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新闻学院
网易传媒旗下新闻研究机构。这里有最优质的原创报道,最新国外传媒动态,以及一手行业情报;还有最IN的线下讲座、沙龙与培训,告诉你新媒体运营的一切秘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什邡市场监管  ·  【鉴“案”知“标”】警惕“商标注册”陷阱 ·  昨天  
什邡市场监管  ·  【鉴“案”知“标”】警惕“商标注册”陷阱 ·  昨天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  全国人大代表赵会杰——继续保持为群众办事的“公心” ·  2 天前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  全国人大代表赵会杰——继续保持为群众办事的“公心” ·  2 天前  
陕西高院  ·  一个个双向奔赴的“暖心”瞬间 ·  2 天前  
陕西高院  ·  一个个双向奔赴的“暖心”瞬间 ·  2 天前  
新街派 生活报  ·  今天调整!刚刚,哈尔滨地铁发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新闻学院

八达岭长城地下102米,中国正在建世界最深高铁站 |了不起的中国制造

网易新闻学院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10-12 19:08

正文

导语

八达岭长城下正在修京张高铁长城站,其最大难点是隧道的修建。首先,在这里修隧道需要开凿78个互相交错的隧洞“洞群”;其次,隧道必须最大限度减少对长城的扰动;另外,隧道壁要防止塌方,必须对付破碎而坚固的山体。这比一百年前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要难得多。

出品| 网易新闻学院

作者| 须臾千秋,鹤运


上小学时,我们都学过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故事。从北京到张家口要穿过险峻的燕山山脉,铁路需要爬坡、过桥、穿过隧道,在当时来看修建难度很高。詹天佑创造性地采用“人”字形展线、轻便机车、竖井法开凿隧道等方式,成功地建成了京张铁路,让西方殖民者的“中国人废物论”不攻自破。

(詹天佑)


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的铁路技术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新的京张铁路开始修建,而且还是一条高铁线。这条新的京张铁路在各项新技术上体现了中国高铁修建技术的高度,领先世界,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有砟轨道高速铁路,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寒、大风沙高速铁路,届时,从张家口到北京的时间将缩短到1小时。


1 京张铁路的轴心:八达岭隧道


一百年前,为了尽量少修隧道地穿过险峻且漫长的八达岭,老京张铁路在途经青龙桥时,在陡峭的山坡上做了一个巧妙的“人”字形迂回,让铁路翻越一部分山坡,将待挖的隧道长度从12公里缩减到了1100米。


当时,由于技术落后,缺乏专业的工程设备,修建八达岭隧道从两端开凿每天只能掘进两尺深。因此,詹天佑设计在隧道中部,从山顶垂直向下凿了两个井,这样,加上外面的两头就是六处一起施工,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而凿出的竖井同时也可以作为天然的通风口。

(老八达岭隧道修建示意图)


尽管这一设计极其巧妙,是当时技术条件下能够拿出的最优方案。但“人”字形铁路线是在牺牲了火车运力、线路长度以及车速的基础上的不得已之举:


由于坡度陡,老京张铁路不得不采用轻型机车,运力不足;盘山铁路层层叠叠,多走了不少冤枉路;转弯半径小,火车的车速开不快。换言之,詹天佑的老铁路是被“逼上了八达岭”。

(在京张铁路上爬“之”字形弯道的火车)


我们新时代的高铁车速极快,当然不能采用这种老方案。所以,我们京张铁路的对策是:


大力出奇迹。没错,我们神圣的先进生产力,至高至大!

2 凿穿整座山,不必被“逼上八达岭”


京张高铁动车组时速高达350公里,对线路的平整度、笔直度要求极高,是一种很“娇气”的铁路。


为了保护它的平稳运行,工程师们绝不会让它跋山涉水,而是遇山开山,遇水搭桥。12公里宽的八达岭怎么办?没错,直接贯穿!


如今,我们已经掌握了全世界最先进的隧道挖掘技术,有能力进行12公里隧道的全程开挖。在“人”字形铁路线下方约100米深的山体内,京张高铁新八达岭隧道及八达岭长城站正在日夜不停地向前推进,日前已经掘进至5000米。

(京张高铁新八达岭隧道工程出入口)


这条建设中的京张高铁新八达岭隧道要穿过断层破碎带,面临着崩塌、落石和泥石流等重重问题。隧道围岩条件差,存在涌水、突泥风险,被评为极高风险隧道,是京张高铁的三个重难点隧道之一。


八达岭隧道凿的不是一个洞,而是一个“洞群”

