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旨在分级分类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到2027年底前形成一批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文件提出省域、城乡领域的重点支持对象,并介绍了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负责人表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实施意见提出分级分类推进的方法,并强调政策支持引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件目标
到2027年底前形成一批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建成若干各美其美、群众满意的示范样板。
关键观点2: 重点支持对象
在省域层面,重点支持5个左右省份开展先行区建设;在城乡领域,重点支持50个左右城市、100个左右县开展先行区建设。
关键观点3: 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
我国正在形成“1+1+N”的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其中第一个“1”是纲领性文件,第二个“1”是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而“N”是指分领域行动,包括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等领域。
关键观点4: 实施意见的内容
提出分级分类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聚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等目标任务。区域层面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省域层面强调一省域一特色,城乡层面则统筹推进美丽城市建设行动。
关键观点5: 政策支持引导
实施意见提出在资金支持、市场机制、科技支撑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引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工作合力。
正文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fzlp8Gv9zUvRB7NwufS2RUglxBmnUOiblz6icOvK6KReicIGIrYiceFfko3tcyVZvdGLLz2szD8Xr5L5YBgcrPf5jQ/640?wx_fmt=gif)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这份文件明确,分级分类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到2027年底前形成一批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成果,久久为功建成若干各美其美、群众满意的示范样板,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积累经验、树立标杆。文件提出,在省域层面,重点支持5个左右省份开展先行区建设。在城乡领域,重点支持50个左右城市、100个左右县开展先行区建设,率先形成一批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标杆。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是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的关键支撑。据介绍,当前,我国正在形成“1+1+N”的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第一个“1”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这是统揽美丽中国建设各项举措的纲领性文件。第二个“1”是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此次发布的《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对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作了安排部署。“N”是指分领域行动,按照条块结合的思路进行布局,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系列行动方案,既包括城乡建设领域的美丽城市、美丽乡村,也包括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绿色制造、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其他重点领域。目前,各分领域行动方案均在积极推进中。此次发布的实施意见提出,在区域、省域、城市、县域各层级,聚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底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目标任务,分级分类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这位负责人表示,坚持全国一盘棋,一体部署重大战略区域、省域和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示范创新。区域层面,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京津冀加快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和生态修复示范区,长三角建设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粤港澳共同建设融合创新美丽湾区,长江流域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带,黄河流域推动上中下游协同保护和治理,聚焦流域性、跨省共性问题,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深化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打造绿色发展高地。省域层面,本着少而精、示范性与带动性强的原则,坚持一省域一特色,重点支持5个左右省份开展先行区建设。充分发挥省域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底线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五个方面走在前、作表率。实施意见提出,统筹城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行动。聚焦城乡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探索城市、整县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新机制、新模式,引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这位负责人表示,高标准建设美丽城市,重点支持50个左右城市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推进新时代美丽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美丽乡村,选择不同主体功能定位的县,重点支持100个左右县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两山”转化、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宜居宜业为重点,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记者了解到,这份实施意见在资金支持、市场机制、科技支撑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引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工作合力。
来源丨新华社
编辑丨刁春阳 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