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十点
懂孩子更懂妈妈,陪伴200万宝妈一起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西贝莜面村年货节!门店爆品99元/4件,娃超 ... ·  4 天前  
生命科学前沿  ·  调查发现:中国高校教师压力,世界第一 ·  5 天前  
生命科学前沿  ·  调查发现:中国高校教师压力,世界第一 ·  5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10岁娃独自吃饭,患上浅表性胃炎!家长关心的 ... ·  6 天前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突然宣布!全体沈阳户籍彻底沸腾吧!1月8日开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十点

中考后才发现:住校和走读的孩子差距明显,可惜无法重来了

小十点  · 公众号  · 育儿 教育  · 2024-09-13 16: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孩子住校和走读的问题,分析了住校和走读的利弊,指出住校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潜在的不确定性影响,并强调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作者建议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孩子是否住校。同时,无论孩子选择哪种方式学习,父母都需要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互动,关心孩子的成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住校的潜在影响和挑战

住校可能会面临同学的影响、环境的不确定性、集体生活的打扰等问题,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

关键观点2: 青春期孩子的特殊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他们需要面对自我认同、同伴关系、学业压力等多重挑战,这些挑战需要父母的参与和支持。

关键观点3: 走读和住校的选择原则

选择走读还是住校需要考虑孩子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父母需要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特点,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互动。

关键观点4: 父母的作用和职责

无论孩子选择哪种方式学习,父母都需要保持与孩子的沟通互动,关心孩子的成长。父母需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正文

作者 | 主创团 哎呀妈

本文首发小十点


今年儿子上初一,好不容易盼他顺利步入人生新阶段,我却发现:辅导他学习,越来越难了。


初中的知识,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比小学时上了好几个台阶。不仅挑战孩子,也挑战父母。


更不用说孩子进入青春期,越来越我行我素,也不像从前那样听话了。


在家老想着看小说、打游戏,让他早点写作业我都得用吼的。


心力交瘁之余,忍不住萌生一个念头:


索性让儿子住校,和老师同学一起有更好的学习氛围,我也省点心。


为此我特地请教有这方面经验的表姐,没想到,她却劝我三思。


表姐儿子过去三年初中就是住校,本以为住校学习氛围好,没想到成绩反而一落千丈。


今年中考考得很不理想,只能去一所普通职校。


回想起来,表姐后悔莫及,觉得不该那么早让儿子住校,毁掉了孩子的前程。


住校的孩子学习好,可能是“伪命题”


不少父母认为,把孩子送去学校住,孩子就能按部就班投入到学习中,有问题还能随时问老师同学。


表姐一开始也这么想,但发现结果有出入。


她儿子初一住校时,被随机分配到一个“学渣宿舍”,10个孩子里头,一半以上不爱学习。


回到宿舍,男孩们聊的最多是游戏、八卦和恶作剧。


一个10人的小屋子,整天吵吵闹闹,宿管老师有来管还好,不管连隔壁宿舍都被打扰到。


班主任批评了好几回,但什么效果都没有。



表姐儿子成绩还算不错,作业都是舍友争相照抄的范本。


但慢慢地,他也觉得学习没意思,心思全被舍友带偏了,周末回家还偷偷拿父母手机玩游戏。


加上宿舍环境吵杂,他都没怎么休息好,白天总是犯困走神。


初一上学期,孩子的问题还没暴露出来,等初二月考年段排名落后了100多名,表姐才发现不对劲。


情急之下,她又给儿子连报了几个周末补习班。


这让儿子疲惫不堪,母子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张。


初三市质检儿子又考砸了,禁不住指责的儿子冲着她大喊:


“你平时对我不闻不问,不是把我丢到学校,就是把我塞到补习班,你真正关心过我吗?”


表姐这才意识到问题出在住校上,可为时已晚,孩子的状态一落千丈,怎么补都补不回来了。


“孩子住校,就像抽盲盒一样。根本不知道他会遇到什么同学,会有什么负面影响。”表姐感慨道。



的确,集体生活看似帮孩子把一切安排得妥妥的,什么时候吃饭,学习,熄灯睡觉。


但环境潜在的不确定因素太多,同学的品质、习惯,老师的监管,但凡孩子自制力不行,好的没学到,净受不良影响。


而且,孩子在多人的宿舍里生活、睡觉,做什么事都容易被打扰,很难专注和投入其中。


住校,并不能100%保证孩子良好的学习状态。


青春期孩子面临的课题

不只是学习,还有成长


知乎有个帖子,一位妈妈问到:


孩子刚刚高中开学,天天打电话哭,不想住校。初中那会无奈走读三年,新高中宿舍环境好,比得过大学宿舍,可孩子就是不愿意住,怎么办?



看得出,这位妈妈理解不了女儿不住校的原因,还嫌女儿太操心。


可过来人却一语道出真相:压力大,很希望有家人陪在身边。



究竟什么压力,会让孩子抗拒“住校”,想呆在家里?


