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证券时报  ·  中概股,继续猛攻!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万科公告:深铁集团拟向公司提供42亿元借款 ·  2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沸腾!601728、600050,涨停 ·  3 天前  
直播海南  ·  刚刚,江苏泰州地震 ·  3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榜单揭晓!事关银行理财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2025年自我重启最快的方式:掌控习惯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5-01-14 06:00

正文

文 | 每晚·许朝暮

来源 | 每晚一卷书(ID:JYXZ89896)


2025年到了。


回首过去的一年,你是不是有很多没实施的计划,没达成的目标,没兑现的诺言?


说好要运动、早起、阅读,可没坚持几天就半途而废;


决心要攒钱、学技能、换工作,但到了年底依旧一事无成。


或许,你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别人的日子越过越好,自己却年年不见起色?


《掌控习惯》中说:种什么因,结什么果,你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享有什么样的结果。


这本书的作者詹姆斯·克利尔,凭借微小的改变,从迷茫无助的大学生,一步步成长为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


通过亲身经历与大量观察,他发现: 所有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都由一个个好习惯而造就。


新年伊始,翻看这本书,重塑自己的思维与行为。


当你掌控住习惯,就能掌控好人生。

01

决定命运的不是大事件

而是小习惯


在《掌控习惯》中,有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英国职业自行车队,在各大赛事上表现平平,碌碌无为了近百年。


直到2003年,布雷斯福德被任命为自行车运动协会绩效总监。


他刚一上任,就制定了“聚合微小进步”策略,即在每一件事上寻求极细微的进步。


他先是将有关骑自行车的各个环节一一拆解,然后在每个部分进行1%的微小改进。


其中,包括重新设计自行车车座,使其更加舒适;用酒精擦涂车胎,以获得更好的抓地力;让运动员穿着更轻便的赛车服,减小空气阻力……


一个个小改进看似微不足道,却在5年的累积效应下,产生了惊人的效果。


2008年北京奥运会,英国自行车车手出尽风头,包揽了该项目60%的金牌。


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上,他们更是打破了9项奥运会纪录和7项世界纪录。


此后,他们连续在重大比赛中夺冠,成为这项运动中的佼佼者。


很多人好奇,那些不起眼的小改进,凭什么能促使他们实现逆袭?


书中解释: 人们很容易高估某个决定性时刻的重要性,低估日常中微小改进的价值。


真正能左右人生的,并非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藏在细微之处的修行。


在时间的加持下,一点小小的差异,就能造就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你每天进步1%,到了年终,你将取得至少37倍的巨大进步。


相反,如果你每天退步1%,一年后,你现有的任何成就都会近乎归零。


这说明,塑造我们的,不是偶尔做的一两件事,而是自己一贯坚持做的事。


运动两三天,你的身体不会有什么变化,可连续两三个月下来,你自会锻炼出更加健康的体魄。


读完一两本书,你的认知不会有显著提升,但当你读过上百本书,不知不觉就能扩大知识储备。


偶尔学几次技能,你根本摸不透其中门道,而你重复练习数次后,便会发现自己已经游刃有余。


有太多人,看轻了习惯和坚持的力量,总想舒服地放纵一场,懒散地拖延几次。


结果日子一天天过去,你的状态愈发萎靡,生活也一团乱麻,变得糟糕而无序。


每个人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种种下意识行为的总和。


你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践行积极的活法,方能实现跨越式的成长。



02

改变习惯,就是在改变命运


书中提到,作者有位朋友,在一年内成功减重近50公斤。


她的秘诀很简单,就是不停地问自己:“健康的人会做什么?”


出门时,一个健康的人会步行还是坐出租车?


点菜时,一个健康的人会点玉米煎饼还是沙拉?


