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这两天听说很火的是南大的cssci名单一出,相继有主编抗议,吃瓜群众表示很high,因为抖了不少内幕出来。也有人不停地吆喝我要出来灌水了,我说没时间,还说让我背着娃灌水(那谁谁谁,说的就是你)。其实是我总觉得用这样的话题灌水特别没意思,更根本的是作为一个没发过c刊的我来灌水,我连资格都没有。但看到身边人有忧虑深深,也有幸灾乐祸,似乎又有点不吐不快。
因为我们过去的教育没有培养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都是依靠外在的指标来判断的。其次我们的评价是外行评内行,这些指标就变得尤为重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多少学者们的个人介绍不是说提出了个什么理论做了个什么研究,而是说发了多少篇I刊,这在个人崇拜特别严重的中国,光个海报个人介绍就不停地制造一大堆I粉了。
平心而言,C刊入选的大部分刊物在过去的这些年里还是在提高中国整体科研水平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的。我之前比较少关注国内文献,最近看了不少,发现相比于前五年前十年,感觉整体水平是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那天还问我的学术闺蜜,是大伙进步了还是我退步了,闺蜜直言大伙进步了我也退步了,所以才会感悟这么明显。
我真心不明白为啥大伙总是要所有问题搅到一起来活!首先,任何一个制度或者体系都是开放能乐于被大家拍砖才是有前途的。私下里,我觉得南大挺冤的,任何一个评价体系都不可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有人用了这个体系的漏洞来为自己谋利益,南大却变成了罪人。其实发表过文章的人都知道,大家每天骂骂咧咧的也都是因为清楚文章发表在好的期刊上不一定代表文章的研究做得好。有些研究没怎么入门的人可以一天啥也不干就是钻研发表技巧,论文一堆,但是说个研究问题却很有可能说不清楚。论文写作和发表是有技巧性的。(貌似我开始游离了)
不晓得,我要动脑子去想,那也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卖白粉的心。不管什么方法,我觉得都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现在的主编宣言之类的其实是情绪之作,只是让吃瓜群众欢乐一下,感觉解决不了太大问题。什么叫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就是首先要接受这个现实,冷静去将这个社会现象放到不同的层面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将原因一个个罗列出来之后思考从那里可以入手改变。
很多时候问题解决不了我们总是想一下子能把这个问题消灭了,其实社会真的是很复杂,影响因素太多,不全面客观地去了解它,是不可能解决的。我们看到各路神仙批评这个制度,骂得连围观的吃瓜群众都热血沸腾,有建设性的我见到的不多。当然也可能是我自己头发不长见识也不多。其实批评真的很容易,难得是在批评之后能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Be the change we can一直是我推崇的观点,这也是我上一篇博文怀念熊帮小伙伴们的原因。
我觉得这个问题的一个解决办法,需要用邓爷爷的那个思路,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后富起来的人,先建立了学术地位并为这个现象痛心的人要最大可能地去消除这个I指标的影响力,最简单的就是,写个人介绍的时候不要标多少篇I刊,也不要在个人简介所列的论文后面加黑加粗是否I索引了,上课跟研究生们介绍某个概念的时候不要说这个概念发表在某个I刊论文上,引导学生去建立自己的评价指标和体系。
路漫漫,吾将不再淡操心。
码这段文字竟然花了我半个小时!
预祝大家春节愉快!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艺琼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179982-1028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