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对维生素D的重要性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现结合相关指南对维生素D缺乏的知识要点进行汇总,以期带来临床帮助。
关于骨骼健康相关的维生素D临界值,建议中国人群参考一下观点:
① 血清25(OH)D<30nmol/L,维生素D缺乏;② 血清25(OH)D介于30~49.9nmol/L,在一些人群中维生素D不足;③ 血清25(OH)D≥50nmol/L,几乎所有人群维生素D足够。
在临床中,医生可建议个体的维生素D达“适宜”状态,血清25(OH)D可能需50~75nmol/L或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维生素D不仅在维护骨骼健康中起作用,在非骨骼疾病中也起潜在作用,包括自体免疫疾病、癌症、心理健康问题和心血管疾病等。
维生素D与甲状旁腺激素
目前评估维生素D状态的最佳方法为检测血清25(OH)D。血清25(OH)D与甲状旁腺激素呈负相关,血清25(OH)D低于阈值导致甲状旁腺激素高于正常范围,因此其阈值可作为维生素D不足生化标准。
维生素D和骨密度
有证据显示25(OH)D与BMD变化相关,血清25(OH)D低于一定水平时,髋部骨质流失增加。维生素D和钙剂联合补充可适度增加BMD,但单独补充维生素D是否有益BMD仍不清楚。
维生素D、跌倒和骨折
维生素D与跌倒或其他生理表现关系具有不一致性,但整体评价认为二者具有相关性。维生素和钙剂联合补充可降低群居机构老年人骨折风险,社区居住老年人影响效果不一致。
测量25(OH)D是反映体内由日光和膳食来源的维生素D储备的较好指标。25(OH)D测量时需要考虑下列因素:血浆维生素D结合蛋白以及维生素D结合蛋白浓度。
评估25(OH)D的主要方法是免疫分析法,同时还有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串联质谱法。
通过维生素D治疗可能改善病情的骨病患者;在特殊治疗之前需要矫正维生素D缺乏的骨病患者;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肌肉骨骼症状的患者。
骨质疏松症或脆性骨折患者,可能在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口服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对其进行常规维生素D检测可能没有必要。
尽管维生素D缺乏非常普遍,不推荐无症状健康个体普遍筛查。
1. 血清25(OH)D<30nmol/L,建议治疗;
2. 血清25(OH)D介于30~49.9nmol/L,具有下列高危因素者建议治疗:脆性骨折、有骨质疏松病史或骨折高风险;应用抗骨吸收药物治疗骨病;具有症状疑为维生素D缺乏症导致;具有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危险因素,如日光曝露不足、黑皮肤等;甲状旁腺升高;应用抗癫痫药物或口服糖皮质激素;吸收不良相关状况。
3. 血清25(OH)D≥50nmol/L说明维生素D在安全范围,建议通过日光曝露和饮食维持充足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症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特征、病情、维生素剂型以及季节等综合考虑。维生素D缺乏症骨病患者的治疗目为使用足够剂量以确保矫正维生素D缺乏,及时改善维生素D缺乏症临床后果并避免维生素D中毒。
目前维生素D
3
和维生素D
2
不同制剂应用于临床,推荐维生素
D
3
作为首选制剂用于治疗维生素D缺乏。
当需要快速矫正维生素D缺乏,如患者有疾病症状或准备开始高效抗吸收药物治疗(狄诺塞麦或唑来膦酸)推荐的治疗方案是在固定负荷剂量的基础上随后规则维持治疗。
维生素D负荷量补足后1个月后开始维生素D补充后,原发性甲旁亢显露,此时需检测校正血清钙。一般不需要常规监测血清25(OH)D,但某些情况需进行维生素D检测,包括患者有维生素D缺乏症状、吸收不良、怀疑用药效果等。
如果个体很少曝露阳光,应该从食物和添加剂中获得足量维生素D。65岁以上老年人维生素D推荐摄入量为600IU/日;维生素D缺乏症高危人群可能需要更高剂量。
参考文献
1.第三版《内分泌代谢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维生素D与成年人骨骼健康应用指南(2014年标准版)
3.2017 JSBMR/JES评估标准:维生素D缺乏/不足
来源:医脉通内分泌科
医脉通内分泌科|学术动态不期而遇
微信ID:medlive-endocr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