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是陆军武器装备研制发展主体和三军毁伤与信息化装备研制发展的骨干力量,我们将持续以传播兵器声音、传播兵器故事为己任,更加真实迅捷传播兵器精神的正能量,向世界展示兵器事业中更多更美的“精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解放军报  ·  熄灯号丨最后一道命令 ·  6 天前  
九龙微观  ·  互呛后,两人通话 ·  6 天前  
九龙微观  ·  “在绝望中,他们等到了中国轮船”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中国第一具军用望远镜诞生的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6-23 16:33

正文

点击蓝字,关注中国兵器官方微信


  美丽的彩云之南、滇池之滨,坐落着一个静谧的小镇——昆明海口,中国的第一具军用望远镜在这里诞生,中国的光学工业在这里成长,她被誉为中国光学工业的摇篮和故乡。


海口厂建厂初期情景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业基础十分落后,建立光学工厂,兴办光学工业,实为首创。曾赴德国蔡司学习的爱国青年周自新向当时的国民政府提出了创办中国自己的军用光学仪器厂的要求。1936年9月7日,军用光学器材工厂筹备处在南京成立,这就是兵器工业二九八厂的前身。


  工厂成立之初,其主要任务为验收兵工署从国外进口的各种军用光学器材。在这些进口的器材中,6×30双筒望远镜的数量很多。在此情况下,298厂第一任厂长周自新于1936年11月即决定制造6×30双筒望远镜并将详细打算写信托其赴欧的堂兄交给留学德国专攻光学的龚祖同,要龚祖同精密计划,设计图纸。


第一任厂长周自新(右一)1942年与友人葆侠、稚章合影


  根据周自新的指示,龚祖同与德国教授商谈,德国教授指出了光学设计上的几个要点。1937年周自新派从同济大学聘请的专家金广路赴西德、瑞士等国,考察光学加工情况、订购机器设备和光学材料、洽商技术合作等。周自新在送别金广路时,一再叮咛:“老金,一定要把东西弄回来。”金广路满怀信心地表示:“弄不回来我就跳印度洋!”金广路到达柏林,在龚祖同的住处,两人一起研究了望远镜的制造技术,特别是分划板制作问题。接着又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参照德国产品,边计算,边修改,由龚祖同计算,金广路制图,完成了6×30双筒望远镜的初步设计任务。以后,又通过在莱茨、享索尔茨及瑞士威特厂的学习考察,进行了调整。设计中,主要零件都尽量采用当时在欧州比较容易购买到的,如望远镜壳身等,以解决国内制造设备和技术上存在的困难。


  1939年1月,6×30双筒望远镜的试制工作在回到国内的金广路、龚祖同主持下开始,金工方面由总工程师金广路负责,光学设计由光学所主任龚祖同负责,光学零件制造由技术员顾柏岩、黄培熙负责;金工零件的制造由技术员陈斌、胡梓贤、温崇束负责,装配工作由装配所主任彭明经、技术员王守中负责。4月22日,工厂用自己制造的零件装出了中国第一架6×30双眼三棱军用望远镜,以后又进行了调试校正。4月29日,该镜经过检验,性能完全达到要求。5月份,6×30双筒望远镜投入小批量生产。7月份,经国民党政府军政部核准投入大批量生产。1940年9月,该镜被命名为敬之式望远镜,后又改名为中正式。


6×30双筒望远镜


  为鼓励全体员工在制造光学器材中贡献聪明才智,1939年6月23日,周自新签发了昆光(28)0919号文,呈请兵工署对为试造6×30双筒望远镜作出贡献的负责人给予奖励。


  6×30双筒望远镜的试造成功并交付抗日军队使用,是中国第一代军用光学器材设计制造人员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经过辗转搬迁,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作出的一大贡献,它掀开了中国军用光学器材从依靠进口走向自己制造的历史篇章,开创了中国光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在第一架望远镜试制成功后,一批自己生产的军用光学仪器先后问世。这是光学厂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提供的中国制造的第一批炮兵用制式光学仪器。它标志着中国兵工光学事业的诞生,表达了中国第一代光学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国营二九八厂被誉为中国光学工业的摇篮和故乡。(夜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