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市场处于探索期,行业发展速度取决于行业环境优化速度、产业链优化速度和算法技术完善速度;2. 用户产品定位、数据积累、算法技术、服务拓展是影响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企业早前发展的关键因素;3. 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行业中,药店、药企和保险端将成未来行业支付主力。
● 数据监测是医疗健康智能硬件的主要特征
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定义:可将监测人体所得数据储存在云端,并通过有效分析计算后,向用户提供实时反馈服务,最终实现医疗保健价值的智能硬件设备。
● 相同数据维度下 产品形态多样化发展
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品的基本属性是数据监测,针对用户进行的监测,其维度相对统一。但在相同监测维度下,其产品形态会随着操作者和应用场景的不同而不同。
● 健康级产品偏时尚 医疗级产品精准需求高
● 硬件细分人群基数大 且相互交叉重叠
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受众人群具备三大特性:1)细分特性,其中以运动健康人群、睡眠问题人群、母婴人群、慢病人群、老年人群基数最大,市场潜力最大;2)交叉特性,人群与人群之间相互交错,进而产生新的细分人群,如母婴和慢病将会产生妊娠期血糖患者群体;3)医疗健康界限模糊特性,对于用户人群,医疗与健康并没有严格的分界线,用户可以随时由健康需求发展为医疗需求。
● 研究以用户为主体且已形成市场规模的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市场
本篇报告研究主体需同时满足以下两个要素:1)产品用于医疗保健领域,如智能血压计、智能体重秤等;因此,具备时尚健康特性的手环、手表类产品暂不做详细探讨;2)产品以用户为主体,并投放中国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因此,针对医生端研发的的专业医疗级产品未被广泛应用,暂不做详细探讨。
● 美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品发展早于我国
我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起步较美国晚,2013年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发售,2015年医疗健康智能硬件种类增多,到2016年中美两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新增产品形态逐渐减少。
近两年内,在算法技术上,我国与美国之间的医疗健康智能产品差异逐渐缩小。然而,在硬件技术上,中美两国差异较大,如在无创血糖仪的研发上,Google的隐形眼镜走在了前端,正在进行美国FDA临床认证。
● 市场处于探索期 需重点探索行业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 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产品价格跨度大 行业标准缺失
根据淘宝销售价格统计,总体来看,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价格梯度较大,高价值产品销量较少,用户接受度较低;
健康级产品价格较低,如,1)智能秤,集中在100元左右;2)智能体温产品种类多,价格梯度大;3)备孕仪,价格主要集中在151-200及301-400的范围内;4)胎心仪价格普遍偏高集中在301-400范围内,部分产品在600以上;5)血糖血压智能硬件线上销量较少,主要集中在151-400之间。
艾瑞分析认为,较大的价格跨度表明市场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行业内暂无统一标准。
● 2016年市场规模预估近10亿
艾瑞分析认为,因2013、2014年运动手环类智能硬件兴起,引发行业内其它产品火热销售,2015年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其中以智能秤、智能血糖仪销售额增长最快;2016年,估计近10亿市场规模,其中以智能秤、智能血糖仪增长为主,其中血压仪、智能睡眠产品增速加快。目前,医疗健康智能硬件用户量不足1%,当用户市场认知由量变转为质变时,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行业将迎来热潮。
● 外部环境推动行业发展
艾瑞分析认为,行业外部驱动因素较多,1)从政策来看,在《中国制造2025》和医改的推动下,大量利好政策出台,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持;然而有关医疗级智能硬件相关政策及行业标准仍需尽快完善,以缩短产品审核时间,减轻企业研发成本;2)从经济来看,国民医疗健康支付能力的提升利于行业发展;然而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整体投融资市场冷淡,限制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行业发展;3)从社会结构来看,移动端网民数量增多,高龄网民稳定增长利于行业发展;而医疗健康智能硬件的市场认知度低是企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4)从技术来看,硬件技术的推广,促使行业门槛降低,然而如何尽快将算法技术与医疗健康行业完美融合是限制行业发展的因素。
● 医疗级与健康级企业并重 且聚集于经济发达城市
目前,与医疗行业巨头低调布局不同,部分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企业已完成对市场的初步探索,艾瑞就其中的37家企业进行了统计分析。
