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金电子研究
电子首席骆思远及其团队倾心打造,为投资者挖掘行业投资价值保驾护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天青一色,灵蛇出! ·  18 小时前  
物道  ·  一日道|心美,一切皆美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国金电子研究

【国金电子】AI下的HDI:工艺难度升级带来弯道超车机会

国金电子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8-06 20:31

正文






摘要


投资逻辑




高速通信为HDI注入新动能,CAGR=7%成为第二高增的细分领域。 AI作为当前景气度最高、投资力度最大的需求领域,其采用的方案设计一直是市场上紧密关注的问题,我们观察到AI领域开始加大对HDI这一PCB行业传统技术的应用,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英伟达GB200的产品中不仅在算力层使用了HDI工艺,同时在象征着高带宽、以往都采用高多层PCB的连接层也引入了HDI工艺,这样的变化有望为行业注入新的动能。

HDI有利于损耗控制,工艺难度升级格局或发生变化。 HDI的特征是高密度、可缩小PCB板面,过去主要应用在消费类产品,而高速通信设备通常应用的是6-16层高多层板。当前AI引入HDI的原因在于两方面,其一带宽提升对信号损耗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而HDI有助于控制损耗,其二芯片性能提升要求承载芯片的PCB做出更细的线宽线距和更小孔径。我们认为高速通信领域引入HDI对行业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高阶HDI对产能的消耗较大,对良率的控制要求更高,高速通信HDI板面更大、内层层数更高),会增加整个行业的附加值,为行业增添成长动力,同时HDI下游格局的变化将为HDI供应链带来弯道超车机会(引领高速通信HDI的设计厂与消费HDI的设计厂不一样,加上工艺有变化,大陆厂商布局更为积极)。


投资建议与估值

短期:产能不会太紧缺,价格高是因良率低和有效竞争者少。 1)PCB定制化属性强使得供给是先于需求准备的。PCB属于高度定制化产品,PCB厂商为了能够争取大客户订单,都会提前布局好产能以备拿下订单后的生产,我们观察到当前高速通信核心供应链的厂商产能准备相对充足,产能短期未观察到可能出现紧缺的情况;2)PCB过去几年扩产过剩,市面上存在设备处于闲置状态。过去几年PCB行业进行了大面积的扩产(PCB公司融资上市加快、现金流购置固定资产加大)、储备HDI关键设备较多(如钻孔机,从大族数控的钻孔机营收可看到行业在2020和202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储备),当前行业还存在较多关键设备闲置,出现全面紧缺的可能性较低。我们认为高速通信对HDI所带来的机会更多地体现在新的工艺设计带来了较高的加工难度,体现为良率较低的情况下价格居高不下,而不是产能紧缺导致价格上涨;并且我们认为PCB行业的定制化属性是极高的,设计掌握在客户端会导致非产业链中的厂商无法跟上这一代技术变化,也就是说有效竞争者是较少的。因此我们认为在HDI细分领域发生变化时,应当抓住产业链中的核心参与者的成长机会,而不是关注边缘厂商。

长期:HDI会成为主流方案带来行业增量,跟踪产业链格局边际变化。 虽然当前仅有个别终端客户在采用HDI方案上较为激进(如英伟达),但基于HDI本身的性能优越性,我们认为在产品良率提升后该类产品将成为行业主流方案,考虑到PCB的定制化属性,行业的发展不等于所有PCB厂商都能够受益,这一时期应当关注各类厂商在客户拓展方面的边际变化,进入新客户参与新产品研发的PCB厂商将会受益。

建议关注核心产业链的核心供应商。 我们认为当前情况下应当关键核心产业链的核心供应商,建议关注胜宏科技、生益电子、沪电股份、深南电路、生益科技等厂商。


风险提示

需求修复不及预期;AI发展不及预期;HDI方案推广受阻;竞争加剧。

+

目录


一、 高速通信为HDI注入新动能,CAGR=7%成为第二高增的细分领域


行业分析

AI作为当前景气度最高、投资力度最大的需求领域,其采用的方案设计一直是市场上紧密关注的问题,技术变化所带来产业链变化也将成为产业链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观察到AI领域开始加大对HDI这一PCB行业传统技术的应用,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英伟达GB200的产品中不仅在算力层使用了HDI工艺,同时在象征着高带宽、以往都采用高多层PCB的连接层也引入了HDI工艺,这样的变化有望为行业注入新的动能,值得高度关注。



