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米拍
米拍,就做新青年,就要玩摄影! 不要墨守成规,不要千篇一律,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色影无忌  ·  哈苏推出XCD 20-35mm ... ·  昨天  
胶卷迷俱乐部  ·  我为什么不使用专业胶卷拍照? ·  5 天前  
色影无忌  ·  无忌评图第139期|东海侠客:自然的交响 ·  1 周前  
旅拍誌  ·  分享一组喜欢的照片 ·  1 周前  
摸摸艺术书  ·  《中国服饰细节》一次从头到脚的中国服饰探索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米拍

庄学本的图像民族志,那些消失的照片终于回来了

米拍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6-20 17:40

正文

作为阅读过无数画册的人,馆长一直在问自己,什么样的画册值得收藏?

直到看到了这本书,我找到了答案。


了不起的摄影大师 博物馆级别的作品 非同凡响的装帧

= 值得你买回家珍藏,因为这样的书可遇不可求。


三册书合照


《图像民族志——庄学本摄影集》


就是这样一本书,关于这本书里的作品以及这位摄影大师实在有太多故事,今天我们先从这本书的设计讲起。




第一次见到这套书的封面馆长的眼光久久不能移走,蓝白染布与纸张的完美融合,真的不能再美了,每一次触摸都是一种享受,每一本书都是独一无二。


2016年,这本书从全球46个国家提交的7838项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素有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红点设计大奖——传达设计奖;同时,荣获2016年度“美国印制大奖PremierPrint Award”的优异奖这就是最好的设计。




为保证老照片的真实还原与黑白照片层次的丰富性,民族服饰博物馆特聘贺今老师为书籍完成所有图片的修图工作,聘请摄影师张开为书籍中的馆藏服饰拍摄高清图片。


书中所涉及到的照片全部重新扫描调色,采用了“黑白雅映四色+专色+局部光油”六色印刷技术。



整套书制作历时两年,如此大费周章,只是为了衬得上拍摄者和他的作品。



- 庄学本 -

一位曾被埋没和忽视的摄影师

一份珍贵的视觉档案与调查报告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国家先后有两位大师走进横断山域,记录了当时这个地域的人文风光,为后世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一位是孙明经,另一位就是庄学本。


庄学本(左)与孙明经(右)


现在提起庄学本,通常会冠以“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这样的头衔。但在1984年这位摄影大师去世的悼词上,却连“著名摄影家”这样的字句也被要求删改。


庄学本(1909-1984)


1934年,自学习得摄影技术的庄学本,怀抱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进入藏区,开始了对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少数民族地区近十年的考察。期望以自己的行动报效国家。


“我觉得险地一定多奇事,多趣事,有研究的价值,有一探的必要。”“要开发整个西北,必先明了这个关系重大的腹地。”


藏族贵族少女,甘肃夏河,1936


藏族妇女,甘肃夏河,1936


甘孜寺,西康甘孜,1937


他的镜头专注于当时的“白地”(地图上没有记载的地方),目光从社会组织、生产方式、贸易,到自然生态、宗教、文化、习俗,几乎囊括了整个社会形态。


他注重对“开发西部”所需资料的记录,也追求摄影的美学。5000多幅照片,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民情、风光地貌。


羌族妇女,四川理番,1934


骷髅舞,青海塔尔寺,1936


贡嘎寺,西康泸定,1938


龙山寨古碉楼,四川威州,1934


1941年,庄学本举办了中国影展史上赫赫有名的“西康影展”,先后在重庆、成都、雅安开展,据记载吸引观众二十万余人次(虽然馆长觉得人数有待进一步考证,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展况之盛)重庆新民报、重庆大公报、成都中央日报、成都中国日报等十数家报刊杂志争相报道。


天葬时喇嘛诵经祈祷,青海玉树,1937


主持祭祀仪式的彝族毕摩,西康昭觉,1939


土族妇女,青海民和,1937


庄学本的拍摄风格在新中国成立后发生了明显转变,肖像虽是重点,但更多的是根据政治需要做选题,他开始注重新旧社会的对比。如同新中国,高歌猛进,意气风发。


内蒙古海拉尔牛奶厂到牧区收购牛奶,1955


他不曾忘记摄影创作,为了一个镜头不辞山高路远,却没能再举办一次个展。1965年庄学本和妻子被“开除公职,清洗回乡”,他的摄影之路就此终止。


直至20世纪末,庄学本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位大师的作品被重新发现,在摄影史上的地位得以重新确立。


“庄学本完全有足够资格成为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的大师级人物。”

——摄影理论家 李媚


摩梭妇女,云南永宁,1939


羌族贵妇,四川理番,1934


康巴色土官,青海果洛,1934


庄学本的作品完是全经得起凝视的,他保留了这些边地民族的人性尊严。这些在外国摄影师镜头下并不常见。


“相处即久,就知其快乐有趣,古风依然,反觉其精神高洁。有自诋同胞为野番正者,为大缪。”


通天河皮船与船工,青海玉树,1937


藏族儿童,青海玉树,1937


在他的镜头下,无论是眉宇清澈的康巴少年,还是纯洁无邪的安多少女;不管是衣着绫罗绸缎的大土司,还是衣衫褴褛的放牧人,这些人物朴素率真的眼神,穿越时空、深深地凝视着你,仿佛你就是当年那个手持相机的年轻的庄学本。鲜活而温情。


农村青年,四川巴塘,1939


嘉戎少女,四川理番,1934


孔萨土司,四川甘孜,1937


牧场藏民,青海果洛,1934


20世纪30年代中国西部少数民族长什么样子,现在的我们无法想象,而庄学本为我们留下了最直接最珍贵的“标本”,一切的存在必有痕迹。


搓麻线的羌族少女,四川理县,1934


天葬,青海玉树,1937



这套书含羌族、戎族、彝族三本,每个民族又细分为服饰、宗教、日常及地理四大部分。


以镜头记录面貌,以文字备注介绍,构建了那个时代边疆少数民族的光影史诗。



这不是第一部庄学本的摄影作品集,但馆长相信,它是最好的一部,起码现在是,可能将来也会是。




-END-




   推荐一个专业的摄影图书公众号: 米拍图书 


这里有你想要的所有摄影类书籍

亲笔签名丨大师画册丨国外原版丨米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