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艺绽
谈谈文化,聊聊艺术,拒绝虚伪,强调态度。做有品位、有素质、有情调,有梦想的靠谱文艺青年。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诚意制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艺绽

一个小人物用15年干了件螳臂当车的大事,还痛失一条腿

艺绽  · 公众号  ·  · 2017-08-23 08:2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前几天的上海书展

艺绽君遇到一位名叫韦力的藏书家

在他的新书《觅诗记》发布会上

步态优雅地上台、鞠躬、落座

没有人发现

他的左腿其实是冰凉的假肢……

这是一串让人震惊的数字:

15年

因意外左腿截肢做了5次手术

勘访传世遗存近3000处

珍藏8000余部、10万余册古籍善本

……

一切的一切只为寻访即将消殒的古迹

他的人生

就是一段传奇

首先,让我们看看韦力的行踪。

(点击图片可放大)


在他的《觅诗记》里所附的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了 119位历代诗人的故里、墓园、祠堂、遗迹 。而这都是韦力这些年勘访之地,行程遍及14个省、1个直辖市。 韦力说,尽管很多诗人的遗迹没有寻访到,但《觅诗记》却是他一个人眼中的诗史。


纪晓岚故居

缘起


上世纪90年代末,一家湖南杂志的系列文章让韦力萌发了寻访之举。该杂志连续三期介绍藏书楼,其中一期是扬州著名的测海楼,有文字有图,却和韦力亲眼所见的测海楼大相径庭。后来才得知,作者并未实地探访,错讹在所难免。“中国到底多少藏书楼啊?都是什么现况?”寻访的念头变得清晰起来后,2010年后,则是成系统地四处寻访藏书楼,5年后,《书楼寻踪》面世。此后,寻访计划愈发庞大,“ 我就愿意干别人没干过的,其实我是个自负的人 。”

韦力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和他长期和古书打交道关系至深。韦力自己建起一个藏书楼,叫芷兰斋,在藏书界名声很响。芷兰斋大约600平米,有8000余部、10万余册古籍善本,宋元及以前珍本、经史子集四部皆备。


晚清著名文人甘熙故居-津逮楼

李白、王勃、陆游、白居易……

这些在中国诗史上星光熠熠的名字

如今还留下多少存在过的痕迹?

韦力像一个执拗的孩子

着了魔一样地去寻找

就在韦力醉心于寻访古迹的过程中,意外降临了。

2013年春天,韦力为寻访玄奘去西天取经前拜访的第八个师父的遗迹,当他行至河南省安阳县灵泉寺,寺庙正在修复,依墙而立一排的功德碑, 一块碑突然倒下,砸在韦力的脚上 ,血瞬间流了一地。即便迅速找来塑料布自行包扎止血,但因为距医院太远,韦力的左腿还是没保住。

住进积水潭医院,韦力历经五次手术,更一度因感染太深,顶级抗生素也失去作用。他问大夫,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死”这个字眼一度在耳边轰响。尽管韦力此后战胜了感染,保住了性命,他的膝盖以下的小腿却彻底失去了。” 我天天哭,这个腿能哭出来,那不用劝我,我肯定哭。如果不能,那我哭他干啥。 ”53岁的韦力身高1.85米,身材挺拔修长,失去小腿在他一生中是最深切的痛,但他战胜了这一切。

从康复医院出院半年后,家人以为他这回该不会再往外跑了。谁知韦力探访古迹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他说如果不继续这个计划,“那我的腿不就白折了。”

韦力有个五年的文化遗迹寻访计划,还有五年的文化遗迹写作计划。腿是在寻访至三年半的时候发生的意外,这个计划尚未完成就要搁浅,他怎么能呆得住。

说起寻访计划兴致勃勃的韦力

截肢后,韦力再度踏上了寻访之路,不过曾经登高爬山的身影只能出现在昔日照片里,“现在下水、爬山、爬高都不行了。”尽管如此,他依旧保持 每个月出去十天,回来写作二十天的节奏 ,和曾经身体健全时一样。“这个月初,我就刚从深圳、武汉、长沙寻访回来。”

15年来,韦力走过全国四分之三的省份,那些文字、图片化作“传统文化遗迹寻踪”书系,先是《觅宗记》,再是《觅诗记》《觅理记》,接下来还有《觅曲记》《觅文记》《觅经记》《觅词记》等,涉及范围包括历史、文化、宗教、戏曲、文学等。

而这其中85%的寻访,都是韦力孤身出行,且都是自己出资。迄今到底花费了多少,他没有细算过,“至少也有百万元了吧。”