从企业分类来看,中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企业可以分为健康级(本次统计不包括以生产手环手表类为主的智能硬件公司)、医疗级和医疗健康综合类,且企业多针对细分人群研发垂直智能产品及健康管理方案,少量企业具备综合研发设计能力。
从地域分布来看,北京、深圳多为医疗健康智能硬件类企业首选之地,其原因主要是,北京是互联网人才、医疗人才、创业人才的聚集地,便于企业人才团队建设;深圳为上游元器件聚集地,便于企业降低采购成本。
● 业务模式:产品销售与医疗健康服务相辅相成
依据企业的核心资源和主要伙伴,其业务模式可以分为:C端产品类,C端服务类,B端产品类,B端服务类:
1、C端产品类:企业面向C端销售是目前行业主流业务模式,也是主要盈利方式。
2、C端服务类:企业通过与餐饮、健身、药店、互联网医院等企业机构合作,结合相应App,为用户提供健康提醒、饮食、健身、用药等服务项目,该类业务模式仍在探索中,因此具有此类业务的企业较少。
3、B端产品类:企业面向有智能化需求的企业机构销售中间或终端形的态智能设备,辅助其构建智能生态平台。其中,健康级企业多与传统家居或其它传统行业进行合作,打造智能家居生态平台。医疗级企业多与传统家用医疗器械、医药、保险等合作,通过开放智能硬件API数据接口,共享用户血压、血糖、体脂等医疗健康数据,打造智能医疗健康平台。
4、B端服务类:企业面向药店、基层诊所、互联网医院等医疗健康服务类机构,打包销售硬件产品和软件服务,为其提供慢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以便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及管理效率。B端服务类是新型业务模式,具备此类业务模式的企业多为医疗级智能硬件企业。
● 盈利模式:目前企业收入来源以硬件销售为主
目前,企业收入来源分为:产品销售、耗材销售、服务收费:
1、产品销售:产品销售以产品终端(含中间形态的设备)的销售为主。
2、耗材销售:耗材收入多发生于医疗级智能硬件企业,如智能设备中电池的替换,智能血糖仪试纸的替换,可穿戴体温计体温贴的替换等。
3、服务收费:基于企业大数据样本和软件服务收取服务收费,向B端用户收取数据监测服务费用,向用户端收取健康管理服务费用。少部分健康级智能硬件企业已实现向用户收取服务费用。
总体来看,医疗健康智能企业业务模式较多,但收入来源仍以硬件销售为主,盈利能力整体较弱。
● 服务支付方:药店、药企和保险端将成未来行业支付主力
● 商业模式相对复杂 需要企业长期探索
目前,我国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企业核心的商业价值,即个人化的移动医疗健康服务。首先,只有在相对完善的医疗行业环境下,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行业的商业模式才能快速成型。其次,企业需通过自身拥有的核心资源、合作伙伴和宣传销售渠道,找到符合企业发展的关键业务模式。最后,在可靠的支付端支持下,企业获得盈利,进而快速发展,实现其商业价值。
● 发展趋势:以产品拓展或场景延伸为主要发展方向
● 趋势三: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连接医疗角色打破信息孤岛
未来,医疗健康智能硬件将成为医疗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疗行业的数据采集方,监测人体生理数据,并为其它医疗角色提供数据监测服务。相对,医生、医院、药企、保险等医疗健康机构(营养、饮食、体检等健康咨询机构)依托大数据,为用户提供连续便捷的服务(如合理就医、合理保险计划、药品配送等),提升医疗效率。
● 趋势四:行业处于早期探索阶段 数据积累是企业当前首要任务
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行业同时具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多种特性,因此,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较多。企业在不同阶段,所侧重的点也不尽相同。早期,企业以研发生产高价值产品,构建行业壁垒为主要目的;中期,企业以有效控制成本,扩张市场为主要目的;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和可被信赖的品牌形象是医疗健康智能硬件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
● 趋势五:海外业务有助于企业积累用户 长远发展
纵观全球医疗卫生行业,海外发达国家的用户对医疗健康智能硬件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我国(如德国、美国等),C端用户(医生、患者)市场扩展难度较低;B端企业级客户发展成熟,需求明确。
艾瑞分析认为,1)从企业早期发展来看,海外业务有助于企业积累有效用户数据,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完善产品的功能与服务;同时,稳定的海外C端用户和B端客户,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营业收入。2)从企业长期发展来看,海外业务有助于企业积累大规模用户群,便于企业在进入成熟期后,快速扩张,抢占全球市场先机。
★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获取完整报告!
推 荐 阅 读
一张图看懂健康管理App发展格局!
【重磅】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
2016年中国网红生态研究报告
千万级App俱乐部,谁主浮沉?| 内附 TOP 1000 大榜单!
☝ 猛戳标题,获取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