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亿欧网
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Grok网站崩了#】#马斯克Grok3大 ... ·  昨天  
36氪  ·  哪吒115亿,最大赢家出现了 ·  昨天  
新浪科技  ·  【#哪吒出海背后的中国密码#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亿欧网

马云热衷请程序员喝咖啡背后的野心

亿欧网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11 21:43

正文


这些咖啡馆的定位和运营模式各不相同,但他们的文化很相似,都是在提供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以及关于连接人与人、发现产品与市场、激励消费与互动、创新店面与运营之间的经营模式。


文/Barbara 新店商研习社( new_shop_


我们都希望通过大数据来拓展市场,可大数据并不够,它只会告诉你趋势和未来,却无法告诉你顾客内心的欲望和梦想。这一点,马云明白得很透彻。


今年5月,马云跟Costa推出了一家叫“Apsara咖啡馆”。这是继银泰、百联之后,马云以阿里的名义又一次将手伸向实体行业。 早在这之前,谷歌、微软就已经在线下开出自己的咖啡馆。同时,网易也开出了自有咖啡品牌“易间”。


那么,问题来了: 在星巴克几乎占领国内咖啡市场之际,阿里为什么选择开咖啡馆?这是Costa借阿里之势,还是阿里借Costa之名?或者,IT界咖啡文化开始来袭?

别着急, 慢慢往下看,我们的视角一定跟别人不一样。



卖什么?不只是咖啡,还有工作灵感和社交


关键点:咖啡和装潢抓住“代码”元素,Apsara卖的并非只有咖啡,还有社交和另类的互动主题。


➀ 产品:卖「 程序员 」能喝懂的咖啡,重点在“懂”字


Apsara咖啡馆,是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与Costa联合开出,它是一个以程序员为主题的咖啡馆。目前,有两家实体店,分别选址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和杭州云溪小镇。 命名Apsara的原因在于,Apsara是一个程序系统的名字,而店内就专门为程序员定制“懂代码”的“Apsara Coffee”。


每个咖啡上都有一个阿里云的logo拉花,并在杭州、上海、苏州、深圳、厦门、成都等6座城市20多家Costa门店里,均有Apsara的同款程序员咖啡产品。 可想而知,阿里云将这家咖啡馆定位在“程序员”,以及对程序员咖啡感兴趣的客群。同时,Apsara Coffee产品也是投放在Costa离程序员这类群体比较近的店内。


据了解,阿里专门按“程序员”口味标准,来设计咖啡浓度和纯度。咖啡口感突出“苦”,用官方又高逼格的语句来说,则是“精选1%的咖啡豆,提取18%-22% 最佳可溶浓度段调配出来的,这正适合加班写代码的程序员,醒脑提神的配比。”


➁ 装潢:卖灵感、卖“代码”、卖社交


除了名字充满程序员气息以外,店内的装潢,处处都脑洞大开:Apsara大事记墙,以及墙壁上的键盘、鼠标、代码图案元素…… 店内还设有一块“程序员挑战版”,程序员可以在上面出题,进行代码接龙,成功解题的客人可以带走一个定制的咖啡杯,咖啡杯上印的是“Apsara Coffee”和“致敬每一位工程师”标语。


比如,已经成功破解的“如何用代码帮女朋友挑衣服”这样的问题,在咖啡店内得到了火爆的追捧和互动。 久而久之,店内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程序员群体,为这类特定群体提供了加班、创造灵感、约会以及社交的场所。


