭示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环境的空间演变。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进入时空智能时代,历史GIS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条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并进一步实现了人文和科学技术的对话。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历史GIS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4年12月6日,由中国地理学会空间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工作委员会和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主办、华南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历史GIS联合实验室(筹)承办的“历史GIS工作坊”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30多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历史GIS的科学认知、发展现状、挑战与机遇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形成以下共识:

1、GIS经历了从系统到科学的内涵演变。在这种理念引领下,历史GIS的内涵与外延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历史GIS不再只是一个工具,而是GIS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这个分支学科以数字化视角下开展历史时期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的格局、演化及其机制研究为主要目标,重点揭示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

2、时空智能正以其独特的方式重塑社会结构,引发一系列深远的社会变革。理解这些变革,尤其是那些跨越长时间尺度的变革,对于把握人类未来的认知显得尤为关键。在这样的时代大潮中,历史GIS的研究和推广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追溯过去,更能够让我们洞察未来;不仅能帮助我们重新审视既有的人文理念,更能够推动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注入人文情怀。

3、缺乏理论的指引,学科的进步和繁荣将难以深化升华且不可持续。历史GIS的发展,应顺应时空智能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融合多学科的发展成果,建立跨学科的理念共识,响应潜在的社会需求,秉持前瞻、包容和拓展理念,从历史地理信息的数据获取、存储、管理、时空分析、表达以及地理模拟模型构建等视角,构建理论框架,建立数据标准,挖掘应用场景,形成知识和技术体系。

4、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和研究平台建设上加大力度。着力培养历史GIS创新人才,加强国际对话和交流,完善历史GIS研究基础设施,推进历史GIS领域研究平台建设,设立一批矗立学科前沿的研究课题,力争在共性和基础研究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历史GIS支撑和动力。

5、合力打造历史GIS的网络在线平台,共同推动历史GIS研究成果、教学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

信息时代,历史GIS对于理解社会变革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时空智能时代,历史GIS必将闪烁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字丨李雪婷

图片丨段   霖

审核丨赵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