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真的会降低生活质量吗?
许多数据会信誓旦旦地告诉你,结婚以后的生活质量,和单身的时候不好比。
首先,有了房贷,每个月不能再愉快的买买买。
其次,时间上也要商量着来,说走就走的旅行是没有了,出去玩一次当然要和另一半商量能不能去,为什么去,和谁去。
最后,当然还有人际关系的复杂化,除了老公,还多了一票本来是陌生人的亲戚,和他们保持多少距离,维持多少进退,多多少少都是要动脑筋的。
所以每次看见什么结婚是和爱的人还是和合适的人这种问题,我都会一愣。这就好像生命是需要只吃饭还是只喝水一样……不到极端情况,这是都需要的啊同志们。
彼此相爱,让我们想在一起,磨合到合适,让我们能在一起。相爱也好,合适也好,不是我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所以长时间的亲密关系,或者婚姻,才会既需要能力,也需要运气。
两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单身时候的生活质量,很难比出高下。有一个人和你一起赚一起花,有事情可以商量,有共同目标需要彼此出力,彼此表忠心,彼此求表扬。虽然没用单身时候潇洒快活,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类似于,你解完一道难题的喜悦,和从来不需要解题的生活,到底哪个更开心一点。
懂得越多,让我们发现自己不懂的就越多——但是,发现自己不懂,但是从此以后过上了“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这样的生活,质量低吗?
关键在于,这种乐趣只提供给不放弃追求自我,随时随地愿意对自我负责的人。
世俗的物质追求和欢愉需求,比如,多一个人赚钱,多一个人带小孩,在这个商业社会,已经不是过日子唯一的解决方案了。我们可以通过工作,理财,购买资产,降低消费来获得物质的安全,也可以通过结交朋友,合伙干活,短期艳遇,单亲受孕来获得情感的欢愉。
如果觉得婚姻或者长期恋爱降低了自己的生活,但又出于种种物质原因不肯恢复单身,这才是最差的生活状况之一: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是自己唯一负责人的尊严,这种尊严的丧失中个五百万都不一定补的回来,更何况现实有几个能中五百万的?
不爱,或者不合适,两者缺一,又不肯离开,当然就会降低一个人的质量。这种质量不是吃不饱穿不暖,而是对自我信心的丧失。
最大的质量降低,是验证了对自己的绝望和放弃。
恋爱也好,婚姻也好,其乐趣核心是在于通过经历单身无法经历的生活维度,了解自己不同状态下的精神面貌和内心思绪。这个事情,就好像脚痒了去爬山一样,买门票,买装备,付出体能,付出时间,赌天气状况等等事宜,当然没有躺在家里睡大家舒服——但人不会满足于只是躺在家里睡大觉,睡够了,想有点事情做做,体验一下平地行走体验不到的呼吸困难,以及到达山顶那瞬间的畅快呼吸和呼喊。
愿意爬山,体会到爬山的乐趣,这人肯定平时也是一个健康强壮的人,而且也是在自己想爬的前提和能爬的体力——这就好比你的婚姻,和相爱的人,通过恋爱的交往沟通磨合的相对合适,接下来自然舒畅的概率大。
和不爱自己的人谈恋爱,因为到了年龄条件差不多到了去结婚,就好比平时从来不锻炼的人,忽然早上六点从被窝里推醒去爬山了……这个,就会很惨了。
生活质量这玩意,本质就是一种自我能力的认定。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们哈哈大笑的时候,世界上还有其他成千万上亿人在哭泣,我们的生活哀乐,只能是当下的我们自己体会。
哪怕同一个人,时间过去了,对过去经历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许多小时候曾经害怕的事情,现在想来,毫无触动——我们只能通过当下的感受,来判断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
我们判断不了我们没有经历过的生活质量,我们甚至无法统一同一件事情给自己带来的感受。一样是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九点睡下去,和凌晨三点睡下去,起来以后的感受肯定统一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