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跟他真的过不下去了!”
大学闺蜜跟老公吵架之后,连行李都没顾上收,深夜从家开车二十公里来我的公寓,我看着面容失色,痛哭流涕的闺蜜,心里气不过,“不就是离婚吗,大不了我养你啊,你来我家住,别跟那孙子过了!”
我说完这句话就恨不得抢过她的电话回骂过去。
我这个人,平日就爱恨分明,遇上女朋友受欺负,这还得了,脑子一热就仿佛自己受了欺负要去帮忙,想当然的要去帮姐妹打抱不平。
但现实却给了我一巴掌:还未等我亲手教训那个孙子,两个人转身就和好了,闺蜜也火速怀孕。而我,一想到曾经在闺蜜面前破口大骂过她的老公,再跟他们小俩口见面的时候,脸上总是带了无数尴尬。
那次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友情的规则之一,不要肆意评价别人的感情也不要劝对方离婚或者分手。
当然,这件事情本身,也让我和原本如胶似漆的闺蜜之间,有了一层看不见的东西,说不出道不清,两人也渐渐走远。
02
不管现在你身处何地何位,你总是有朋友的,念书时期的朋友就是手拉着手的闺蜜,一起分享的无非是隔壁班的帅哥,成绩的好坏,爸妈的念叨,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
可最近几年,却逐渐意识到友情这件事,已经不再是年少时那般纯粹与简单,这其中还藏着无数的规则与奥妙。
友谊也讲究步调一致
都说学生时代的友情最为珍贵,毕业后,我就很少跟同学联系了,我的小学到大学同学,有相当一部分都在我的微信里,平日里并无交集。
他们中的好些人,已经在家乡结婚生子,安稳的过上朝九晚五的日子,而我,只身奋斗在上海和美国之间,无暇顾及那些琐碎的家庭之事。偶尔聚会,聊起童年回忆甚是美好,可聊到如今的事业和近况大家却没有了共同话题。
也并非是否定那些过往的美好情感,只是当我们各自纷飞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轨迹,也就无需再勉强旧相识,过好当下,适当祝福和珍重已经足够。
友情这玩意,某种程度跟爱情一样,常常属于不对等的关系。你有没有对一个人很好很好过,可她却并没有那么在乎你?
我想大抵很多人也都经历过,你曾为她的婚礼跨越大洋飞回国送上礼金,提前一夜做伴娘为她祝福帮她策划婚前派对,但某日当你重病需要她在你身边的时候,她却百般推辞,如此,心里注定是难过的。
更尴尬的是三人友情,好似《甄嬛传》里的安陵容、甄嬛与沈眉庄。
最怕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别有用心,更怕有人玻璃心总觉得另外两个人亏欠自己。所以才有了一句“两人成伴,三人成绊”的说辞。
友谊也会因利益产生裂痕
我有过一些真心朋友,我们之前的的确确是互相掏出真心对待彼此的,心情不好二话不说跨越一个城市陪对方,对方喜欢的礼物一一记在心上然后给出意外惊喜。
她待我也是好的,在我在美国心情低落的每一天每一刻,跨着大洋彼岸给我打气和加油,每逢回国她就来机场接我,即便是经济状况不佳,也依然会送我经济范围内的礼物,比如天冷时能盖的毯子,搬家时的锅碗瓢盆等等。
可后来,因为一些经济上的纠纷大家的感情就这么散了。生意场上,利益当前,当初因为感情拖拖拉拉逃避真枪实战的合同和规则,利与弊也因感性而迷失,到最后,生意没有了,朋友也没有了。
热闹而来的并非朋友
曾经目睹过一位朋友,生日的时候大摆流水宴席,在热热闹闹的上海外滩某酒吧顶层,他包下了靠近江边最好景色的房间,甚至制成了精美的卡片,发给他脑海中想到的每一个人。
来来往往无数的朋友,去了就是喝酒和祝福,送上好看的礼物摆在一边,然后去跟他拍一张张美美的照片,随后po上朋友圈,“祝亲爱的XXX生日快乐”。
这并非是友情,只是个热闹。再后来,我鲜少出席不太熟悉的朋友生日,来往的那些热闹,并不属于我。
拍过照喝过酒的未必是朋友,真的朋友是那个你喝醉后来陪你哭哭笑笑,把你搂在怀里跟你睡一张床,还不嫌弃你打呼噜的那个。
03
如果你在大城市里生活,人和人之间本身就有着恰当的距离,出门一次加上交通要花上少则四五个小时,多则一天,
约人的成本越来越高,了解别人的机会越来越少,
看似繁花似锦的点赞之交,其实在你脆弱、伤心、难过、迷茫的那一刻,你却不知道要喊上谁。
我曾被《心灵捕手》里威尔和他的朋友们之间的友谊打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