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每天60秒知天下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昨天  
青年文摘  ·  为啥快乐水是可乐,而不是雪碧? ·  2 天前  
冯唐  ·  拥抱2025新年,从一条羊绒围巾开始 ·  2 天前  
每日读报60秒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许倬云:《易经》成为经典,不是靠算命算得准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1-05 16:37

正文



文 | 许倬云


《易经》这部书,在中国的十三经中,具有特别的位置。虽然儒家的理论,把《易经》当做周文王撰写、而孔子加以解释的一部儒家经典,实际上,《易经》所讨论的占卜方法,其来源更为久远。中国古代史的读者都知道,殷商时代有占卜的方法,在牛骨和龟甲上,烧灼裂痕,然后判断吉凶的预言方法。这一套方法的实物证据,就是殷墟和其他殷商时代遗址,不断出现的许多甲骨片和上面的刻辞。然而,从《左传》和《国语》,我们常看见,甲骨上面的占卜,是预言方法之一;另有一个与此相配的方法,则是《易经》所呈现的筮法,卜和筮卦,两者并行,互相验证。两者之间,似乎骨卜的权威性较高,而筮卦的预言书,却有更详细的解释余地。


这两种预言法,在我看来,可能代表两种文化,各自发展的预言术。筮卦可能发生于殷商以外的地区。筮卦的辞句,呈现的自然景观,似乎是在有高山,山下的谷地,不是一个低洼的峡谷,而是沼泽型态的积水草地。爻辞所提的现象,包括马队和迎亲部队的混淆;也提到,以羊为食的烹调。这种景观和文化形象,可能是在今日陕、甘二省一带,有高耸的雪山,也有雪水融化后,流到平坦地方形成的草地。


新石器时代以来,这一地区,有相当独特的文化,而且是长期维持农牧并重的生活方式。这一个地区,也恰是周人和他们的盟友姜姓所在的地区。既然传说中,有周文王和《易经》的关系,我们固然不必认为周文王是《易经》的作者,或者改编者,却也无妨将《易经》的筮卦预言,看做中国西北部发展的预言术。


《易经》的占卜,是以四十九根筮草,分成三次,拨分为二,然后最后得到的一部分,或者是单数,或者是双数。(今天的卜卦,有些人不再用筮草,改用掷茭,或金钱,以其正、反面,代表单、双数。)单、双数配合排列,构成《易经》的图像:亦即以单数,作为一个长横,以双数作为两条不连续的短横。以一长、两短横的重迭,可以有四种重迭的方法,一上、一下,如果以三层堆栈,就有八种可能性,这就是八个卦的名称。




前面所说的八个基本卦,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乾和坤,分别代表阴性和阳性,正面和负面,积极和消极,主动和被动,同时,单纯的乾,代表男子,单纯的坤,代表女子(这种观念,当然是在男性主导的社会呈现的现象,今天不足为训。)除了乾、坤以外,还有对立的山(艮)和泽(兑),风(巽)和雷(震),水(坎)和火(离),这四对,都是两分的对立。


然而,阴阳是要配合与协调,水火既可以互济,也可以互克;风雷是对设的,雷是从地而起,风是从上而下,请想象在广大的草原上,气候剧变,飓风从上面刮下来,会有一声霹雳,好像上下对抗,风雷并起之时,就会大雨即降,又是一个冲突与互济。山和泽,山是高耸壮伟的,泽是山下面很宽广的基础,没有泽,就没有显示山,没有山,泽也无法聚集那么多山上流下来的雪水。这四对的相反相成的因素,在六层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有无穷的变化。


用现代物理的力学观念解释,乾、坤,与艮、兑,这二对四卦,都具有势能;他们位置的转换,即产生能量,导致变化。震、巽与坎、离,这二对四卦,都具有动能,介入他卦,也会导致变化。八卦的排列组合,即可导致三百八十四项“形势”,呈现相应的个别变化。


从前面附图可见,乾坤等等八卦的名称,和他们迭成三排的方式。更进一步,如果上面八卦中,两个卦迭在一起,就有六层的长线或者短线,总数就有六十四的卦象,这就是更大的分类群体。


易卦的卜卦,要在这六层之中,找到某一层,作为预言的现象依据:这个可供选择的群体,就有三百八十四个个别的现象。《易经》内涵,就是将这三百多个现象,个别的给予一个说明,或者是好,或者是坏,加以说明的时候,有所谓爻辞,举一些例证,以代表这现象。这六个层次里边的某个层次,从下开始往上走,是未来的发展,于是,一个爻,就这一个层次代表的现象,将来如何发展,可以看得出一个趋势。


筮卦更进一步,还可以将六十四卦中的某一个卦,和另外也找出来的卦,彼此联系,使得某个卦象里的某个爻辞所代表的情况,又有更多的趋势,可以作为预言的参考。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二进制的数字,跟我们习惯的十进制不一样,倒是和计算机今日的方法相当一致。三百八十四种不同的现象,确实也可以包含许多人类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况。


《易经》是讨论变化的经典,自古以来,将“易”这个字,当做三个解释:一个是经典本身;另一个是变易,就是变化;第三个却是一切变化,都在不断进行,但是总的变化的“现象”,却是永恒不变的。易学的学者们,常以蜥蜴作为“易”的原称,蜥蜴是不断变颜色的小爬虫,正是借喻《易经》所说的变化现象。