二、 HDI有利于损耗控制,工艺难度升级格局或发生变化


行业分析

2.1、什么是HDI:一种具有高密度特性的PCB工艺

HDI板为高密度互连多层板(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是硬性电路板中的一个细分板种,相对于普通通孔多层板铜层互连是通过通孔连接,HDI的特征就是内部不同层的铜层之间通过微盲孔/埋盲孔互连,可以说钻有微盲孔/埋盲孔的PCB板即为HDI。进一步来看,微盲孔/埋盲孔一般是通过增层的方式来实现的,而根据增层的多少可以将HDI划分为一阶HDI、二阶HDI、三阶HDI、任意层HDI(Anylayer HDI,是最高阶的HDI,后简称Anylayer)。

HDI的主要特征是高密度性。HDI由于存在很多微盲孔/埋盲孔,因此其布线密度相对于通孔板更高,原理在于:

1)   盲孔/埋盲孔可节约布线空间。普通多层板采用通孔来连接不同层,但通孔会占用大量本可以用于布线的空间,反之运用盲孔/埋盲孔来实现不同层间的连接功能,可以腾出空间做更多布线,从而提高布线的密度;

2)   激光钻孔能够缩小孔径。盲孔/埋盲孔多用激光钻孔灼掉树脂介质层,通孔通常用机械打孔的方式制成(激光镭射难以射穿铜面或非常耗时),相比之下激光钻孔的孔径要比机械打孔更细(机械钻孔如果孔径要达到激光钻孔的相同大小,需要非常细的钻头,细钻头易断,成本较高),更节约空间。

因此运用盲孔/埋盲孔越多,密度就越高,也就是说HDI的阶数越高,密度也就越高,Anylayer就是HDI中最高密度的板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HDI升级到Anylayer之后就无法再通过增加盲孔/埋盲孔来提升布线密度,因此工业制造中在HDI的工艺基础上,通过导入半加成法(mSAP)和载板的工艺来制造更高密度的板材,即类载板(Substrate-like PCB,后简称为SLP),可见HDI是实现高密度布线的重要板材。


2.2、为什么在高速通信领域引入HDI?

高密度特性决定了HDI板相比普通多层板更轻、更薄以及更小巧的特征,多适用于移动手机、平板电脑、PC电脑、穿戴式设施、掌上游戏机终端、数位相机等消费级终端的主板,其他应用也包括车用电子(域控)、低轨道卫星设备等。而像AI这类高速通信类产品主要的特点是板载信号量大,以往更多的运用的板型为高多层板,以同样具有高速特点的通信设备和服务/存储设备为例,通信设备运用最多的板型为8-16层高多层板,服务/存储设备运用最多的板型为6层和8-16层高多层板。那么为何运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HDI会引入到高速通信领域呢?我们认为关键点主要在于带宽提升和芯片升级两个方面。

带宽提升对信号损耗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缩短传输距离成为关键。 对于AI算力芯片来说,其关键的性能除了GPU计算浮点数之外,同样重要的还包括GPU矩阵计算单元互连时的连接带宽,这决定了在单位时间内系统整体运行的效率,因此芯片互连带宽也成为了算力硬件中关键的性能指标。作为AI算力领域的绝对龙头,英伟达也开发了自己的互连协议NVLINK,并且通过不断提升芯片之间互连的带宽来打造更高效的算力层系统,根据官网显示的信息我们看到,随着GPU迭代互连带宽也在逐渐提升,特别是到GB200这一新架构下,GPU之间互连带宽已经提升到1800Gb/s、GPU与CPU之间互连带宽从过去的PCIE协议提升到NVLINK C2C协议900GB/s的带宽。

在通信领域中,带宽提升意味着对信号的完整性要求是更高的,也就意味着对信号损耗的控制要求提高。从技术的角度来讲,用于高速通信连接的主板上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损耗可用公式表达为“两节点之间的传输损耗=传输距离*单位距离传输损耗”,也就是说要想控制总板损耗,控制两个节点之间的走线距离就成为了关键,此时HDI工艺高密度、可缩小板面面积的特点就成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根据前述内容,HDI通过埋盲孔的工艺可以实现每一层的连接孔都定制化设计(而不需要通过通孔走线连接),实现更小的孔径和更紧密的线路排布,从而能够使得信号走线的距离大幅缩短。同时走线密度增加将会增强传输线的“天线效应”(即传输导线对外辐射加重形成电磁干),而HDI方案在一开始做线路时就不做无效的孔铜,也有利于避免“天线效应”,为高带宽互连提供了支持。

芯片性能提升导致焊盘间距缩小,承载芯片的PCB线宽线距和孔径也要求缩小。 芯片性能的提高对应着晶体管的数量提升,而在面积限定的情况下,只能通过芯片高集成度、低纳米制程的方案来解决。芯片的集成度更高,意味着连接芯片数据节点的BGA直径和焊盘节距要缩小,那相应地,作为承载芯片的PCB板的线宽线距、孔径大小等也必须缩小。根据前述内容,HDI的高密度性是通过增层的方式增加盲孔/埋盲孔的方式来实现的,增层越多、阶数越高、密度越大、线宽线距/孔径大小也就越小,也就是说采用高阶HDI方案是缩小主板线宽线距/孔径大小的必经之路,那么随着高速通信的性能不断提升、集成度不断提高,所对应的承载板的要求也就提高,这也是HDI工艺在当下高速带宽领域必须使用的关键原因。


