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单老师码字
唠唐诗,捞成语:一首唐诗,抒写千年心情;一段故事,演绎传奇人生;一个成语,凝结才子智慧;一群诗人,照亮大唐星空。声明:唐诗成语系列文章皆为作者原创,简书首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单老师码字

【唐诗成语99】王绩之“斗酒学士”:三仕三隐,酒来酒去

单老师码字  · 简书  ·  · 2018-03-15 13:12

正文

【成语】斗酒学士
【释义】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出处】《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斗等于十升,一升酒约等于1.6斤,因此,一斗酒就约等于16斤。

一天能喝16斤酒,那应该是个挺能喝的主儿。

那时的酒当然不是现在这样的烈度白酒,低度水酒而已。

尽管度数低,一天喝完16斤,也算得上酒量大的了。要是一天喝五斗呢?

谁这样能喝?——隋末唐初一个叫王绩的诗人。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知道不?王勃的爷爷叫王通,王通则是王绩的亲哥哥。因此,王绩就是王勃的叔爷爷。

王绩出生时,还是隋朝,王家当时也绝对算得上是名门望族,因为向上连续六代人都是当大官的。王绩又继承了家族的优良基因,从小聪明好学。十来岁从家乡绛州龙门来到长安游学,便获得了“神仙童子”的赞誉。

既然来自仕宦世家,那长大后也继续走从政这条路呗。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十六岁的王绩通过举孝廉(被推荐做官)这个渠道,当上了秘书省正字。

对于这样一个低微的小官职,王绩是看不上眼的。不满意,干脆就不去上班,不如在家里喝酒。过了没多长时间,王绩又要求到地方任职,结果就到了六合县丞的任上。

当上了县丞,王绩酗酒依然,有人看不惯,就开始弹劾他。王绩正巧也不想再在这个位子上受罪了,便托病辞了官。眼见隋朝大势已去,天下乱做一团,王绩禁不住感叹:“我现在已经陷入到了天罗地网,哪里才是我的安身之处啊!”

没办法,王绩又辗转回到了家乡龙门,在山野之地隐居起来。

隐下来也并不是不想复出了,王绩还是希望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的。暂无用武之地,那就怅然独处好了。在隐居地东皋,他写出了一首《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日暮时分,我站在东皋纵目远望,内心充满彷徨,不知该归依何方。满山的树木,都染上秋天的色彩,一道道山岭,都被落日的余晖笼罩着。牧人驱赶着牛羊,慢慢返回家园,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满载而归。与他们相见,彼此陌生,无言以对,我只有长啸高歌,从此隐居在这山冈。

等到唐朝建立,王绩入仕的念头又升起来了,他很希望在新的朝代来临之后,能有一番新的作为,山野里的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虽然简单自由,但自身价值却是难以在世间实现的。

唐高祖武德四年,王绩的旧友薛收衣锦还乡时,专程去看望了尚在隐居的王绩。两人见面,王绩就大发感慨:“你现在是借风而飞的鸟,而我则是一条无水车辙沟里的鱼!”。

薛收听出了王绩要再次出仕的心声,所以回朝就推荐了王绩。王绩因此得以二次出山,来到了京城。

新朝廷把王绩召来了,却并没有给他安排实职,只让他仍以前朝官职的身份,在门下省等待安排。

遇坎聊知止,逢风或未归。
孤根何处断,轻叶强能飞。
(《建德破后入长安咏秋蓬示辛学士》)

满怀希望而来的王绩,一下子又找不到感觉了。

好在这等待安排的日子里,还是有美酒供应的,标准是每天三升。期间有人问王绩:又不给你什么新职务,你天天待在这里还有什么快乐?王绩回答道:“我贪恋的是每日三升的好酒啊!”侍中陈叔达听说这话后,就说:“三升的量怎么能留住王先生这样的人才呢?”,于是陈叔达就把王绩的供酒量增加到一斗,王绩也因此获得了“斗酒学士”的名号。

到了贞观初年,王绩再次因病辞官。

几年后,王绩第三次被召回朝。这次他当上了太乐丞,而提携他的那个名叫焦革的上级,还出身于酿酒世家,这样王绩虽然没有实现直取卿相的抱负,好在还可以继续享用美酒。等到焦革死后,焦革妻还不断给王绩送酒。一年后,焦革的妻子也死了,“焦家酒”便断供了,王绩因此叹道:“这是老天爷不想让我畅饮美酒了哦!”

没有美酒喝,王绩又不想做官了。贞观之治怎么样,大唐盛世又怎么样?不玩了,喝酒去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乐趣微生活  ·  姑娘聚会好凉快,笑趴下了!【NO1】
8 年前
练瑜伽  ·  放假啦~家庭瑜伽走起~
8 年前
互撸漫话  ·  夫妻二人去了一次天堂
8 年前
山西老乡俱乐部  ·  刚出的一首歌《盼情缘》,好听!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