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心理
壹心理官微 | 关注心理公开课,每周听心理大咖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胡慎之  ·  控制,源于无法分离 ·  2 天前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  成为永不和自己需求失联的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心理

病态母女共生:超级自恋的母亲,会养出怎样的女儿?

壹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5-01-07 10:56

正文

今天,壹心理和你聊聊“母女共生”



25岁的美月,是一名高中英语老师。

母亲显子,50岁,家庭主妇。

在外人看来,美月和母亲显子间的感情十分亲密。

已经成年的美月,还像个小女孩一样依恋着妈妈:

“妈妈是我最好的朋友。”

“相对于和朋友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更轻松。”

但其实,母女两人的关系一直是失衡的:

全靠美月一直对妈妈察言观色、哄妈妈开心来维持。

女儿忠诚地扮演着妈妈满意的角色,穿妈妈想让她穿的衣服,做着妈妈向往的工作,甚至主动结束妈妈不想让她谈的恋爱。

这种对妈妈的讨好已经深入骨髓,成为习惯。

但俩人,都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妈妈觉得女儿贴心、懂事;

女儿觉得自己是好孩子,只要妈妈开心,就够了。


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和谐美好”,直到美月的身体,出了问题。

她浓密的头发下面,出现了一块很大的斑秃。

身体诚实地表达了这份一直压抑在潜意识深处的痛苦。

美月后来的男朋友松岛,看出了这对母女的不对劲。

一次,为了给美月的新房间挑家具,三人一起逛家具店。

松岛发现,只要母亲显子一托下巴,表现出迟疑的样子,美月就会立刻改变自己的选择,直到妈妈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找了个机会,诚恳地对美月建议:

你无需处处迎合母亲的喜好,自己的房间还是自己喜欢最重要。

美月很惊讶,居然有人能看透自己。

渐渐地,美月越来越信任松岛。

有了工作上的烦恼也不再告诉妈妈,而是选择和松岛倾诉。

觉察出女儿变化的显子,非常不安。

她开始跟踪美月,偷听美月的约会。

当发现美月的心越来越倾向松岛时,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惊惶。

为了使自己的地位不被松岛所取代,女儿结束约会刚回到家,显子就对女儿说:

松岛这个男人不靠谱,你以后不要再和他见面了。

没想到,一直听话的乖女儿,竟然坚决拒绝了她的要求,有生以来第一次顶撞了她。

显子的世界崩塌了。

为此,她想出了一个荒唐而疯狂的办法:

勾引松岛,促使他们的关系破裂,使女儿回到自己身边。


这就是日剧《妈妈,不当你的女儿可以吗》里讲述的故事。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会十分困惑:

女儿长大了,终于有了自己喜欢的人,母亲的反应为何如此激烈和不堪呢?

心理学有一个术语“共生”,很好地解释了这一行为。

所谓共生,指两个人无法离开彼此,他们之间或许有很多痛苦甚至仇恨,但就是无法离开对方,而是要紧密地、病态地纠缠在一起。

比较常见的共生现象,多见于情侣和亲子这两种亲密关系。

不同的是,如果是情侣关系,它是相对平衡的,因为两个成年人的力量是相匹敌的。

但如果是亲子共生,常常是失衡的。

这种共生,更多时候是父母的需要,就像显子。

一旦女儿离开了,她就像失去自我一样,找不到存在感和活着的意义。所以,会死死抓住孩子不放。


显子竭斯底里的行为背后,潜台词其实是:

你撕裂了我们之间的共生,你背叛了我,让我感到了被抛弃的恐惧和痛苦。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的母女共生关系中,一定有一个超级自恋型的母亲。

她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单独呆着,一定要和孩子黏在一起。

同时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a. 意识不到孩子的存在,理所当然地把孩子视为自我的延伸

剧中有一个恐怖的细节:

显子最大的爱好就是制作人偶,而且都是按照女儿的样子制作的。

而在现实生活中,她也一直把女儿当成一个会动的人偶:

她喜欢碎花的裙子,就让美月穿上碎花的裙子;

她觉得当英语老师很好,就让美月去当;

她觉得哪个男孩子不错,就让美月去约会;

她看出男孩子的缺点了,就让美月去分手……

她几乎没有意识到:

我女儿想要什么,她想穿碎花的裙子吗?

她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吗?

她觉得哪个男孩子不错?

她喜欢什么样的人?