2.3、高速通信HDI工艺难度大幅升级,格局或发生变化

高速通信领域运用HDI将为行业带来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HDI的阶数越高、消耗的产能越大,对每一阶的良率要求就更高。根据HDI的工艺特性,HDI是通过增层的方式来构造盲孔/埋盲孔结构,每增层一次,就会多一次压合、钻孔、电镀等工序,HDI向更高阶升级将会多重复几次工序,会减损生产能力;并且每一阶的良率必须达到极高的水平才能够使得高阶HDI整体的良率高,例如每一阶工序良率如果是90%(如压合、钻孔、电镀等工序良率综合为90%),则做第二阶时良率就会变为81%、做第三阶时良率就会降低为72.9%,以此类推,所以高阶HDI对关键工序的良率要求是极高的。

2)   高速通信领域所用HDI的板面更大、内层层数更高。高速通信HDI的难点不仅仅体现在阶数较高、对产能消耗较大,还体现在板面更大、内层层数更高。过去HDI主要应用在消费电子,而消费电子终端产品内主板的面积是相对较小的,从英伟达GTC发布会上展示的样品可见其面积明显大于手机规格,这就对板面的翘曲、均匀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过去以消费应用为主的HDI对于材料的要求是以薄为主,因此对于内层芯板的层数要求低、材料轻薄,因此过去钻孔、压合、电镀等关键工艺的设备的设计都主要是针对薄板的,但高速通信领域因对介电性能要求较高,铜箔、树脂、玻布厚度较高,且在设计时内层存在甚至高达10层以上的高层数,这样就会导致加工存在与消费类产品不同的难度方向,给产业链带来挑战,进一步推升HDI板的价值。

3)   新的终端厂商引领,将会带来格局变化。PCB行业的格局决定权在终端厂商手上,以往HDI的产品主要用在消费领域,因此格局决定权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终端龙头厂商手上,如苹果、华为等,而高速通信领域的终端厂商变成了GPU设计厂,如英伟达、AMD等,又由于高速通信HDI和消费电子HDI存在较大的工艺变化,因此新的引领者在研发过程中就有望导入新的供应商,在批量时只要新的供应商能力能够跟上客户的节奏,则对于新的厂商来说就会存在弯道超车的机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HDI的传统格局或有望发生变化,大陆厂商因过去几年在HDI产品工艺上快速追赶、积极把握新机会,已经在高速通信领域HDI崭露头角。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高速通信领域引入HDI是对行业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会增加整个行业的附加值,为行业增添成长动力;与此同时,因高速通信所用HDI与消费电子HDI的工艺存在较大变化,同时终端厂商格局从消费终端设计厂变为AI算力芯片设计厂,HDI下游格局的变化将为HDI供应链带来弯道超车机会。



三、 投资判断:从产业链的逻辑抓住核心参与者成长机会


行业分析

3.1、短期:产能不会太紧缺,价格高是因良率低和有效竞争者少

高速通信在板面和层数都更高的情况下对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HDI产能消耗极大,因此市场上担心产能不足导致价格上涨或订单外溢,我们认为产能不会太紧缺导致外溢,原因来自于:

1)   PCB定制化属性强使得供给是先于需求准备的。PCB属于高度定制化产品,客户在研发前期就会对供应商的产能规模做出要求,并且在批量化前客户评判供应商资质和份额时会将PCB供应商的产能可配合情况、交期作为重要的评分指标,而PCB厂商为了能够争取大客户订单,都会提前布局好产能以备拿下订单后的生产。根据产业链的草根调研走访,我们观察到当前高速通信核心供应链的厂商产能准备相对充足,产能短期未观察到可能出现紧缺的情况;

2)   PCB过去几年扩产过剩,市面上存在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实际上HDI在高速通信的应用在2019年前后时期行业内就有提出过相应的需求(服务器行业曾试过采用HDI的工艺做主板),曾经也因5G手机迭代升级而全行业看好HDI发展趋势,因此在过去几年PCB行业进行了大面积的扩产(PCB公司融资上市加快、现金流购置固定资产加大)、储备HDI关键设备较多(如钻孔机,从大族数控的钻孔机营收可看到行业在2020和2021年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储备),并且在经历了设备拉货挤兑的情况后,大厂商对于一些瓶颈工序(如钻孔机、电镀线等)存在多年持续购置的行为,因此当前行业层面还存在较多关键设备闲置的状态,出现全面紧缺的可能性较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