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有乾景文化
文艺创作;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活动;工艺美术设计;电脑图文设计、制作绘画技术培训。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会议服务;企业策划;经济贸易咨询;技术推广服务;销售工艺品、文具用品、体育用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药经理人  ·  2024-2030年生物制药行业深度调研及发 ... ·  14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有乾景文化

难得一见的考古发现 走进历史深处的古芮国

大有乾景文化  · 公众号  ·  · 2020-03-06 10:03

正文

疫情当前,足不出户,虽然大家暂且无法来到国家博物馆感受“陕西刘家洼考古成果展”中的“周风遗韵”,那就让我们一起云端看展,聊一聊这个文献记载不多的两周封国——“芮”。

2005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韩城梁带村遗址,发掘出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芮国遗迹,为世人揭开了一段尘封了2700余年的周代封国的历史。2017年,考古工作者又在陕西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发现一处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并与梁带村遗址具有前后历史的延续性,填补了芮国后期的考古空白。这两次关于芮国的重要考古成果,分列为2005年、2018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难得一见的考古大发现“姊妹篇”。

分封建国中的“芮”

遇到保守迂腐的人和事,人们常会翻个白眼送上一句“真封建”。语言表达方式一旦约定俗成之后,就很少有人再去追究这说法从哪里来。那么大家所说的“封建”究竟是什么?

公元前11世纪,经牧野之战,周灭商建立了新的国家和统治秩序。如果你是周王,会如何管理自己征服下来的广大疆域?

周武王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将土地连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与贵族,建立自己的领地。《诗经》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赐予诸侯的权利是统管各自的封地与臣民;诸侯国的承担的共同义务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这就是正统的真“封建”,意思是分封建国。

来,全场跟我一起低下头,左手右手往前游,膜拜一下~

至于周初到底分封了多少诸侯,历史文献说法不一。主流的观点认为,西周早期共分封了71个诸侯国,各封国面积大小不一,国君爵位也有高低之分。《荀子·儒效篇》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在众多诸侯国中,以姬姓诸侯国占据优势。芮国即是在分封制推行下出现在今陕西渭南的一个小封国,并且被首封的国君也是姬姓。芮国位于今陕西、山西、河南交界之地,在下面这张“西周分封诸侯国示意图”中我们会发现,芮国正处于秦晋之间、周戎之交,地缘政治特点也成为芮国作为出身较高的姬姓封国却最终未能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

古文献中的“芮”

20世纪初,王国维先生提出用考古发掘的“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的史料相互印证来弄清楚历史的真实面目,这便是对中国考古学启蒙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二重证据法”。今天就让我们以此方法来弄清楚古芮国的来龙去脉,相信最后你会明白为什么梁带村和刘家洼两处遗址考古能跻身“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列。

结合有限史料,学界普遍认为“芮”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夏朝,芮作为地名始于商代。两周时期的芮国最早受封于周武王,周成王时正式建国,国君称“芮伯”,任周王辅臣。西周是芮国不断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直至春秋时期秦穆公二十年(公元前640年),芮国为秦国所灭,若从武王克商算起,姬姓芮国在历史上存在了四百年左右。

我们一起来扒一扒古文献中有关“芮”的只言片语。

[夏 ]

《左传·昭公》记载周景王派詹桓伯去谴责晋国:“我们在夏代由于后稷的功劳,魏、骀、芮、岐、毕等地已属我西部领土”,以此,我们今天将“芮”的历史最早追溯到了夏代。

[商 ]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了商纣时期,虞国人和芮国人因田界争执不下,想到了德行高尚的西伯侯姬昌(没错~就是你看的电视剧封神榜里面被迫吃了自己儿子肉的那个可怜老头,后来的周文王),他们一同前往周地请西伯主持公道。二人来到周边境,看到周人耕田的互相让地边,走路的互相让道;进入周都邑,又看到周人男女不同路,斑白不提携;到了周朝庭,更发现周人士让大夫,大夫让卿,有礼有节。两国国君非常惭愧,说:“我们真是小人,不要再踏进君子的朝廷里啦。”西伯不言不判就化解了这场“虞芮之讼”。以此,我们知道在商纣时期,就已经有了一个芮国。

[ ]

王室重臣——芮伯

按照分封制与宗法制,西周首封的芮国君主应是周王室嫡系宗亲无疑,历任芮伯也长期在王室担任辅臣。《尚书》中载有周武王时写《旅巢命》(古代有一定地位的大臣才能作的一种咏赞作品,类似《诗经》的“颂”)的芮伯;周成王临终前的托孤大臣芮伯;还有参加周康王即位大典的芮伯。《史记·周本纪》中更有著名的芮良夫谏周厉王:君王应当为天下人谋福利,不要施行荣夷公提出的“专利”政策。周厉王置若罔闻,最终招致祸乱,客死他乡。