在她的心里,只有自己:我怎么想,我就很自然地在你身上随意发挥。

对于深度自恋的母亲来说,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孩子只是按自己需求设置好的机器人。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社会功能是存在的,能工作,能生活;但身体,却像是飘着的,踩不到地。

因为从小总是被否认,那个“自我”早就消失了,所以常常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自己真实的感觉。

就像一个被设定好程序的玩偶,该笑了就笑,该哭了就哭,但就是觉得“那不是自己”


像身处于死水一般虚无。

长期浸泡在这种感觉里,人会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即我们常说的“空心病”。

b. 不允许,也接不住孩子任何的攻击性

自恋型母亲的特点就是:既强势,又脆弱。

强势入侵孩子的意志,又脆弱得不允许孩子有一丁点儿反抗

孩子一旦反抗,立刻就崩溃瓦解。

剧中,显子要求美月离开松岛、被美月拒绝后,第二天就在外面晕倒了。

美月得知后非常自责,因为她知道,这是自己没听妈妈话的缘故。

美月回想起来,从小只要不听妈妈的话,妈妈就会身体不适。

说要去外婆家住也是,想申请出国留学也是,只要妈妈一病,美月自己就放弃了。

到后来,美月只要看到妈妈伤心的表情,就什么话都说不出来,连身体也动弹不得


现实中这样的母亲很多,孩子稍微一表达攻击性,想捍卫自己的意志,妈妈就摇摇欲坠,伤心难过,甚至病倒在床。

孩子不但攻击被堵住,还要承担“对不起妈妈”的内疚。

时间长了,孩子由于不忍心对父母释放攻击性,转而向内攻击自身:

我不懂事,我不能理解父母,我不是好孩子。

把情绪和感受都生生压下来。

这样的孩子就像一个容器,只能帮大人分忧,只能往里装,却不能向外释放。

背后默默付出了什么代价,或许只有孩子的身心知道。

就像美月,光亮的短发下,那个丑陋的斑秃一样。

那是美月的身体在帮她的心灵诉说着强烈的痛苦。



这部日剧的最后,美月在松岛的鼓励下,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茶具回去,告诉妈妈这才是自己喜欢的。

自己真正喜欢的是破洞牛仔裤,而不是碎花裙。

自己也不喜欢当老师,一点都不喜欢。

这是美月第一次对母亲展现真实的自己。

母亲的情绪非常激动,甚至动手打了美月。

但最后,她还是和女儿道歉,并且和丈夫去了别的国家,把自由还给了美月。

不得不说,这个结尾非常理想化,现实中很多母亲未必做得到。


所以,如果你有一个这样的“自恋型母亲”,强烈要求孩子要忠诚、不分离,且自认为对你有绝对的权力。

下面有两个建议,可以帮你慢慢找回自己,仅供参考:

a. 物理隔离:

如果说自恋型母亲是“不可推开的入侵者”,那么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就是在母亲和自己之间设立了一道界限。

现在很流行与父母和解,但如果到了“一和父母接触,焦虑和恐惧就扑面而来”的地步,可以暂时不用和解,甚至不用见面。

与父母达成和解,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自我的接纳和整合,对自己是有益的;

但对于气力还不足的人来说,不和解会是一种自我保护,可以远离父母的吞噬和伤害,隔离出独立空间完成自我修复。


b. 尊重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别人的

如果你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是为别人活,那么,开始为自己活会非常难。

你可以试着从每件小事做起,尊重自己的感受

如果你总是考虑别人的感受,就等于你的身体里住着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

以前住的是父母,后来可能会变成爱人、朋友、同事,甚至是不相关的人。

你习惯性地以他人的感受为重,甚至当他人的感受与你的感受相冲突时,你第一时间会放弃自己的感受。

现在,你可以试着拿回自己的地盘,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我是不是太自私了。

但这个自私同样是别人的声音。

只有当你属于你了,才有多余的温暖给到别人,否则给出来的也不是爱。

对于从小以父母感觉为重的孩子来说,这很难,但仍值得你去做。

正如阿尔贝·加缪所说的那样:

只要我能拥抱生活,那拥抱得笨拙又有什么关系。

一点点来。

不用着急。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晴岸,心理学硕士,年轻妈妈,大千世界里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记录者。知识星球:晴岸心理
编辑:朴素的树、如欢
图源:unsplash、网络


我们是自己的正传,而非父母的续章。如果我们想活出真的自我,就要找到个人成长的方式,学会掌控自己的人生。

今晚,壹心理直播特别栏目【心理八点钟】重磅来袭,特邀全网粉丝超过两百万女性个人成长领域知识科普博主「我是童姥」作客壹心理直播间,童姥曾被邀请参加一席演讲,TEDx,一刻talks,华为DIGIX TALK等演讲节目,传播女性安全和健康科普内容。她将与壹心理咨询师汤晶晶展开对谈——从被操控到自我掌控,寻找女性成长的力量。

今晚八点,壹心理视频号直播间,和童姥、心理咨询师汤晶晶一起探索自我,找到属于女性的成长力量。

点击下方按钮预约,准时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