一长划、两短划的代表符号,也曾出现于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壁上或边缘。张政烺先生以为,这些符号代表的一些讯息,他近二十年之力,一直希望能够解读这些符号的意义,他半生努力,却没得到结果。究竟这符号,是否代表一种隐喻的暗码,还是代表一串数目字?这些数目字又代表什么意义?我们至今还无法解读。我特别提起,张先生终生努力卦辞现象,则是希望有朝一日,我们能够解读这些暗码。而在目前,我们只能说,《易经》中的暗码,言词简单而暧昧,留下许多空间,让解读爻象者,以他自己的理解,对于预言的疑问,有切合的解说。


以乾卦为例,在《易经》中,乾卦是第一卦,代表的爻象是六根长线,分成两阶,有六个层次。下面就是对乾卦的说明:


卦辞


乾:元,亨,利,贞。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从第一层的初九,到最后一层用九,“乾”代表的是刚和健的力量,所谓自强不息,爻象所呈现的,也是从潜伏隐微的龙,逐步进入田,就是原野,然后进入渊,这一路都是好事情,而且得到重要人物的帮助。第五阶的时候,已经是飞龙在天,气势非凡,然而,到了第六阶,却是亢龙有悔,也就是到了尽头,太强、太盛了,已经没有进展的余地,成为一个难局。


在中国一般的理解,一个人占有顺势,一切都顺势,到了登峰造极的时候,却是悔不当初。这个境界,是只有往下塌,没有再上了。于是,总结的建议,则是群龙无首,让许多同样强大的龙,同时存在,不要独占唯一的优势。乾卦代表的意义,在中国人的心目之中,是对于进取心很盛的人物,给他一个警戒,让他知道,登峰造极的地步,也就是无路可走的境界。


再以第二十三卦的剥卦为例,剥卦是一个非常凶险的卦,阳的力量几乎已经没有了,整个卦象显示阴的力量非常强势,每一步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它代表的是失落,山也塌了,地基也不稳,可是坏到尽头处,却是转机所在,因为已经不能再坏了,不能再坏的关口,就是可以再起的机会。所以一个君子,作为一个有用的人,这时候不能放弃、或是沮丧,必须在此寻找机会,坚持以正道进行,下一步才可以转为复卦。最后,在上九的阶层,是最后一卦的总结,君子已经有车可用,就可以继续往前进行,不会困于原处。所以一步一步的失败,最后继续进行。这一卦的用意,也正好是乾卦的反面,警戒世人最不幸的情况,却可能是转好的机会。



六十四卦的排列,可以成为一个多角形的图案,各卦排列的位置,似乎在较早的方式,是以一对、一对,相对而又相成的诸卦,放在对角线的位置,例如,乾的位置是在右上方的东北角,和它对称的坤,则放在左下方的西南角,其他各卦,都是如此安排。这种安排方式,称为伏羲卦,后来改为文王图,强调是在相对和相成的两分辩证。


后来,改排成为反时钟的方向,以相对相成的两卦,前后相接,整个的排列,则显示了吉凶更迭,成败交替,例如,乾和坤,一阳一阴,彼此相背而又相成,剥、复,损、益等等,起伏翻覆的现象。整个的卦盘,显示了变化的方向。前面附图显示的太极图,是二鱼追逐的图案,充分表达了不断转动的变化。而且,黑白分别所占的图面,无法截然区分为半黑半白,如果从圆心,拉出一线,循着圆周移动,在这条线,没有一处是全黑或者全白。这就意谓,黑和白之间的转移,不是忽然而起、截然而止,黑中都有白,白中都有黑:这正是两元辩证之道。黑白颜色转变,都是预先埋伏在未变之先。


《易经》的命名,如前所说,是“易”改变,也就是永远不断地变化,作为其主旨。不仅各卦之间有卦变,每一卦内部,从底线到顶线,也是阴阳交错替换,表达了两元之间不断的转换,说明这两极之间的动荡。


《易经》的筮卦,如前所说,原来是作为占卜之用,各卦所陈述的现象,也许都是一个过去曾经发生的个例,以一个符号,来代表那个现象和情况。占卜到那一个现象,就作为面前要处理的疑问,作为参考,甚至于预测其可能的后果。这一条途径,就是《易经》的“象数之学”,另一条途径,则是过去的许多成败兴衰的个案,归纳一套个人行为,应当趋避的选择:这就是所谓“义理之学”。易学向来就是这两个方向,由于古代筮卦的作用,确实是为了预占吉凶,所以,象数之学,是原来面貌,义理之学是后来的延伸。


以致今天,中国的民间宗教,打卦以预测吉凶,还是常见的行为。这种宗教信仰,与巫觋的功用相当有关,几乎各种庙宇,都有抽签的签筒,可以让信徒询问吉凶。世事复杂,各种发展方向,岂是掷茭、打卦,可以得到解答?


以《易经》本身,在古代预测的功能而言,《左传》《国语》,记下了二十三件历史个案,筮卦得出来的预言,和实际情况的印证。审视这些个案,我以为,颇有预言个案,其实与实际的发展并不一致。举例言之,(左传昭公七年):卫国的两位公子,都有可能继承国君的位置,对这二位公子的占卜,都是正面的:“建侯”。但是不可能两者都得到君位,应当只有一位的预测是对的,另一位的预测就错了。又举另外一个案子,(左传成公十六年):晋、楚之间发生战争,晋国的预测是胜利,结果晋国战败了。筮卦的史官解释;胜利的吉兆,指的是对方的胜利。这种立场颠倒的预测,岂不颠覆了原来的目的?


诸如此类,自古以来,所有的预言,能够准确一半,就是相当不错了,哪有象数之学,可以真正地使《易经》成为中国的经典?


(本文原标题:《:永远变化的世界》)


【作者简介】 

许倬云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著名历史学家

【精华推荐】

中国的针灸与烹饪为什么那么独特

延续千年的中国人情社会

周易思想对当代中国人有什么用?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