Apsara咖啡馆能一炮走红网络和实体,除了强大的营销以外,还有咖啡产品、装潢、与顾客互动的独特性。与其说他们卖的是咖啡,不如说卖的是社交和新鲜。


对于目标群体“程序员”来说,买的则是亲和力和职业感,往往消费者有着“求近”的消费心理,这里的求近,并非是距离上的,而是自身职业标签和生活角色的“近”。

对于除了“程序员”以外的顾客来说,他们买的就是另类和新奇。这种新奇是区别于任何一家咖啡馆的产品和服务体验。


当然,这一群体也许不是Apsara的目标顾客,也无法成为忠实顾客,但他们恰恰是带动了Apsara咖啡名气和消费点的另一类群体。



有什么好处?Costa多了客群,阿里多了布局机会


关键点:不要陷在“马云有钱任性”的谬论里,他除了钱多以外,比我们多的还有智商,他借咖啡噱头,联动阿里云的线上线下特定人群,这要比在如此多的消费群体中“大海捞针”来得更直接精准,也省去了寻找客户信息的费用。


阿里和Costa各有分工,阿里云主要承担后台对程序员客群口味的调研和测试工作,为Costa的研发工作提供参考;Costa则是对产品的研发、前端服务以及产品呈现进行发力。


除了这些,阿里云还将引入大数据的应用,代替人工来收集程序员对咖啡馆的偏好,包括接入阿里云的会员体系,用阿里云的会员券兑换 Apsara 咖啡。目前,阿里云已超过76.5万付费用户。


不难理解,在这场商业合作中,阿里云能尽情发挥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优势,Costa则发挥出实体店运营以及品牌知名度的优势。 阿里很明白,“实体商业”崛起的口号越来越响,纯粹的电商无法为消费者提供最佳的体验,只有利用实体店的真实和互动特性,才能盘活越来越多的用户。


然而,面对实体经营模式饱和的市场环境,阿里利用针对特定人群“售卖”的方式,重新刷新用户购买习惯,再次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这种创新,恰恰是如今实体人缺失的。


主要负责Apsara咖啡馆的阿里云品牌经理张海平表示: “品牌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越来越需要个性化的存在。所以,我们希望提升品牌好感度,就要观察这些人喜欢什么。同时,这阿里将持续推进Apsara项目,并非如大家所说的快闪店模式。”


个人认为,Apsara这种模式,是“新零售”理念的部分体现,即线上线下融合。同时,也是一场全新的跨界合作,这种跨界上文已经介绍,通过大数据、会员的线上线下导流。


这也是阿里向实体行业迈出的另一步,挖掘更多的程序员客群,也能发现一些程序员人才;而Costa也尝试抓住特定客群,进行咖啡研发和售卖,再次提高品牌知名度。



微软比阿里进咖啡领域早除了卖咖啡,还有电子产品体验


关键点:借饮品,提高自身电子产品的占有率。


➀ 微软:咖啡+甜品+电子体验区


早在2009年,微软已经在巴黎开出了第一家自营咖啡品牌:“Microsoft The Digital Eatery”,它没有跟其他品牌跨界合作,也没有找其他实体做噱头。目前,在欧洲已陆续开出多家分店。


这家店的卖点除了咖啡以外,还有随意免费体验的Microsoft 商品区,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视机。但这些电子产品并不售卖。 与阿里不同的是,Microsoft The Digital Eatery店内产品种类很丰富,有各式各样的甜点面包,其中,咖啡是自助式。


➁ 京东:奶茶+电子产品+活动


微软咖啡馆的模式,又让人想起了近几年京东在北京、深圳开出的“智能奶茶馆”,店内除了提供奶茶、咖啡等产品以外,还有创业孵化器的作用。


同时,也售卖京东线上平台的部分智能硬件产品,比如,智能电热水壶、智能水杯、体重秤、排插、燃速智能健身车、EEGSmart 智能脑电眼罩、小酒保饮酒服务管家等。就连制作奶茶的机器,也在售卖范围。


从微软和京东的线下实体店的模式能看出,他们更基于自身的电子产品,通过实体的形式,来增加与顾客的沟通,进而还原产品的“真实感”。 无论阿里云的“Apsara咖啡馆”,还是微软的“Microsoft The Digital Eatery”,或是京东的奶茶馆,以及网易的“易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