有位妈妈分享自己孩子的经历。


当初把孩子送去学校住宿后,发现每次周末接孩子回家,孩子经常掉眼泪,人也变得沉默许多。


问老师情况,得到的答复是“在学校和同学相处得很好,学习也有进步,没任何异样”。


孩子当时也说没什么事。


可过了几年,孩子才说出心里话:


“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不适应环境,就感觉父母是不爱自己才把自己送去住校……”



也许有些父母会觉得,孩子太矫情了。十几岁的人,有足够的独立性,完全可以住在学校一门心思搞学习,怎么还不乐意?


但认真想想,小学高年级、初高中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和成长的关键期,对他们而言,要面对的课题已经不单是学习那么简单。


还有对自我的认同和接纳,同伴关系的渴望和好奇,甚至还有外貌焦虑、潜在的校园霸凌。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躁动不安,多数时候都处在紧张状态。


这时连最可能帮到他们的父母都不在场,很容易积攒负面情绪,稍有不慎将会一发不可收拾。


身边就有一个孩子,有次不小心用了舍友的沐浴露,被对方当众羞辱,说她穷鬼买不起好东西。


她性子弱,胆子小,被骂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只能默默忍受着,也不知道怎么跟父母讲。


每天和舍友低头不见抬头见,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后来差点得抑郁休学。


别低估青春期孩子的小社会。


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业的压力、身心的巨变和现实的焦虑,每一样都在刺激他敏感的神经。


一旦他和父母有无法跨越的空间距离,降低了求助的欲望,得不到及时的解惑答疑,很容易出大问题。


孩子走读or住校,以他为优先


说了这么多孩子住校的潜在弊端,是否意味着父母要牺牲工作,花时间精力陪读?


也不尽然。确实有些孩子住在学校,更有动力学习。



有的孩子在家没自己洗过衣服,住校后,不仅学会自理,锻炼出生活技能。



我同事一小孩,初中就开始住校。


那会她刚升职调到别的辖区,老公经常出差顾不到家庭,多方权衡后,才决定送孩子住学校。


好在从小她对孩子的教育很尽职上心,小学跟得紧,孩子一向自律。加上学校管理很规范,老师很负责,她可以少操点心。


几个学期下来,孩子省去了来回奔波的时间,学习效率提高了,也变得更独立。


就算母子俩没办法天天见,但每天都会约时间聊天,随时保持联系,一到周末,同事接孩子时也会关心问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


她也做好了准备,万一孩子真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会不惜一切办法改成走读。


世事无绝对,不是说住校就全是弊端,也不能认定走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如果孩子自身思想成熟,自制力强,认真考虑过住校的可行性,寄宿也不失是个锻炼的机会。



所以,孩子走读还是住校,可以参考这些原则和前提:


1、自制力差、身体弱、性格敏感内向的孩子,或孩子就读学校环境一般,不建议住校。


孩子去到新环境生活,需要时间适应。


如果适应难度大,自身和外部条件不允许,尽量让孩子回家和父母生活,免得他出现不必要的精神内耗,影响自己成长和学习的正常状态。


2、孩子走读在家,父母要注重培养他生活技能。


不是孩子不住校,就可以疏于引导他对自我的管理。


尤其是青春期阶段,孩子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和独立。


平时多给孩子参与家务的机会,比如搞卫生、洗碗、洗衣服、购买生活日常用品;让他打理好自己的房间,叠被子、整理衣柜。


同时,要引导他在家里有健康的作息,控制接触电子屏的时间,确保早睡早起,养足精神。


提醒一下父母,想孩子在家学会自律、自理,父母要以身作则,用好榜样影响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



3、孩子符合住校条件,提前了解学校的管理特点,尊重他的意愿。


父母要做好把关,了解清楚学校在管理住宿生方面的规章制度,一日三餐的安排,以及学习和生活的时间规定等。


要是觉得各方面问题不大,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以他的感受为优先。


4、孩子住校后,父母要足够上心。


让孩子在学校生活,不是把他丢在那就不管了。


毕竟是新的陌生环境,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困境和难题,这时父母一定要保持和孩子的定期沟通互动,约定时间交流,主动关心孩子在学校遇到的人或事,及时解答孩子的困扰。


还要多观察孩子的状态和表现,有任何异常,应找合适的机会和孩子沟通、解决。



经过一番仔细的思考,我决定:先继续陪孩子学习,熬过刚上初中的适应期。


如果他觉得在家更踏实,更安心,那做父母多配合他,花时间多学点东西,倒也值得。


但要是他想住校,认为那更有学习的氛围和动力,那也给他打打预防针,支持他尝试一下。


总之,住不住校,父母和孩子商量着来,多方位考虑实际问题。


毕竟没有什么事情,比孩子的成长更重要。


用心引导、耐心呵护,父母的爱和关心,便是对孩子最好的滋养。


十点读书开视频号啦!
金牌主播夏萌出镜,带你重读经典
从唐诗宋词到中外名著,短视频里学知识
欢迎点赞关注
本期解读:《梦微之》


-作者-


哎呀妈 高校教育心理学老师,小十点签约作者。愿用心和笔,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