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了神舟十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过程,同时介绍了空间站内航天员的生活工作情况,包括隐私保护、睡眠区、卫生区的设计,以及关于航天员返航后禁止生育的谣言的辟谣。
空间站设计制造时考虑了航天员的隐私保护问题,通过摄像头观察航天员的生活工作状况,同时设置独立的睡眠区和卫生区,确保隐私保护。
空间站内的航天员生活工作区域设计合理,航天员可以在失重环境下开展日常工作,包括睡眠、洗漱、上卫生间等,隐私不会暴露。
网络上有谣言称航天员返航后会被禁止生育,实际并没有这样的说法。航天员在执行完飞行任务后,生育能力并未受到影响,可以正常生育。
航天员在执行任务期间,由于处于失重环境,身体的体液重新分配,导致面部出现“发胖”的情况,但返回地面后,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
在
10
月
30
日凌晨,神舟十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在经过大约
6.5
小时的飞行后,神舟十九号飞船顺利和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在完成交会对接后,神舟十九号飞船的
3
名航天员从载人飞船内进入到中国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内。
在神舟十九号飞船发射之前,中国空间站内还有神舟十八号
3
名航天员在轨生活、工作,所以在两艘神舟载人飞船同时对接的情况下,我们的空间站内住满了
6
名航天员,他们在空间站内拍下了“全家福”,
6
名航天员同框。
在神舟十九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
3
名航天员组成,其中有一名女航天员,那就是王浩泽。也就是说,当前我们的空间站内是
5
名男航天员、
1
名女航天员同时在轨。
和载人飞船相比,空间站的尺寸更大,内部空间也更大,相当于“太空别墅”,但是
6
名航天员同时在轨生活、工作的话,还是有点拥挤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男、女航天员是怎么保护隐私的呢?
怎么保护隐私
在空间站内会有一些摄像头,还有这么多航天员同时在轨生活、工作,而生活的区域不会很大,如何保护隐私确实是一个问题。不过,这些问题都不大,因为在空间站设计、制造的时候,科学家们就考虑到了我们想到的这些问题了,自然也会有解决的办法。
在神舟十九号飞船发射升空之前,已经在轨生活、工作差不多半年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就在百忙之中录制了一段视频,带我们一起去打卡属于我们中国人的太空家园。
叶光富、李广苏、李聪这
3
名航天员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空间站各个舱段的功能,其中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最核心、最重要的舱段,是航天员在轨期间生活、工作使用频率最高的地方,平常时航天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里工作、生活的。
李聪向我们展示了空间站内的睡眠区,在中国空间站的天和号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内都有
3
个睡眠区,一共有
6
个睡眠区,完全足够
6
名航天员同时在轨生活、工作。
这些睡眠区都是独立的空间,每一个睡眠区里都有一个宇宙级别的舷窗,航天员可以通过舷窗来遥望美丽的地球家园、浩瀚的宇宙,在休息时,航天员拉上帘子就行了,睡眠区就变成属于航天员自己的私人“小房间”了。在里面休息肯定不会有隐私暴露的问题。
睡觉都不会有暴露隐私的风险,洗漱、上卫生间那肯定也不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了。在中国空间站内有
2
个卫生区,一个在天和号核心舱内、一个在问天实验舱内,这些卫生区肯定也是封闭的、很私密的空间。在神舟十九号发射之前,神舟十八号的航天员们就提前为他们整理好睡眠区、卫生区,等待他们的到来。
而在日常生活中,隐私也不会暴露隐私的。虽然空间站的空间不是特别大,但日常生活、工作中,其实和地面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航天员是在失重的环境下开展这些工作而已。
航天员返航被禁止生育?
此前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谣言,例如有一些谣言称在执行完太空飞行任务返回地球后,航天员会被禁止生育,因为外太空辐射很强,可能会导致航天员出现基因变异等情况,所以就禁止航天员生育。
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禁止航天员生育的说法,那些航天员在执行完飞行任务返回地球后,生育能力并没有受到影响,生下来的宝宝也是健康成长的。
不可否认,外太空的环境远比地面恶劣得多。在地球表面,有磁场、大气层的保护,所以我们受到的辐射就不会很强,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而飞船、空间站在外太空飞行,外太空是接近真空的环境,而且受到的宇宙辐射比在地面更强,即使飞船、空间站有一定的屏蔽辐射的能力,但也没法做到
100%
屏蔽,航天员在执行飞行任务期间确实是会受到一些辐射的影响,身体也会因为失重等原因而出现一系列的变化。
其中一个很直观的变化就是航天员在执行几个月飞行任务后面部会明显“发胖”。从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们的“全家福”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叶光富、李广苏、李聪等人确实是要比执行飞行任务之前更“胖”了。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中,在之前的几次飞行任务中,航天员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国际空间站上执行飞行任务的宇航员也存在这样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