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源自豆瓣最大阅读小组:经典短篇阅读。不浮躁,不媚俗,精选名家美文诗词,为身处喧嚣的您,提供片刻的宁静阅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2-11 06:40

主要观点总结

杨诚斋认为天分低的人喜欢谈论格调,但不懂风趣。格调是空架子,而风趣则源于性灵和天才。谈诗应重视性情和格律的关系,格律不是脱离性情的独立存在。《三百篇》多以劳人思妇的言情为主,现今谈格调的人能否超越其范围值得怀疑。《国风》中的格与《雅》、《颂》不同,诗重在骨而非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杨诚斋的观点:天分低的人好谈格调但不解风趣。

他认为格调是空架子,容易模仿,而风趣则需要性灵和天才。

关键观点2: 强调性情与格律的关系。

诗必须有性情,而格律与性情是相互依存的,不是独立存在的。这体现在《三百篇》中劳人思妇的言情上。

关键观点3: 对现今谈格调者的质疑。

文章质疑现今谈论格调的人是否能超越《三百篇》的范围,以及是否能理解和表达不同风格的诗歌,如《国风》与《雅》、《颂》的不同。

关键观点4: 诗重在骨而非格。

许浑的诗句“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强调了诗的本质在于内在的精神和气质,而不是外在的格律。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况皋、禹之歌,不同乎《三百篇》;《国风》之格,不同乎《雅》、《颂》:格岂有一定哉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在骨不在格也。

--《随园诗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