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建造房子的时候,
有没有办法,
让树保留原来的位置,
建筑给“树”让路,
会不会有到更好的效果?
把建筑的屋顶开一个口子,
让树木的枝干穿过,
有了不同寻常的趣味,
让房子更加亲近自然。
这是一个有生命的自然雕塑!
铺装平台也可以给“树”让路,
不需要把它们连根拔起,
让它待在它原来的位置,
平台铺设在它的周围,
它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如果你的场地里有一棵不错的树,
请不要随意把它移走,
尝试着将它们保留下来,
你会体会到更多自然的乐趣。
这里的瓷砖应该割大一点就更好了,毕竟树要越长越粗。。。
一看就知道,应该是先有树后有墙,是不是?
注:我们推送的每一篇文章,都会注明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微信后台,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并致歉。
【本文由“地道国际”2017年11月16日发布】 来源 : 地道设计
THE END
来源 : 海上艺号学霸工厂 海上艺号
海绵城市——城市中的生态景观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强暴雨时有发生,由此导致的城市洪水已经成为了全球性问题。在中国,由于中国不断扩大的城市建设区,而且多数城市都处在季风气候中,70-80%的年降水都集中在夏季,在一些极端的例子中,每年20%的自然降水可以在一天内完成。以北京为例,年平均降水只有500mm,但在2011年,仅一天的降水就达到了50到120mm。因为不渗水铺装的增加,即使在常态降雨情况下,城市雨涝在中国的各主要城市中仍然娄见不鲜。
利用景观滞留和净化雨水,起到海绵的作用,是常规市政工程以外的、能对城市雨洪水管理发挥很大作用的很好途径。这种方法的一个例子是本文介绍的哈尔群力滨雨洪公园。它整合了大尺度雨洪景观管理和城市乡土生境的保护、地下水补充、居民休憩和审美体验等多种功能,对综合而明智地解决城市雨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鸟瞰,夏季往东。
鸟瞰,冬季往西。
沿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作为雨水过滤和净化带,是城市与自然湿地之间的缓冲区,形成自然与城市之间的一层过滤膜和体验界面。往西南方向看。
雨水过滤清洁池塘上面的人行天桥。
公园与城市间的边界。东北向。
挖方平衡土丘形成的连绵起伏的丘陵山谷自然景观。
步行网络系统让人们观察湿地,通过平台和观景塔饱览公园全景。
东边传过土丘上桦树林的人行天桥。
传过过滤池通往景观塔的人行天桥。
土丘之上,均匀分布在人行天桥的五亭之一:竹亭。(有竹亭,木亭,砖亭,石亭,金
属亭共五种亭子)
人行天桥和竹亭放置在湿地中让人流连忘返之处。
石亭,用当地的石材创建出一个宁静的休憩和观景之处。
木亭,东北面是连绵建筑群。
公园西北角像树木般,有两个观景平台的观景塔,能领略整个公园的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