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豆瓣,有这么一个话题:
炸出了一票的教师子女,十级嘴炮向网友描绘了“我的父母是老师”,人生会多么“精彩”——
有这么一句话:
“父母的过度期待,是孩子最沉重的枷锁。
”
教师子女笑了:
一旦爹妈是教师,何止父母,全世界都会对你过度期待:
随时准备接受来自外界的灵魂拷问:
Q:
“你爸妈是老师?
那你成绩一定很好吧?
”
内心OS:
真是成绩不好,都感觉配不上自家的父母🤷♀️。
除了承受来自外界的压力,最绝望的是,父母永远比自己早知道考试成绩,连个掩饰的机会都没有:
🤷♀️成绩好点吧,别人会说:
“切,还不是因为你爸妈是老师”。
🤷♀️成绩差点吧,别人会说:
“怎么考那么差,亏你爸妈还是老师呢”!
除了被冠名“学霸”人设,教师子女更难的,是在学校的“生存状态”。
上课要万分精神,提防父母突如其来的提问和随时抛来的眼神:
直接被同学排除在八卦圈之外,一旦教师子女热情的凑到同学间:
“你们说什么呢那么好笑?
”,世界立马就安静了。
而一旦班级有任何风声走漏,他们绝对是
扛起大锅
的那个。
除了挤不进的八卦圈,教师子女还要感受父母在学校对自己的“鞭策”。
在《请回答,1988》中,东龙装病向身为教务处主任的父亲请假。
结果父亲拿起别针对东龙的手指进行了一番“爱的针灸”(中医针灸可以消除积食),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而且除了父母,全校老师,包括看门老大爷,都是眼线,别提逃课了,斗胆跟异性多说几分钟话,父母就在赶来的路上,硬是扼杀了青春少男少女们所有的懵懂幻想。
难怪网友感叹:
父母是老师,感觉整个童年和青春都被监控了。
做教师子女,真心不容易,但父母是老师,还是件很了不起的事,能享受一些别人无法享受的“特权”。
-补课?
说走就走-
曾有妈妈晒出自家孩子
5位数
的补习费用,还吐槽一些优秀的辅导老师,都预约到了半年后。
单纯的教师子女们一脸诧异:
“纳尼?
?
补习还要交钱?
?
还要排队?
?
?
”我们都是想去就去(不去父母也会逼着去),任性极了。🤷♀️
谁让父母的朋友基本都是老师、老师的配偶还是老师,连发小也都是老师的孩子,你爸是我班主任我爸是你班主任。
所以教师子女从小就被父母一头摁进知识的海洋,最大的课余活动就是可以免费、随时去各个老师家去补课,寒暑假更是能享受教师子女组团补课的福利。
真是让那些天天吃榨菜送孩子上天价补习班的父母,羡慕不已。
难怪有的家长按捺不住向政府投诉:
请阻止教师暑假在家辅导自己的孩子!
!
!
给我们留条活路!
!
!
-家长会?没在
怕-
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堪称许多人心中童年的阴影,但教师子女基本不带怕的。
毕竟班主任要么是自己爹妈,要么是父母同事,有的还住同个小区,父母每天在办公室、菜市场、广场舞现场,就完成了“家校沟通”环节。
看着别的同学听到“家长会”愁容满面的样子,心里真有点忍不住的暗爽。
-自带光环的万能借口
-
教师子女在同学的业余时间,还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同学只要和自家父母说句:
“XXX也去,他是我们老师的孩子”,再严格的家长也会觉得:
嗯,有老师的孩子在,应该没问题。
所以,父母是老师,还是能让孩子自带光环属性的呢~~
在外人眼里,享受着寒暑假的老师,真是轻松无比,一定有非常多的时间培养自己的孩子。
但只有教师子女才知道,父母的日常是这样的:
繁杂的教学任务,
白天除了上课,还要批改作业,开月度、季度、年度各类教学总结会,筹划六一、五四、教师节、国庆节、元旦各种活动……
别的父母下班陪孩子的时间,他们要备课,
出卷子改卷子,练习演讲、写字、做题等应付各种教学比武。
难得的周末和寒暑假
,还要参加为期N天的教学培训、学习新的教学大纲、为学生对比各种教辅。
不断get新技能
,
为了跟上时代和学生成长的脚步,还要汲取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沟通技巧、PPT、视频制作剪辑、照片编辑等新技能,持续保持自我知识的更新迭代。
难怪有人说:
教师这个职业,绝对是学海无涯的真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