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公子豹资本圈
专注上市公司十年,持续关注上市公司动向,对并购重组类个股密切追踪,并在A股现实运行情况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价值判断体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蜡梅树下有很多小蜡梅苗,你要认识一下不 ·  3 天前  
植物星球  ·  杜衡的叶子长这样,气味你很熟悉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公子豹资本圈

医疗耗材集采,投资逻辑破坏,如何选“政策免疫”赛道?

公子豹资本圈  · 公众号  ·  · 2020-10-25 18:51

正文

令医药界闻风色变的集中采购,终于从药品蔓延到了耗材。

更要命的是,之前业内认为,耗材太过细分,每个产品的功能都有所不同,技术有高低,不适合一视同仁。

没想到,医保局的逻辑是:你们都是治疗这个病的,效果好一点差一点我不管,能治就行。给你们统一划一个价格上限,想进采购名单的,就按照这个上限来竞争。

业界气愤地问:还支不支持中国医疗的创新了?

医保局:???我是来让大多数人看得起病的,一单就只给这么多钱。未来还会更少,因为医保费用不够了。创新?这事儿归药监局管,你们问错人了。

想用好药?没问题,你自己掏钱。不是消费升级嘛!

医疗器械还面临一个问题:药品、尤其是仿制药,被集采搞残后,还可以走药店的OTC渠道。但很少人会去外面买器械,谁会去药店买个心脏支架呢?

01

医疗耗材逻辑破坏


近期,国家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 冠脉支架 集中带量采购文件》,针对的品种为钴铬合金或铂铬合金材质,载药种类为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的冠脉支架,首年意向采购总量为107万个,预计超过全市场使用量的70%,将于11月5号在天津开标。


从中标规则看,低价中标的总思路不变。本次集采各地意向采购上报约27个品种,涉及5个外资和7个内资企业,未进行质量分层。

按申报价由低到高,排名前10名入围,同时申报价≤最低产品申报价1.8倍或高于最低申报价1.8倍,但 低于2850元 的产品拟中选。相比前期征求意见稿,竞价方式更为直接, 低价中标更为明确

不区分质量层次,且支架仅有医院渠道销售(患者不可能去外面买,这个跟药不同),势必会让竞争较为激烈。

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对高值耗材进行集采,为后续高值耗材类品种带来很大示范效应。此次内资企业中 微创医疗 乐普医疗 分别入围4和1个产品,从意向采购量看,分别为39万个和12万个,占比分别为36.5%和11.2%,其中微创医疗的意向采购量最多。


短期看,由于国产支架相比进口支架在价格上优势突出,中标的概率相对较大,但同时冠脉支架的进口替代率也较高,不排除外资企业大幅降价的可能性。

中长期看,单个产品价格体系面临断崖,没有差异化的产品,最终就只有杀价一条路。

请注意:此外该集采规则有望在冠脉支架试点后, 推广至高值耗材其它领域,如骨科,眼科等 ,玩家多的细分领域,想必近几年也会出现集采。

02

骨科耗材投资逻辑


冠脉支架类似于药品集采,打响了高值耗材集采的第一枪。基于此次意向采购量较大,且进口国产不分组,利好于目前国产产品占比不高的细分领域,例如骨科中部分细分赛道(脊柱)。


骨科行业是非常典型的人口老龄化疾病 , 2018年国内骨科疾病出院人群中60岁以上患者占比达到86.7%。

国内骨科耗材市场,创伤类是第一大细分领域,2019年占29.80%,近年占比持续下降,脊柱占比28.23%。占比提升的主要是关节类,2019年占比提升至27.77%。

创伤类产品技术门槛较低 ,国产厂商较多,国产化率较高,竞争格局相当分散,2019年国内CR5的市占率只有40%,远低于海外市场74%的水平。不过,各家公司的创伤类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非常低,目前尚未有省份对创伤类产品进行集采。

关节类产品技术壁垒较高,但是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 ,后续预计集采是比较容易的,对价格的压制将持续存在。

脊柱行业是目前国产化率较低、技术壁垒相对较高 、产品非标准化,集采压力相对较小。

国内骨科耗材的龙头公司是 威高骨科 ,2019年收入规模达到15.73亿元,三年收入复合增速32%,净利润复合增速达到48%。


从细分赛道来看,威高的脊柱领域国产第一、全行业第三;创伤国产第二、全行业第五;关节国产第三、全行业第七。脊柱类产品一直是威高骨科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

总的来说:


1)国产创伤类由于这些年不停降价,实际盈利已经非常少了,不少小企业生存艰难。


2) 关节类产品,现在国产也很便宜,多为老年人采用。 相比工艺标准,对人体恢复的帮助上,确实是进口捷迈,强生等高出一大截。


3) 脊柱类产品,外资在国内比较强势。

市场预期,冠脉支架全国集采完了,下一个有可能搞全国集采的,可能就是骨科耗材。所以,这个行业的风险偏好会降低。

03

医疗服务利空最少


如何理解政策?

首先要明白,政策已不是医药板块主要影响因素,市场这几年已经消化,可阶段性选择性忽略。不要别人打草,你却惊蛇。

1)冠脉支架集采文件落地,短期将对支架行业产生部分洗牌效应,市场此前已有较悲观预期。

2)近期有一些细分行业的政策收紧,比如生物制品集采、医保存量独家品种“可能性谈判”、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的推进、打击医药商业贿赂近期重点提及、第三批集采落地。 医药行业控费方向政策的大政方针已定 ,市场已经有学习效应,无需担心政策对板块有整体性影响。

3)买医药买的是什么?买的是健康需求长期持续释放带来的长期确定性成长,重点看 政策免疫赛道、消费升级

医疗服务是未来3年,医药板块中最无政策利空,只有政策利好的细分板块,市场规模具有千亿以上潜力。

医疗服务业最核心研究要素是:单店增长及连锁扩张。

专科连锁是最成熟的商业模式 ,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非常显著。

容易出现龙头的领域: 眼科、口腔、妇幼、整形美容、康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