唐代诗人孟郊像

每一位诗人的寻访,都是一个故事。唐代诗人孟郊死后葬在了洛阳,但韦力多方查找其墓址,也无果。韦力获悉浙江德清县很早就建有孟郊祠,而今还有痕迹。 2013年, 他从杭州乘大巴前往德清县城。一路找去,原来祠堂只有一间房,推门而入,屋里摆着七、八张麻将桌,众人鏖战正酣。他手端相机贸然进入,也没能“骚扰”麻将战士,即便是相机不断“咔嚓”,众人也毫无反应……

南宋诗人尤袤故居-遂初堂

无论是寻访历代藏书楼、历史文化名人遗迹、传统文化遗存,韦力都是先查史料,再和当地地方志办联系落实,随后才是实地探访。多年来,他保持当天记录、回家迅速整理的习惯,严格按寻访工作五步法走。为了这一系列的寻访计划,他还整整准备了一年,意外和波折却依然无法避免。

在寻访中

韦力有许多惊心动魄的回忆

有时被围追堵截

还有时 遭遇敲门抢劫——

韦力回忆起,到浙江南浔镇寻访密韵楼的往事。吴兴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密韵楼中曾藏有宋代旧刊83种,元本102种,明本863种。但 韦力寻访实地才发现,它早已是一家发廊了 。但又不敢轻易确认,终于和房主联系上,欲了解这家发廊的来龙去脉,对方却防备万分,以为韦力是要搞拆迁什么的。只好继续访问多家老住户,韦力才终于确定密韵楼现址正是那个发廊。

很多时候就跟做贼似的。 ”如果寻访的遗址遗迹是在建工地,那麻烦就很大了。韦力往往会翻墙而入,而接下来的围追堵截,是他碰到过多次的经历。“把你相机掏出来,照片都删掉了!”这样的呵斥声充斥耳边。如果对方发现照片没有删光,更会亲自动手。韦力说,“那个时候,我心里气得恨不得收拾他们。”

当他行至余姚县梁弄镇时,天色渐晚,韦力就在当地唯一的旅馆住了下来。旅馆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办公楼改建而成,门摇摇欲坠,只有他一位房客。 半夜时分,突然想起剧烈的砸门声,六七个人砸完一楼砸二楼,“坏了,遇到打劫的了。” 几乎是第一时间,韦力迅速做出反应,将屋里能抵门的床、桌子、椅子全用上。那伙人行至韦力这间屋,砸门声响彻夜空,门外的嘶吼声震天响,推门死活推不动。韦力大气不敢出一声,心却在狂跳。旅店老板说,这屋里确实没住人,堆的是杂物,那伙人才罢手。那个夜晚,韦力受了惊,再也没有合眼。

在一次次的寻访中

韦力常感到深深的遗憾和失落

韦力发现很多重要文化名人的遗迹早已不知所踪。“像《觅诗记》的诗人之旅,‘建安三曹’就找到了曹操、曹植的遗迹,与曹丕相关的遗迹始终就没有找到。”他走遍了大江南北所有古书中曾有记载的书楼,结果却让他失落,大约一半的书楼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也境况堪忧。像乾嘉时期最大藏书家黄丕烈的书楼被划在苏州丝绸厂内,还有许多书楼成了政府机关办公之所。

多年的寻访,韦力累了。“传统遗迹是很重要,但是再重要,和我有什么关系, 我不过就是社会中的小人物,我为什么要做螳臂当车的事? ”他曾经犹豫过,甚至想放弃,但经历一个个孤独的夜晚后,他找到了强大精神支撑, “ 我所能做的,就是在遗存被消灭之前,给后人留下准确的坐标,以便有一天重新恢复的时候有迹可循。

对传统文化遗存的寻访,韦力的生命也实现了奇妙的轮回。他小时候住在军队大院,成天就爱漫山遍野地疯跑。和小时候不同,他这15年的疯跑,却以手中的相机和笔,为传统文化留存当代样貌,更以半辈子沉潜学问的深厚积淀,挖掘那些长久以来为人所忽视的历史碎片。“ 我正是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自己民族的崇高敬意 。”


-END-


他是想移山的愚公 是取经的三藏

还是入了痴的普通人

对他 你想说什么?


本期作者:路艳霞

本期编辑:王广燕

订阅号: 艺绽 · 微信号: bjvariety


至 臻 文 · 放 如 花

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 诚意奉献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发布或推送的所有内容,除注明来源外,版权均属北京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或发表。违者将由北京日报社依法追究责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