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期《中国新闻周刊》封面
2017年8月14日上市
深圳能否 “山寨”出斯坦福
深圳版“我的大学”的故事,是从上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民们“全民上夜校”开始的。30年后的今天,深圳不仅拥有北大、清华在深圳开设的研究生院,而且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分校也于今年7月获批独立招收本科生。深圳市的“大学计划”是,到2025年,拥有高校20所左右,将深圳建成南方重要的高等教育中心。
作为能够代表中国未来的城市,深圳对一流大学的渴望不难理解;通过合作办学的模式引进国内外名校,也不失为充满深圳智慧与实干精神的捷径。然而,深圳的“大学计划”仍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平衡各方利益,并拿出百年大计的恒心。毕竟中国高等教育大幅扩张的时机已经过去了,目前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
深圳:大学城不是一天建成的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 钱炜
深圳能不能在高教领域也创造出一个特区来?
——专访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 钱炜
异地办学:大学与城市的合谋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 钱炜
共有产权住房能走多远?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 闵杰
建共有产权住房和降房价,这是两个不同的命题。虽然共有产权住房价格
也是整体房价的一部分,但对商品房价能有多大影响,还要看供应量的大小。
“开门引智”,推动金砖经贸合作务实升级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 徐方清 文 | 曹然
“各国在加强经贸合作这一点上没有分歧”。
北京西城区评估“法治GDP”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 徐天
北京西城区的法治评估,被认为开启了法治评估的2.0时代,
即从原来的法治政府评估,扩大到了覆盖范围更广的法治建设评估。
库布其论坛:荒漠治理的中国方案
《中国新闻周刊》文 | 王雅欣
中国的荒漠化治理成效效果明显,近些年中国在环保方面所做的贡献以及
在推动全球气变所做的努力,表明中国在国际上的环保话语权在逐步提升。
换了局长的FBI,
还会和特朗普接着斗吗?
《中国新闻周刊》特约撰稿 | 于海洋
新任FBI局长雷和特朗普的关系像一曲危险的探戈,既取决于两个人
的个性,又取决于白宫和FBI两个机构相互碰撞的制度和惯性。
加计学园丑闻:
“安倍丸”的终极命门?
文 | 曹然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 徐方清
日本前首相、自民党元老福田康夫认为,“加计学园丑闻”不仅可能
导致自民党在2018年的大选中落败,“政治家干预公务员履职”的做法还将使得日本现代政治体制面临危机,“这是自杀行为”。
死者代言人
文 | 王璐
以法医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不仅消弭着娱乐频道和新闻频道之间的界限,更推动了一颗崭新的“流行文化新星”的诞生,它便是“死人”。而作为真正的死者代言人,法医学家们却默默地“躲”在银幕背后,谨慎地摸索前行。他们踏出的每一步,都事关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