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Uni
简单心理Uni,心理咨询师成长道路上,Uni(有你),有我。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专业的文章和靠谱的课程,还能找到资深的督导和颇益的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生态环境  ·  【无废之窗】“无废景区”:耳目一新 打造品牌 ·  2 天前  
广东生态环境  ·  【无废之窗】“无废景区”:耳目一新 打造品牌 ·  2 天前  
黑龙江生态环境  ·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赴我省调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Uni

害怕被抛弃,所以我先伤害你:3种恋爱关系“死循环”

简单心理Uni  · 公众号  ·  · 2024-08-14 19:00

正文


本文字数3000+|阅读预计需要8min

文|刘月(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谈到恋爱,亲密关系,我们总是会说到一个人的依恋类型,依恋模式。

心理学公众号推送了各种关于依恋类型的文章,心理学爱好者们也都能说出“痴迷型依恋”“回避-冷漠型依恋”等用来划分依恋类型的名称,并用来归类自己和自己现在、曾经的伴侣,分析这些关系。

依恋类型是影响亲密关系的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不是全部。

亲密关系中的很多现象,模式,都没办法仅从依恋类型的角度去理解, 还需要加上对于一个人心理发展水平,心智化水平,人格结构等等方面的信息, 才能够充分理解关系中那些看似让人费解的现象。

图/pixabay


不成熟型 “喜欢,来得快去得也快”

有的人和各种不同种类的人谈过很多恋爱,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人却都共同有类似的两种感叹: “和谁在一起都差不多”, 以及“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一开始很喜欢,但很快就会不喜欢了”。

相信很多人也听过一些男性的说法:得到了就没感觉了。

小孩在看见新鲜玩具的时候都会很想要,觉得那个玩具很好,可能在某个时间里对某个玩具很入迷,但过了一段时间,对它就失去兴趣了,曾经很喜欢的玩具会被扔在角落里慢慢落灰,再也不被想起。

下次看见喜欢的玩具还是会很想要,觉得很好玩,很喜欢,也依然还会失去兴趣,厌倦。

图/pixabay


上面说的被认为是渣男,渣女的人,大部分都无意成为渣,他们的内心是个小孩,看到好看的,喜欢的人是真的喜欢,不喜欢了也是真的不喜欢。

这些人的恋爱,很多都是一开始特别好,但很快就不好了。他们所说的“都差不多”,也包含了这种从兴奋到失望的重复循环体验。恋爱嘛,和谁谈都差不多,都是这些事儿。然而有些人的体验是,和谁谈简直差的太多了。

那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

“觉得跟谁在一起都一样”的这些人的内心还停留在一个较为早期的发展阶段上,其实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成年人,没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和清晰稳固的自我。

很多恋爱经历无比丰富的男男女女们, 都还没能发展出一个清晰的自我, 他们的恋爱是很随机的,撞上谁是谁,只要有感觉,喜欢,那就可以,很少有明确的原则和底线。

他们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人不合适也是不清楚的,所以并不会像有清晰自我的人那样,排除掉大部分不合适自己的人。

图/《天使之城》


这些人自己是面目模糊的,同时他们也还没有能力能够把伴侣当作一个不同于自己的,独立存在的“人”,有自己性格,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想法。

伴侣被感知为一个“环境性客体”或“主体性客体”:是为了满足“我”而存在的。

当伴侣能够满足我的需求时,那TA是好的;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时,TA就是坏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会说自己曾经的伴侣“一无是处”—— 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除非对方的视角都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你不能满足我,所以你对于我来说是一无是处的。

就像小孩的玩具,喜欢玩的时候就是最好的玩具,不喜欢的时候就什么也不是。玩具的价值取决于小孩的需求,玩具并不具备本身的价值,因为小孩是不会像大人一样知道一幅名画本身的价值的。

图/pixabay

自我奉献型 “我以为我给的是满汉全席”

还有一种情况,这些人一点都不“渣”,很认真的恋爱,却也总是受伤,失败收场。

他们觉得自己在关系中付出了很多,投入了很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方还总是不满意,离开自己。

这些人的心理状态也是前面说的那样,还没有发展到一个可以把伴侣当成另外一个独立存在的人的阶段,没有到达三元关系。

在关系中他们更多的只能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对方。他们会特别在具体事情的层面较真,看不到也不理解伴侣的真实意图。

我绝不会一上来就直接指出这一点,因为他们一定会反对,他们会说他们为对方做了很多,然后举出很多真凭实据。

比如他只能看到他很努力的在忍,但他看不到,对方要的不是被当成一个不可理喻的人忍着,她想要的是理解,情感回应,接纳。对方因为看到了这些是他给不了的,所以离开。

他的委屈来自于“我都这么努力的忍你了,你还否定我,离开我”,站在他的角度,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其实是愿意去看,去理解, 女友这么作的原因的,是不是她很没用安全感,我怎么样能够去接住她的不安和恐惧;

而停留在二元关系位置上的人会觉得 “你都这么不好了,我还忍着你,你竟然还敢离开我”。

他们以为自己给对方上的是满汉全席,然而现实是,他们自己都没吃饱过,更不要说给对方做一桌满汉全席了。

你要一个没吃饱过饭的人怎么给你做出一桌满汉全席呢?

图/pixabay


但不能被否定的是,这些人在心里付出的感情是很真挚的,但由于他们自己也没有被有“爱的能力”的父母爱过,他们也没能力去有“爱”这个行为。

造成再真挚的感情,也只是停留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再多的“付出”,也是自以为是的付出,很难去真的滋养到对方,让对方感到自己是被爱的。

这些人会的爱的行为通常是在生活上照顾对方,情感上和精神上的他们真的不会。 他们也不太理解什么是关系,什么是链接,一段关系是靠什么维系的。

因为不理解,困惑,他们通常说的都是一些客观的条件,比如收入,出身,家庭条件,外貌,学历等。

但他们不懂,在这些条件都匹配的情况下,为什么两个人还是不行。他们反复尝试,但找不到问题到底出在哪。

图/《花束般的恋爱》

矛盾焦虑型 “我推开你时,请你不要放手”

还有一些人,最恐惧的是伴侣会离开自己,被抛弃。但往往做了最多会促使对方离开的事情的人,也是他们。

比如有的人会一边说他们有多害怕对方离开,一边还劈着腿,或者挑剔着对方,或者对对方冷暴力。这些人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在一次次推开对方。

他们是很矛盾的,他们想要的其实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手,无条件爱他们的人。然而他们不断推开对方的行为,很少有人能够扛得住,除非这个人非常安全依恋,再或者,这个人没有自尊。

高自尊的人不太受得了自己被一次次推开,可能很快会因自尊受伤而忍痛离开。

图/《隔窗恋爱》


很安全依恋的人,可以识别出伴侣把自己推开的行为,并不是真的想要结束关系,而是在矛盾地表达依恋, 安全型的人更有能力应对。

但是一个非常焦虑和矛盾的人,找到安全型伴侣的机会是很低的。

图/《春娇和志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