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超、于博
基数效应来袭!
从供需两端看,
17
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都将面临高基数效应的困扰。从生产端看,发电量、工业品产量基数跳升。
6
月上中旬发电耗煤增速小幅回升,但下旬骤降至
-6.9%
,缘于去年同期基数大幅上升。而回顾
16
年发电量增速,也从前
5
月的零值附近、
6
月的
2.1%
,跳升至下半年的
7%
以上。类似的,绝大多数工业品产量增速都在去年
3
季度明显走高,尤其汽车产量从上半年
6%
跳升至下半年
20%
以上。从需求端看,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新增社融基数回升。去年下半年,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都较上半年明显抬升,且
4
季度较
3
季度进一步上升。而
16
年新增社融同样是前低后高,前
7
月社融同比多增仅
6
千亿,后
5
月同比多增高达
1.8
万亿。
刺激三管齐下,价格意外飙涨。
夏季异常高温,但并非主因。
16
年夏季异常高温,令
3
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增速大幅跳升。这固然能解释发电、用电基数的高企,但难以解释工业品产量,以及投、融资基数的高企。政策刺激需求,生产旺库存补。回顾
16
年夏秋之交,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补库存周期启动,令工业生产加速扩张。实际上,在被动去库存阶段,需求就已出现改善。而本轮需求改善依然是政策刺激的结果:信贷刺激和居民加杠杆令上半年地产销量井喷;减税政策刺激令汽车销量自
15
年底起迅猛增长;而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也支撑基建投资在
2
季度发力。需求刺激三管齐下,拉动生产并改善库存。改革收缩供给,价格飙盈利涨。而标志性事件之二则是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进度提速,潜在供给快速收缩令国内商品价格猛涨,且涨幅远超海外。这一方面使得与大宗商品内需高度相关的铁路货运量增速在
3
季度大幅上涨,另一方面也导致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迭创新高,利润加速上行反过来又令企业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生产,进一步驱动补库存周期启动。
刺激老路轮回?
回顾过去十年的中国经济,类似的现象在反复出现。以发电量为例,
09
年刺激之后,发电量增速从
9
月
9.5%
跳升至
10
月
17.1%
,
11
、
12
月进一步升至
20%
以上,但
10
年则从
3
季度的
10%
以上降至
4
季度的
5%
左右。再以地产销量为例,
08
年底出台的一系列宽松政策,令全国地产销量增速从
09
年
1
季度的
8%
跳升至
2
季度的
48%
,
3
季度升至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