一个个微小习惯的调整,引领她轻松实现了减重的目标。


其实,每个人都是由习惯塑造的。


你内心渴望的身份,决定了你的行动;而你长期坚持的行动,又造就了你的命运。


那些看起来成功的人生,本质上都是明确了身份认知,遵循了正确习惯。


作者还在书中讲述了自己的两段经历。


第一段发生在他的大学时期。


刚入学的他,成绩排名垫底,身体也弱不禁风。


但他不想辜负四年时间,决心以优等生的标准要求自己。


每天晚上,他都早早上床睡觉;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准时起床锻炼身体。


平日里,他认真学习每一门课;周末和节假日,他也雷打不动地去图书馆学习。


没想到,几个学期下来,他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越来越突出。


他运动能力过人,被评为学校的顶尖运动员,当上校棒球队的队长。


他各科成绩出色,毕业时获得了该大学的最高学术荣誉——校长奖章。


原本资质平平的他,摇身一变,成了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之一。


第二段发生在他的工作时期。


自从尝到好习惯的甜头后,他就开始记录自己针对习惯所做的研究和总结。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何不像那些作家一样,把自己写的内容分享出去?


尽管文笔一般,也没有公开写作的经验,但他视自己为专业作家,每日笔耕不辍。


每周一和周四,他也会在固定时间发表一篇文章,几乎从不间断。


坚持3年后,他收获20万粉丝,并跟出版社签下合同,成为货真价实的作家。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身份和习惯互为因果,相互塑造。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一个人每天重复的行为,会在不动声色间内化他的信念,影响他的选择。


而无数个正确的选择叠加在一起,才有可能助力我们的成长,吸引更多的好运。


找到目标,付诸行动,夜以继日地坚持下去,你终会在时间的复利下成就自己。


03

自我重启,从掌控习惯开始


书中,作者提到社会改革家雅各布·里斯的名言:

每当我感到无能为力时,我就会去看石匠凿石头,也许他凿了100次,但石头上没有出现裂缝的迹象。


然而,在他凿到第101次时,那块石头裂成了两半。


我知道这不是最后那次凿击造成的,而是此前连续凿击的结果。

人生变好,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结果,而是日常习惯的累积。


但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掌控习惯》一书中,作者将习惯养成分为四个阶段: 提示、渴求、反应、奖励。



简单来说,就是触发大脑启动某种行为,唤醒内心动力,付诸实际行动,获得愉悦感,进而继续下一次循环。


接下来的一年里,根据四个阶段的特性进行针对性训练,你会重启自我,越过越顺。


  • 一、提示:习惯叠加策略,让好习惯显而易见。


书中说,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缺乏做事的动力。


但实际上,我们真正缺乏的,是一项明确、具体、可行的计划。


一旦清楚了在何时、去何处、该做什么,我们便会顺其自然地去执行。


对此,作者给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习惯叠加策略。


即确定你已有的习惯,然后把你的新行为叠加在上面。


比如,如果你老是忍不住看手机,可以在玩手机之前,叠加读两页书的任务。


渐渐地,你一看到手机,就会自动联想到读书,不知不觉就能养成读书的习惯。


让日常习惯显而易见,时刻保持对它们的觉察,你会减少不必要的思考与内耗。


只需沿着可预测的路线前进,你就能改变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状态。


  • 二、渴求:诱惑绑定原理,让习惯有吸引力。


作者讲到这样一个故事:


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罗南·伯恩,总是因为追剧而放弃锻炼身体的计划。


有一天,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办法:把健身脚踏车的程序,连接到自己的电视上。


只有当他以特定速度踩踏板健身时,电视剧才能正常播放,否则就会一直暂停。


结果,原本阻碍他进步的娱乐方式,竟促使他养成了良好的健身习惯。


这就是诱惑绑定原理: 把你想做的事,与你需要做的事进行绑定。


所谓习惯,其实就是一种在多巴胺驱动下的反馈回路。


一件事情越有吸引力,你体内分泌的多巴胺浓度就越高,你采取行动的动机也就越强。


把习惯和欲望绑定在一起,它就不再是枯燥的重复,而是极具吸引力的挑战。


你会降低心理抵触,提升行动效率,满怀期待地开启自我进阶之旅。



  • 三、反应:最省力法则,让习惯简便易行。


书中提到,人类的天性就是遵循最省力法则:


在两种相似的选项之间做决定时,人们往往倾向于需要最小工作量的那一个。


也就是说,一个新习惯需要耗费的能量越少,养成它的可能性就越大。


当你想学习绘画时,就把你的绘图工具直接放在桌面上,让它们触手可及。


当你想锻炼身体时,就提前准备好你的运动装备,方便自己快速出发去健身房。


当你想改善饮食时,就贮存好清洗、分装的水果和蔬菜,确保自己随时吃到健康食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