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研读间的记者一直都在讲述着清华园中的故事,而讲着讲着,他们自己也成了最美的故事(2017.5.25《去年发三篇AM封面论文的学术新秀,如今娶了采访他的研读间记者》)。
研读间的同学们,一直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校园观察者」。2014年的「记者节」,已经运营了2个月的清华研读间的创作者和编辑们勾勒研读间的「理想」。
而今天,这些当年创始人的理想依旧是研读间的理想——
做一个校园观察家。「校园」和「观察」是其中的两个要义,强调的是对现实的认知和理解。身处校园,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比其他人更了解校园——通过深度采访和沉浸式观察,而非自己的固有思维。而且作为研究生媒体,要坚守科学的理性。
尝试做些公共新闻。什么是公共新闻?公共新闻是真正报道受众需要的新闻,是了解受众的真正需求,并通过新闻媒体作为中介和桥梁,连结起读者和政府、企业、相关机构,并促成问题的解决。或许,这个「眼球经济」下媒体的追利相去甚远,然而这却是校园媒体可做之事。
建设性的批判思维。在信息技术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习惯于解构和批判——社会的扁平化使得批判廉价。但是作为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新闻媒体,在「解构」之后必然是如何「建构」,是所有有理想的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开放性的形成观点。校园媒体的运作主体是学生,在媒体的初期,创作往往习惯于针对现实,用一些 「常识」进行批判;而随着运作的深入和成熟,学生媒体也在不断地向着有「格局」的媒体靠拢,试着在「已然」和「应然」之间架构一些中介力量,让读者在期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