在新八达岭隧道的施工中,共设置有78个大小洞室,简直就是一个“洞群”, 专业叫法是“地下多层多洞分离式群洞穹顶车站”。


所谓“多层”,意思是车站的地下结构主要分为两层。上面是站厅层,站厅层中部设大跨穹顶中央大厅,大厅的跨度约为45m,其两端则变为单洞隧道,跨度为10m和15m,就像烧烤串(两侧小隧道)上穿了个馒头(穹顶大厅)。下面是站台层,站台层由三个单洞隧道组成:中间是宽12.8m的正线隧道,两侧是宽11.8m的发线隧道。除此之外,还有联通站台和站厅的进出站通道的隧洞。隧洞复杂交错,在大山里形成一个复杂的集群。


其实单个隧道的开挖在工程界都是小case,公路铁路隧道常见的“双洞”模式中两个隧道相互平行,互相之间只用很小的洞相连,对彼此安全性的干扰也比较小。而新八达岭隧道这种“洞群”则意味着:我作为一个洞穴,本来自己能保持稳定的,你们在我头顶上开了洞,进一步削弱了我头顶的岩层稳定性;在我两侧又各开一个洞,让我的侧面的墙壁没那么坚实;我身上还打了几个和我垂直的通道,形成多个交叉点。在设计中,每一个交叉点都是危险源;在施工中,每一个相互影响,都要谨慎处理,如履薄冰。


在高科技的加持下,新八达岭隧道的修建复杂程度比老八达岭隧道高出了几个数量级,依靠BIM(建筑信息管理,Build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和综合交通指挥等智能信息技术来进行地下物流与交通的协调组织,所有施工人员与机械设备均安装GPS,监测360度无死角,施工指挥更精准。

(仅一条二号斜井的规模就超过了不少隧道)


隧道要穿过八达岭长城,盾构机和传统爆破技术都不能用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地质十分复杂,洞身需要穿越断层破碎带和风化槽,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塌方。因此,隧道的施工不能使用常见的盾构机,而是使用钻爆技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长城的扰动,项目部采用精准电子雷管减震技术,将震速控制在0.16厘米/秒。


传统爆破技术的震感强烈。在隧道施工位置爆破,对长城的扰动类似于汽车启动时的振动;而使用采用精准电子雷管减震技术,经过精密的计算与调节,每爆破一次只相当于在长城上跺一下脚。迄今为止,这样的爆破已经进行了接近五千次,长城及山体安然无恙。


隧道壁要防止塌方,必须对付破碎而坚固的山体

为了对付破碎的山体,隧道还使用了预应力拉杆与锚索来固定隧道壁。所谓预应力锚索,是在软弱的岩层上钻孔,将锚杆锚固进里面比较坚硬的岩层中。再进行张拉,从而对隧道壁及周围的岩层进行锚固,相当于将隧道壁紧紧地固定在了坚固的山体上,防止塌方。

(预应力锚索示意图)


采用预应力锚索,不仅增加了隧道的安全性,而且省去了昂贵且麻烦的外置钢拱架。可以说是隧道修筑中的“最优选择”。

(隧道中的预应力锚索)


3 世界最深高铁站:长城站


新八达岭隧道可不是一条单纯的隧道,它同时还是一个高铁站。


整个车站的建筑面积为3.6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足球场大小,车站最大跨度达32.7米,横断面积近500平方米,最大埋深102米,是目前全世界埋深最大的高铁地下车站。为了避免破坏长城,它无法采用传统的明挖之后再回填的施工方式。


专家们经过研究,提出了“品字形”施工工法。所谓“品字形”施工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个大隧道拆分成上、左、右三个小隧道分别开挖,在中间预留核心提供支撑;最后挖开核心,将三个小隧道合并成一个大“隧道”,也就是庞大的车站。其中,顶洞的开挖超前于其它两洞,可以预先探明地质条件,为后两洞的开挖提供对策。使用这种开挖方法,工法十分简洁,也便于施工机械充分发挥作用。


施工完成后,长城站的空间体系非常规整,将车站自下而上分成站台层、进站层和出站层,保证了进出站的旅客人流不会发生任何交汇,让客流更加顺畅。

(八达岭长城站)


长城站是完全深埋于八达岭地下100多米开挖的真·地下车站。这座车站就位于长城的正下方,主要是为游客游览长城准备的。将来通车后,游客从北京坐高铁到八达岭长城只需要20分钟。可是,这么深的高铁站,让乘客们怎么上长城呢?


事实上,乘客一步楼梯都不用爬。从地下百米的长城高铁站下车,只需乘坐两次电梯,就可直达长城,其中还包含一部先进的斜行电梯。

(斜行电梯示意图)


车站采用的斜行电梯及一次提升长大扶梯,都是运载能力超强、安全性能优秀的载人电梯。既能够保障人的安全,又可以将大量的旅客迅速运出站,同时避免了步行换乘的麻烦,体现了对旅客的人性关怀。


此外,考虑到埋深太深、发生突发状况时的协调不便,车站还采用了环形救援廊道设计,将施工中使用的管状廊道改造成站内任何位置都可以在50米之内到达的求生通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