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本次展览开幕式的嘉宾有:原绍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云耀;绍兴市上虞区委常委、副区长、曹娥江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朱江桥;上虞区文广旅游局局长王银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主任、本次展览策展人白明;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秘书长远宏;景德镇陶瓷大学现代陶艺研究所所长黄焕义;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黄胜;上虞区文广旅游局副局长郑杰峰;上虞区文广旅游局副局长阮秀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员葛秀支,以及清华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鲁迅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与西安美术学院师生代表和职业陶艺家百余人参加开幕式,同时参加此次开幕式的还有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驻地艺术家代表与全体工作人员。
开幕式上,王银苗局长在致辞中指出:上虞,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城市,是中国陶瓷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早在汉代,上虞的陶瓷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结合,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此次国际当代陶艺展,正是我们对这一课题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陶艺作品,我们希望能够为上虞的陶瓷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东西方陶艺的交流与碰撞,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艺术无国界、文化交流无边界。
此次展览是上虞博物馆与清华大学艺博联合举办,也是清华艺博陶艺收藏作品第一次整体离开北京的首次外展。通过纯粹的陶艺语言,集合国际58位艺术家70组件作品的共性表达,传递出陶瓷纯朴、静默但却永恒、高贵的品质。我们可以在自家门口看到高水准的国际陶艺展。当代陶艺的特点是个体创作,是情感诉求的结晶,也表达了时代和人的独特性。陶艺从实用脱离,走向了更广阔的多元创作,也在不断提醒人们,审美不是始终不变的,所有的思维都会产生另外的表达方式。
策展人白明说: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成立10年,这里是悠久中国陶瓷文化的源头之一,这里有深厚的文化氛围与历史积淀。我们深受这块土地青瓷文化的教养,如今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的驻地艺术家们在用同样一块泥土在这里创作,创作出不同的艺术面貌文化风格,在泥与火中交相辉映。今天在上虞博物馆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展览里,汇聚了20多个国家58位艺术家的70件陶瓷作品,它们可能与博物馆中的古代青瓷大不相同,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陶瓷的流转,从禁山窑址到上林湖再到龙泉,在中国的南北大地上开起青瓷之花。2000年过去陶瓷在代代相传中走到了今天,艺术家们在用泥与火表达今天的时代,今天展览的意义也是致敬与回望陶瓷的源头,致敬的方式便是不断地创造不断地给时代提供新的审美,通过瓷源到当下的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我们会看到上虞很早的融入到世界陶瓷文明史中,如今又再次启程,这就是“无问西东”展览的核心意义所在。
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黄胜说:上虞是青瓷的故乡,这里的历史文化深厚,工艺与人文都给人以“温润如玉”的感受与审美气质,此次展览有一半展品出自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这次展览既是传统的回望也是国际的交流。可以看到这些展览的作品,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现代特色,展现了陶艺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用10年的时间不断探索,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到,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们在创作中的独特视角和创新精神。
中国美术家协会陶艺委员会秘书长远宏致辞中表达:本次展览是学术性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当代陶艺展,展览的主题是“无问西东”,展览的目的是希望打破地域和文化的界限,让世界各地的陶艺家陶艺爱好者在这里找到共鸣,共同领略陶艺的魅力。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的心血结晶,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见证。上虞是青瓷的源头,陶瓷作为人类文明的璀璨瑰宝之一,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它不仅是物质的载体,更是精神的象征。在全球化的今天,陶艺作为一种跨越时空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丰富内涵和无限可能。
开幕式最后,由绍兴市上虞区委常委、副区长、曹娥江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朱江桥宣布展览开幕。
本次展览中有近一半的作品是来自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从这个角度来说,“无问西东”展览是一次国际视野中的陶瓷艺术溯源与“回归”的展览。同时,也体现了上虞作为瓷源之地在国际交流、文明互鉴与文化共享中的真切地位与作用,这些充满想象力的独特新颖的作品里存有神奇的“此处即彼处”的纽带,我们循着这神奇的纽带可以尝试着穿越,既可回到瓷源之地,也可跨越古今西东。
开幕式期间策展人与参展艺术家举行了研讨会,就当代陶艺的国际交流、上虞青的驻地项目与文化的传统与当代转化等议题展开讨论。
开幕式后策展人白明教授作专题导览,诉说陶瓷艺术的魅力与历史源流。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