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表达的核心是:
心理咨询师不需要证,因为有证没证并不能衡量这个人做咨询的胜任力,很多专家教授的背景里并没有咨询证,但并不影响他们做咨询的能力。
证,并不等于准入。心理咨询师工作没有一个准入的东西。他强调从业者「人」的重要性。
我之前也表达过差不多的观点,再来总结一下。
心理咨询师胜任力绝不能以证来衡量
就算是国家证,也没用。目前国家证最大用处是,在各大平台能通过加V认证。加v会给人一种专业性和权威感,但加过v的,绝不说明真的具有专业度。
虽然「国家」两字看起很高大上,有国家咨询师证的,不意味具备咨询师的胜任力。
社会上有那么多咨询师证持有者,为什么做不了心理咨询工作?
不管考什么证,都是几个月的事。无论是理论训练还是实操都极其有限,这也是为什么所有拿到证的人依然一团雾水的原因。
但是,没证又不行。
有证,最起码让人知道你好赖还是上过相关课程的,不至于什么都不懂。
可是,人和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性,不管是能力还是人品道德,都不同。
所以,即使大家都有证,结果也不同。有的人想凭此助人,有的人是打着专业人士的旗子利用信息不对称去害人。
所以,
不是证的事,而是,这个证在什么人手里。
不仅国家咨询师证(包括2018年后诞生的各种证),那些流派培训也是如此。绝不是说谁的受训背景华丽,就说明专业能力高。
心理咨询各种流派培训里,也有歧视链。
中外合作项目的看不上纯本土项目,网红名师项目看不上非网红名人项目的。
大项目被审视的程度高,授课老师们都为名人,所以参与学习这些课程的,就多了几分光环加持。
但其实,参与学习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不能被衡量出来。就像咱们跟某名人合了影,并不能判定自己就具备了那个名人的核心资源一样。
还跟受训者的自我要求脱不了关系。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如果能力直接等同于培训,那么对于那些富豪型的从业者而言,由于根本不差外出上课的钱,所以他们有的是时间参加各种培训,是否说明他们的专业能力就特别强?
不是。心理咨询工作还需要核心个人素质以及天分为前提。有钱人并不等于素质高和天分高。
这点,大家应该没多大异议吧。否则就变成了家庭经济能力越强的人越专业。
我们绝不否定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必不可少。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对他人有责任心的人,不可能什么都不懂就想做个案赚钱。
总得懂一点吧,必要的系统学习跳不过去的。
我很多老师没有咨询师证,他们也做咨询。就是因为他们有理论知识,是专业人士,并被某种程度上认证(临床心理学毕业)过,有公信力背书。
一般人想从事心理工作,不能光自己说自己专业吧。所以要参加知名度较高的长程系统培训,或者读第二学历。
单单一个证不能从业。不要信小红书上某些不专业的言论。
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咨询师工作就变成一只脚走路。
但不是说有了这些培训,就一定变得能力出众。
心理咨询工作将会越来越强调从业者「人」的权重
以前大部分项目都是以有钱有闲为标准。
你愿意出学费,愿意付出时间,就能来参加。至于你能学到什么,能应用多少,那是你自己的事。
当然,本来就是自己的事。
以后关于咨询师培训,我个人认为,要做筛选了,并且是严苛的筛选。
筛选行动能力强的有承担精神的人。
这些人,才是心理咨询师的人选。
如果不做初步筛选,有人就会骂这个项目,因为「这个项目没让我挣着钱」。
我没有做任何培训项目,目前也没这打算。
我想如果我有,一定会筛出真正的从业者来,该劝退的劝退,否则就是对自己的项目不负责,也是对对方的不负责。
来我这,就尽可能个个都是能战的,别浪费你的钱也别浪费我的时间。
这就跟咨询师筛选来访一样的道理嘛。
有的人我感觉帮不到,那就不接。不是所有的钱都是能挣的。
没有任何一个学习经历会让人能挣钱,十几年的体制内教育尚不能保证就业,何况只是个培训。
能不能挣钱得反问一下自己:我怎么能够到达前方,怎么冲破内心的层层障碍?
心理咨询师是以自己的人格做为工具,去帮助来访者自我成长,是用自己的陪伴,促进来访者探索自己情感和价值观。所以说到底,咨询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比他拥有什么样的证书,来得更重要。
当下心理咨询行业慢慢出现另外一个群体,他们专业技术可靠、扎实,更宝贵的是,他们内心是辽阔的,身上散发着人格魅力。壹心理创始人黄伟强认为,这样一群心理人,是中国的第三代心理咨询师,他们是中国心理行业的未来,心理学行业发展的“报春鸟”。
他们是真正将心理学活出来的人,是来访者渴望成为的那种人,是用自己的生命状态在疗愈来访者的新一代咨询师。
相比于如何获得证书,如何得到各种头衔认证,新一代的咨询师真正该思考的,应该是如何成为第三代咨询师,成为一个把心理学活出来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