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国际学术圈闹起了一场风波,起因是关于一位
教授歧视中国学生
的事情。
这位教授叫做Rosalind Picard,是MIT麻省理工学院一位很有名的科学家,她被邀请去NeurIPS,这个全球顶级的人工智能会议上做演讲。
Picard在演讲有一页PPT讲到了一个学生,她特地注明,这个学生是
“被顶尖大学开除的中国学生”
。
这个中国学生发生了什么事呢?
她说,这个中国学生因为使用人工智能作弊而被开除。
而据称该学生说道:“我这样做是为了让论文成绩看起来更好,在我的学校里没有人教我们道德或价值观。”
可是在整个演讲里,她说到了好多学生的负面案例,可是没有一个学生指明了他们的国籍。
唯独在说到作弊这件事情时,她特地提及这是一个
中国学生
,并且借着这个中国学生的话,说“中国的学校不教道德和价值观”。
不过估计是她也知道自己的这句话会惹麻烦,因此,她会在PPT的下方,用一行小字来备注,说:
“我认识的大多数中国人都是诚实和正直的。”
当时会议上有很多中国学者,在听到她的这段话时,全场瞬间就沉默了,场面很尴尬。
不过等这位教授讲完后,一个中国女生突然站了起来,举手发言。
她先是肯定了这位教授的演讲,然后话锋一转,说她觉得教授在演讲中特意强调中国学生作弊的事,让她感觉到有所冒犯,并希望教授在再次演讲时删除这部分内容。
女生的发言结束后,台下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位教授当时被说得有点尴尬,她在回答女生质疑时,话语明显有些慌乱。
她可能没想到,在这么一个重要的国际会议场合,会有一个中国学生,竟然这么大胆,当众质疑她的行为吧。
不过,她很快对她的行为进行了解释,表示对提及该学生的国籍表示“遗憾”。
下面这个视频,就是这次会议的现场录像,在官媒中国日报上也报道了!
这事在学术圈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质疑:如果是道德和价值观教育的缺失,为什么要强调 “中国”?
有人说自己是中国人,当时就在现场,那位教授的言语很不妥,应该道歉!
在这么多舆论的压力下,那位教授发表了公开申明,进行了道歉:
“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必要的,与我的观点无关,并造成了意想不到的负面联想。我为此道歉,并对此事造成的困扰感到非常抱歉。我从这次经历中吸取了教训,我欢迎大家提出如何弥补社区过失的想法。”
“我们想针对今天下午受邀演讲时发表的言论做出回应,因为这是 NeurIPS 所不能容忍的,也不符合我们的行为准则。我们正在直接与演讲者讨论这个问题。NeurIPS 致力于成为一个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地方,让每个人都受到平等对待。”
我听了那个中国女生回怼MIT教授的发言,真是太飒了!
全程英语,思维缜密,逻辑清晰,还有理有据,说的那位教授当场哑口无言。
而就在那位女生的身上,我更是悟到了学好英语的关键!
我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会更关注我们的书面英语,相对于阅读、写作来说,口语是最不重视的!
而等我出国后才发现,恰恰是
口语表达
,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英语表达足够好,我们才能和外国同胞一起交流、学习和工作。
在口语表达里,有一个误区就是:
很多父母会特别关注孩子的发音,希望孩子能发一口特别标准的英音或者美音。
但是就我看来,
口音是最不重要的!
只要孩子能熟练清晰地表达自己,别人能听懂就行,有没有口音,甚至有一些中式英语,都完全没关系!
就像那位发言的中国女生,她的发音带有中国人的口音,如果用英国、美国人的角度来看,这个女生的发音并没有像当地人的发音那么标准。
但是有口音又有啥关系呢?
人家一样能表达的很清楚,包括MIT教授、组委会、全场观众都能听得明明白白,完全不影响沟通交流。
那位教授被女生那些流利的英文问题,一时间质问的有点慌乱,她只好用一些尬笑掩饰自己的尴尬。
因此,
英语里的口语表达最重要
,口音是其次。孩子有口音没啥问题,最关键的是能不能用英语熟练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别人听懂你的观点,这点很重要!
我最敬佩那位中国女生的一点是,在MIT教授发言后那么短的时间内,那个女生就能第一时间写一篇
小作文
,组织好语言,进行反击。
而且她的语言非常有条理和逻辑性,在很短的时间里,她组织了四段话。
首先是
第一段
,她肯定了那位教授的内容是好的,有积极的意义。
接着到
第二段
,她开始画风一转,指出她发现的问题。
她说教授的PPT中在说到“AI作弊”这件事的时候,特别指出“中国学生作弊”。
但是在提到别的不好的做法时,教授却没有提及别的学生的国籍。
于是到了
第三段
,她开始抛出自己观点,她认为“中国学生被冒犯了”。
最后就是
第四段
,她进行总结,提出她的诉求,“希望将来能删除PPT这里对中国学生的描述”。
这段话总时长不过2分钟,可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这位女生能快速组织起一篇完美的小作文,结构清晰,逻辑缜密,观点明确。
而正是这篇完美的小作文,无论是那位MIT教授,还是台下观众,都听了非常信服。
因此,学英语最关键的就是
提高孩子写作能力
,提高语言的逻辑性,学会提炼观点,这样孩子无论是写文章,还是做演讲,都会很吸睛。
这位女生还有一个让我很佩服的地方,在于她的情商,尤其是
英语中的情商
。
这位女生在选择发言质疑MIT教授的时候,她肯定知道是很难很难的!
毕竟这位教授是全球最顶级名校的学术权威,她一个学生人微言轻,怎么能让教授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受她的观点,并且改正错误呢?
这个说话的方式就很重要了,得指出教授的问题,但又不至于伤了她的脸面,从而让她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修改。
换作是我,我觉得好难做到啊!
但是那位中国女生是怎么搞定的呢?
我觉得那位女生做的很成功的一点是,她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相信她刚听到教授那番话,一定是很生气的,但是她能及时压制自己的怒火,然后心平气和地和对方沟通,而不是情绪的宣泄,这点非常不容易。
她有一段说的特别精彩。
她没有批评MIT这位教授“对中国学生歧视”,而是换了一个委婉的说法:
“是不是大多数中国学生都很好,这就导致你看到1、2个学生犯错时,会特别引起你的注意?”
这其实是给教授一个台阶下,委婉地指出她的问题。
果然,这位教授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是女生的话并没有让她非常尴尬,没有面子。
她可以顺着女生的话,接着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