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底线思维
深度资讯体验,独家解读分析,政治经济学者每日提供深度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瞭望智库  ·  瞭望智库发布《2024消费金融行业发展白皮书》 ·  23 小时前  
中国政府网  ·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日期来了 ·  2 天前  
政事儿  ·  萨尔娜,已任县委书记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底线思维

帕拉格·康纳:没有美国的全球贸易,太阳照常升起

底线思维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3-03 10:02

正文

【观察者网/杨晗轶译】特朗普早先曾许下承诺,将利用美国的市场规模和购买力,达成更有利于本国的交易,在全球贸易中争取巨大的胜利。他的世界观存在一个根本性假设,即美国的经济实力能提供近乎无穷大的杠杆——世界其他国家要想接触美国的消费者和金融服务,必须按美国的意思进行配合。

过去的情况或许真是这样。但只要仔细观察全球贸易的新局面就能发现,不管美国是否积极参与,贸易都会不断增长——而且全球贸易在美国缺位的情况下增长的趋势越来越显著。不管贸易路线是否经过美国,都无损于全球化的活力。如果白宫高喊着“美国第一”的口号,从全球贸易中收缩撤退,最大的输家很可能是美国自己。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是奥巴马政府在国际经济领域的招牌政策。由于TPP此前无法在国会获得通过,而特朗普甫一上任便签署行政令将其抛弃,其他签约国大多希望以“TPP-1”的方式继续推进。更意味深长的是,十多个亚洲国家已经开始重新致力于另一项巨型贸易协定的谈判,那就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它与TPP最重大的区别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不是美国,而是其头号经济对手——中国。

如果RCEP得到推行,亚洲市场将高度整合,使美国公司更难渗透进来。亚洲本土公司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将迅速提升,并开始挑战长期被美国公司垄断的业务。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大企业不愿配合特朗普构筑壁垒的政策,把制造、制药等行业留在国内。对跨国公司来说,一方面特朗普的“边境调节税”将提高进口成本,一方面缺少TPP推动海外市场开放,海外利润下降意味着能投入高增长市场的资本进一步减少,而这里正是跨国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

美国人往往有种印象,以为全球贸易最终还得靠美国消费者,但这已不再是事实。实际上,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行为大多发生在彼此之间,而不是与美国之间。1990年时,新兴经济体出口产品的65%流向了欧美发达国家,只有35%进入其他发展中国家。但时至今日,这个比例已几乎调了过来。几十年来,新兴市场之间贸易量持续上升,但这个趋势却遭到众多西方经济学家的长期忽视。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年贸易额已超过美非贸易额,接近4000亿美元;中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大致相当于欧洲与拉丁美洲之间的贸易额。 随着新兴市场的全面发展,它们虽不会脱离发达经济体,但对其依赖性将逐步降低。

全球化的怀疑者们有种论调,他们指出相对于全球GDP的增长,全球贸易增长正在减速。但如果考虑到亚洲经济体在消费和服务等方面增速度有多快,这个事实便不足为奇了。据估计,消费占中国目前经济产量的三分之二,其经济增长有75%由消费构成。而且中国仍然保持着基础设施和房地产领域的投入力度,这打破了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测,维持着大宗商品进口势头的稳定。此外还要记住,随着财富的积累,社会将扩大进口,提高借贷,增加消费,更频繁地旅行——因此即使亚洲公司不再高度依赖西方,亚洲崛起的中产阶级仍可能成为国际贸易的驱动力量。

放眼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投资计划 “一带一路”,这个由中国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在欧亚大陆上筑起坚实的新丝绸之路。自苏联解体以来的25年里,欧洲一直在用现代基础设施巩固前华沙条约缔约国和苏联加盟共和国;如今中国也开始在中亚国家做同样的事情,将各个“斯坦”纳入供应链体系,成为其通往近东和欧洲的通道。在未来25年中,相向而行的中国和欧洲将在中间地带相遇,届时欧亚大陆将成为一个包含世界2/3以上人口的综合商业区。

但欧亚大陆的潜力已经崭露头角:欧洲与亚洲(包括中国、日本、印度、东盟和澳大利亚)的年贸易额已超过1万亿美元,力压跨大西洋贸易——这还只是高速铁路、油气管线和其他经济走廊建成之前的数字。难怪欧洲各国的政府以及建筑公司不顾美国的反对,踊跃加入中国资助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毕竟不论是经济不景气的欧元区,还是保护主义的美国,都难以吸收德国创记录的贸易顺差。因此在当今所有不确定性的表象之下,涌动的暗流已日趋明显:欧洲和亚洲正在忽略不可预测的美国,为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展开合作。南半球的国家也是如此。

这不是反制美国经济霸权的“平衡术”; 世界并没有抱团对抗美国。各国仍然必需依托美国的金融体系,借用其科学技术。然而供需关系构成的历史规律,远远比美国地缘政治的主导性更有力。世界各地区之间建立起了新的贸易和金融联系,它们意味着全球经济体系更加分散,形成了许多地区性锚点,而美国只是锚点之一。所有主要经济体都大大受益于合理利用比较优势,即使供应链区域化程度有限,也不会消除这种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

与特朗普的设想相反,对于濒危的西方经济来说,这种更分散的全球化是个巨大的机会。美国是个债务国,但日本、德国和中国都是全球最大的债权国,它们能从全球贷款和贸易金融中创造利润。为了利用新兴市场较快的增长率和相对弱势的货币,许多大型养老基金从加拿大搬到挪威,以扩大它们在亚非拉地区的市场份额。挪威养老基金最近宣布从债券到股权业务的巨大转型,意味着它将更多地投资于新兴市场的跨国公司。长期来看,资本仍在下注在全球化上。与其试图阻止全球化,美国本应该站在历史进程正确的方向上。

自我孤立不会提升美国的竞争力。虽然美国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但美国公司的成长早已超出这个界限,因此它们理所当然会支持TPP等贸易协议。没有大量的海外利润,它们无法在国内投资。特朗普的惩罚性措施将阻碍美国参与竞争,隔绝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机会,最终只会适得其反。美国不仅应该加倍努力为美国商品、服务和投资开辟市场,而且必须同样积极地改革税收、基础设施、技术、移民和教育政策,使在国内投资更具吸引力。全球化可以是双赢的,这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看法,也应该是美国的看法。

(观察者网杨晗轶译自Politico)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