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消协公布了针对电商平台的产品摸底报告,除了假货集散地淘宝,京东、国美、网易考拉、唯品会、聚美优品、拼多多以及众多跨境电商平台,大量店铺都涉嫌销售假货,部分假货还是自营店铺销售。这个冬天路上飘过的“加拿大鹅”,究竟10%是假的,还是99%是假的,这个答案恐怕没人知晓。客观的说,电商的“加拿大鹅”多数属于知假买假,但标榜自营的品牌电商仍然假货横行,这就属于做XX立牌坊的行为。少数电商平台在质量控制方面的进行了面子上的努力,但既然是在做生意,凡事得看结果,偶尔有假货尚可以说是假货商家太狡猾,如果假货不断,这只能归咎于平台的商业贪婪。
客观的说,当前电商平台卖货要靠口碑的,单纯的低质假货已经很难在电商平台生存,当前大量流通的是品牌造假,质量尚可的商品。各种社交拼团的低价商品如果不是假货,商家根本无法生存。作为消费者,这种对品牌商品无止境的低价欲望确实是人类炫耀性消费的极致。
作为汽车从业者,最近几年汽车后服务电商也是风起云涌,几个垂直电商平台的汽车零部件交易额都已经是冲向几百亿规模。无论是机油、轮胎还是雨刮,假货在市场上的整体占比恐怕始终都是超过80%的,即使是在线下交易,这种比率也是比较稳定的。对某些品牌电商而言,如果真的贩卖机油正品,利润几乎为零,这种情况下,电商平台有两个选择,要么开放平台给假货,要么把假货转正——搞自营品牌,事实上当下所有平台自营品牌背后的商业逻辑就是如此。
客观的说,假货机油或者自营品牌机油也有很多档次,回收机油再利用是比较恶劣的一种,用低标号机油换假包装也是比较恶劣的一种,用正常标号机油冒充知名品牌机油情节恶劣但对消费者损害没有那么严重,更多的是用杂牌机油借助品牌电商的牌坊搞自营品牌,这才是暴利来源——这个套路其实各个主机厂也是这么干的,明明是美嘉壳的油,但非得弄个原厂品牌背书卖高价。归根结底是消费者缺乏消费经验,只能借助品牌认知产品质量,对于汽车零部件这类专业商品,大多数消费者永远都不可能建立明确的产品质量认知,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消费者权益组织进行专业保护,商家的欺骗成本会非常低。
对于日用消费品,对品牌的低价偏好确实是消费者炫耀性消费的照妖镜,比如加拿大鹅的这股歪风邪气就是如此,多年来本土羽绒服品牌价格再低都难以吸引消费者,马老师偶尔穿件衣服就引爆了这个炫耀性消费热点,瞬间就完成了一个高端品牌的平民化普及——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买一件假货羽绒服成为消费者共识,这种情况下如果谁卖100元的假货加拿大鹅,消费者的识别能力就非常高——这样的假货炫耀风险太大啊。
对于汽车后市场来说,接下来行业知名电商品牌也会很快诞生,什么产品溯源、自营品牌都会成为平台用户价值的说辞。几个垂直电商平台过完年就会大张旗鼓搞促销,按照加拿大鹅的思路,一些知名零部件品牌的假货很大概率会在这些促销过程中流向市场,考虑到汽车配件假货的利润率高得吓人,使用知名品牌零部件的心理感受又好得出奇,等待中国汽车消费者的汽配“加拿大鹅”已经在路上,我们到底买呢?还是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