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UMCH麻醉大讲堂
教学安排发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PUMCH麻醉大讲堂

围术期全身性过敏反应(二) 评估与预防策略

PUMCH麻醉大讲堂  · 公众号  · 医学  · 2018-12-17 07: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术中过敏反应分级

I级:皮肤症状: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红斑

II级:严重但无生命危险的症状:皮肤症状、低血压(血压降低超过30%并伴有心动过速)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通气困难)

III级:威胁生命的症状:心血管虚脱、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失常、支气管痉挛

IV级:心跳呼吸骤停

类胰蛋白酶

一种大量存在于人类肥大细胞中的蛋白酶,对肥大细胞具有相对特异性,但嗜碱性粒细胞和髓样前体细胞中也含有少量类胰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具有不同形式,β-类胰蛋白酶(成熟的类胰蛋白酶)具有酶活性,集中分布于肥大细胞的分泌性颗粒,并在脱颗粒时释放。68%的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和4%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存在类胰蛋白酶升高

点刺试验较皮内试验安全,优选用于初次皮试。如果点刺试验结果为阴性,则可安全进行皮内试验,皮内试验比点刺试验敏感性高,证明可疑药剂并非致敏原的可靠性较强。

一般而言,皮内试验所用药物最大浓度为点刺试验所用药物浓度稀释10-1000倍,医生通常根据经验确定浓度。

皮试注意事项:测试浓度不得引起刺激反应或全身性过敏反应。这两种不良结局在皮内试验中更有可能发生,因此所用药物浓度比点刺试验低。一般可以根据既往经验、已知的全身性过敏反应风险或已发表的病例系列研究选择药物浓度,少数情况下可根据对照试验。

‐   若文献提供了皮内试验的无刺激浓度,则先用该浓度进行点刺试验。若点刺试验结果为阴性,再进行皮内试验,因为皮内试验更敏感。

‐   若文献中没有推荐皮试浓度,则在最初引起反应的浓度基础上进行1:100-1:100000的稀释后开始点刺试验。起初的皮试浓度取决于反应严重程度和所选药物为致敏原的可能性。如果患者的反应很严重,在皮试的初始步骤可使用稀释程度更高的药物。重复试验中,一般以10倍浓度递增,直至出现点刺试验阳性结果或达到临床使用浓度。

‐   若所有的点刺试验皆为阴性结果,则将点刺试验最大浓度以1:100-1:1000进行稀释后开始皮内试验。随后以10倍浓度递增进行系列试验,在点刺试验中减少稀释次数(如:使用1:100、1:10和原液)并在随后的皮内试验中使用相同的稀释方法,可以缩短皮试所需时间。一些专家青睐该方法的高效,但其他人则看重使用稀释程度更高的初始浓度,因为更安全。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表面均表达高亲和性IgE受体,与特异性过敏原结合后活化。由于肥大细胞存在于组织中,碱性粒细胞存在于血液循环中,因此,嗜碱性粒细胞更易于收集和检测,但嗜碱性粒细胞易于被许多非特异性因子活化并且标本的运输和操作存在一定困难。因此,这些检测目前仍是试验性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