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材料学网
材料界最具影响力的资源共享平台!发布基础知识、新闻资讯、科技服务、数值模拟、考研考博、论文写作、招聘信息、先进设备及产业应用等,服务于中国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发展,以及相应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和咨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分析师谢鸿鹤  ·  中泰金属观察-全球制造业PMI跟踪:1月,再 ... ·  昨天  
飞哥带你看市场  ·  高位震荡等机会 ·  昨天  
飞哥带你看市场  ·  高位震荡等机会 ·  昨天  
唐史主任司马迁  ·  本来是应该调两天,然后阿里的事情出来+豆包发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材料学网

痛惜!年仅38岁,又一高校青年教师离世

材料学网  · 公众号  ·  · 2024-06-22 21:03

正文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38岁的徐金宝老师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 徐金宝,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教师,于6月4日凌晨因病去世,他的遗体被捐赠给浙江大学医学院,用于医学教学和研究。


“在我们接收的遗体里,大都是60岁-90岁的为主。像徐老师这样的年纪,确实是比较少见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姜老师说。

6日上午10点,天空下着绵绵细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师徐金宝的追悼会在学校银杏林中举行。参会的师生代表们手持鲜花,低垂着头在默哀中悼念着逝去的徐金宝老师。



细雨中,断断续续传来低低的啜泣声。高分子211班学生吴楷靓也在其中,在她生病的那段时间,徐金宝老师给了她最大的心理支撑。

“我当时的心情是压抑的,是无助的。徐老师知道我的情况后,多次开导我、安慰我,一直鼓励我……”吴楷靓哽咽地说。

徐金宝的一生,是对教育事业无限热爱和奉献的生动写照。他不仅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负责多项产学研项目,获得32项授权专利,发表论文11篇,还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他的教学团队更是获得了省级和市级的教学创新大赛奖项。

———————————

1986年出生的徐金宝,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师。在他的微信朋友圈,大多是参加马拉松、陪着孩子户外运动的场景。阳光、谦逊、热爱生活,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


和家人在一起


直到去年12月,徐金宝认真地坐在程娜的对面,表情严肃:“如果我去世了,我想捐赠眼角膜和遗体,希望得到你的同意。”

那个时候,距离徐金宝确诊胆管癌仅3个月时间。看着眼前因生病化疗而日益憔悴的丈夫,程娜最终选择支持他的决定。

“我知道他一直有这样的想法。他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给学生们上‘最后一课’,也给自己的两个孩子上‘最后一课’。”程娜说。

当然,不可能完全没有顾虑。

眼角膜捐赠,已渐渐被更多人所熟知和接受。但捐赠遗体用于医学教学解剖,还是让年长的亲属们一开始有些难以接受。

“在我们接收的遗体里,大都是60岁-90岁的为主。像徐老师这样的年纪,确实是比较少见的。”浙江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姜老师说。

恩格斯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一批批的医学生,正是通过解剖和观察,认识最真实的人体、学习医学知识、锻炼操作技能、培养团队协作,才一步步成为在真实的手术室里救死扶伤的良医。

在浙大医学院,有块专门的“无语良师”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这些先行者。每年清明,师生们都会手捧菊花,静默伫立,向这些无言的奉献者久久致敬。

“我跟妈妈和婆婆说,你们的儿子在做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是我们全家人的榜样和骄傲。以后等孩子长大了,我也会告诉他们,你们的爸爸奉献了自己,是一个伟大的人。”程娜说。

热爱,所以坚持

凌晨4时接到噩耗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仇芳还在睡梦中。

“真没想过会这么快!明明还这么年轻!”说到这里,仇芳不禁深深叹气。

去年10月5日,她收到来自徐金宝的微信,为近期不能正常工作表示歉意。仅仅6天后,回家休养的徐金宝,便第一时间选择回到学校。

“我劝过他,身体第一,一些班导师、工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专心治疗。但那个时候,徐老师不想麻烦别人,就一直上课带班,坚持要把这些工作完成。”仇芳回忆道。

2019年9月,徐金宝入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从事水性涂料、胶粘剂和空气净化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他始终将对学生的关心、对科研的专注、对工作的负责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五年时间里,他先后负责多项产学研项目和宁波市重点工业项目,多项成果转化产品入选宁波市重点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累计获授权专利32项,发表论文11篇,起草浙江制造标准1项、团体标准6项,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15项。同时,在教学方面,以他为主要成员的教学团队获得省第二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本科组三等奖、市第二届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比赛本科组三等奖。

“他说想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上个学期,哪怕边工作边化疗、头发直掉,他都没有向学院提出过什么诉求。”仇芳说。直到今年3月26日,病情恶化的徐金宝才不得已向仇芳发来微信,表示为了不耽误学生,辞去211高分子班导师职务。

最后这段时间,徐金宝常常陷入昏迷。痛得醒来的时候,还会询问遗体捐赠的事。

捐赠证书

永别,没有“再见”

“徐老师之前都没把病情告诉学生。刚刚下午好几个同学来找我,说着说着就哭了……”“00后”的郭梦蝶原是高分子211班的班导师助理,目前是徐金宝的科研用工。

高分子211班,是徐金宝从2021年开始一路带上来的班级,也是他作为班导师倾注了很多心血的班级。

哪些同学家里条件不太好?哪些同学需要学业上的帮助?哪些同学需要找一些实习兼职?……这些看似不大的小事,徐金宝总是挂念在心,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虽然自己有两个孩子,又有不少和企业合作的项目要做,但他始终和学生们保持紧密联系,第一时间给学生们答疑解惑,为他们的学业进步和人生成长点亮明灯。

“其实,大家有看出来,徐老师上个学期的状态就比较虚弱了。但他始终不愿谈及自己的病情,一直撑着给我们上课。这几个月病情恶化了,他还是坚持说,这批学生正在准备考研,不想影响他们的心情,不希望他们分心来看自己……”郭梦蝶说。

在她的记忆里,徐金宝是一个非常自律、非常努力的好老师,甚至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

“一般高校教师都是双休的。但徐老师一般只休息半天,用来陪伴家人特别是孩子。其他的时间,就是在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服务企业解决难题,有的时候还在忙学院工会的事……”郭梦蝶说。

等到学院下发通知,高分子211班的孩子才知道真相。

此时,他们才注意到,他们的好老师徐金宝去年年底写下的那条微信: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

“趁活着,把人生的句号先描上。皮囊而已,能用的都拿去用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