与母斗,其乐无穷之芮伯

公元前709年平王东迁之后,周桓王(公元前719-前697年)在位期间,芮国有一任国君叫做芮伯万,其父为芮桓公,《左传》中记载了他与母亲芮姜之间上演的一出宫斗大戏。

《左传》记载了八年间,身为芮君的芮伯万,先是壮大后宫“多宠人”惹得母亲芮姜大怒,将其驱逐到魏地。因婆媳矛盾失国,芮伯万堪称千古第一人(求心里阴影面积……)

次年秋,秦军攻芮,“虎妈”芮姜带领芮国击退秦军。秦军败退可以解释为其轻敌,可以是秦国因何伐芮?到了冬季,周桓王的军队和秦军一同围攻魏国,而结果却是掳走了躲在魏国的芮伯万,想必是以此报复芮姜。

没想到六年之后,秦人又将芮伯万送回了芮国,不知是秦人搞明白了“虎妈”根本不疼儿子,还是因为自身内部矛盾想要与芮国修好,又或是芮伯万自有神通?

这件事情在《史记·秦本纪》中同样也有记载,之前我们看到历任有文献记载的芮君都是得益于自身功德,但仅限于只言片语,而到了芮伯万这里只能说一句:

考古中的芮国

故事虽然精彩,可若是没有实物证据,越精彩就越像是谣传,那就让我们看看梁带村和刘家洼遗址考古发掘给我们带来的“地下之新材料”里,是否可以找到实物佐证。

其实在两处遗址发掘之前,也有零星传世或出土文物中出现了与芮国、芮君相关的信息,但都因实际历史背景无从考证,所能提供的线索少之又少。直至2005年考古学家在梁带村遗址发现了26和27号两座大墓,目前专家已确定27号墓主人是芮桓公,26号墓主人就是芮桓公的夫人仲姜,文献称其为芮姜,也就是芮伯万的母亲。遗址中不仅出土了大量符合诸侯国君身份等级的礼器,部分铜器铭文出现“芮公”“芮太子白”等字样,为考古工作者判定墓主人身份提供了佐证。国家博物馆“周风遗韵”展览中展示了19号墓葬中出土的器物,该墓葬应当为芮桓公的次夫人墓。展出的两件鬲的口沿面上均有铸刻的铭文,一件上呈顺时针分布铭文13字:内(芮)公作铸鬲,子子孙孙永宝用享。另一件上呈逆时针的方向分布铭文14字:内(芮)太子作铸鬲,子子孙孙永宝用享。目前对于“芮太子”所指何人在学界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专家认为芮太子白就是芮桓公,也就是27大墓的主人。

青铜鬲 梁带村遗址19号墓出土

2017-2018年考古工作者在刘家洼遗址东一区发现了编号为M1、M2、M3的三座大墓。其中1、2号大墓符合诸侯国君墓葬特征,3号为一座高等级女性墓葬,很有可能是2号墓的夫人墓。

刘家洼遗址航拍图

我们来重点扒一扒2号和3号大墓……

2号墓出土了符合诸侯王身份等级的7件列鼎,主人身份应当是芮国国君无疑。墓葬中还发现了四个建鼓的遗迹,并在建鼓的柱帽上发现了铭文“芮定公”。由此,我们可暂时墓主人身份锁定为芮定公,可他到底是谁,文献中并未找到相关史料记载。

青铜列鼎 刘家洼遗址2号墓出土

金首权杖 刘家洼遗址2号墓出土

更有趣的是,考古工作者在二号墓大墓西北角发现了一个以铜构件连接木板的床榻结构遗迹,在其上有一根总长约1.4米的金头权杖,杖首上装饰有蟠螭纹。杖尾为铜鐏,中间是装饰有红色彩绘的木柄,国家博物馆的展厅中以复原木柄安装杖首和杖尾的形式还原了权杖的原始模样,这是商周墓葬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金质权杖头。

权杖的出土引起了当时考古工作者的极大兴趣。权杖, 是古代贵族或掌权者用来表示自身权力及地位的一种长型棍杖器物,常见于欧亚草原地区。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权杖头这类遗物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一带,是北方草原文化中的典型器物。权杖既是象征权力、身份和地位特殊器物,也可以作为武器。后世辽代契丹人所使用的一种特殊冷兵器——“骨朵”,就是由早期的权杖演变而来。权杖不仅在古代流行,至今我们还能在部分欧洲或非洲的君主立宪国家看到权杖的身影,它们或现身于官方举办的盛大庆祝活动,或在肃穆的宗教仪式中扮演重要角色,更有的已成为某种象征,凝固在某些王族甚至国家的徽记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