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据资产最前线
聚焦数据治理、数据资产化、数字化转型等领域专业知识总结和干货分享,做您身边有价值的数据专家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东方网  ·  DeepSeek爆火,超两千个山寨网站已出现 ... ·  2 天前  
上海本地宝  ·  上海及周边9个爬山好去处推荐 ·  4 天前  
大华那点事  ·  万里招4人…税后约5万/年!信息采集员招募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据资产最前线

国家数据局:鼓励通过“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可控可计量”等方式,依法依规实现数据价值开发

数据资产最前线  · 公众号  ·  · 2025-02-06 09:45

正文

在数字化时代,数据已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然而,随着数据流通的日益频繁,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加强数据流通的安全管理,促进数据要素合规高效流通利用,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 《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其中,“加强数据流通安全技术应用”作为《方案》的重要一环,为数据的合规流通和价值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将深入解读这一部分内容,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标准完善,实现数据的安全流通和价值开发。

一、数据流通安全技术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数据流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从数据泄露到隐私侵害,再到国家安全威胁,数据流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可能对个人、企业乃至国家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确保数据流通的安全性已成为数据治理的首要任务。

国家数据局提出加强数据流通安全技术应用的思路,正是基于这一背景。通过支持数据流通安全技术创新、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标准,国家层面旨在构建更加完善的技术与制度体系,为数据的安全流通保驾护航。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数据流通过程中的风险,也为数据价值开发创造了更加稳定的环境。

二、分类分级保护:差异化安全策略的核心

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安全保护的需求也应有所不同。国家数据局提出按照数据分类分级保护要求,采取不同的安全技术开展数据流通,这一思路体现了差异化安全策略的核心理念。

一般数据的流通与利用

对于不涉及风险问题的一般数据,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自行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进行流通与利用。这一导向不仅降低了数据流通的门槛,也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开发者提供了更多参与数据经济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技术手段如数据脱敏、加密传输等可以有效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同时又不会对数据流通造成过多限制。

重要经营信息的安全保障

对于未被认定为重要数据,但企业认为涉及重要经营信息的数据,政策鼓励数据提供方和接收方接入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这一举措旨在通过专业化的数据流通平台,提升数据流通的安全性和效率。通过标准化的技术和流程,这类数据的流通既能满足企业的商业需求,又能有效规避潜在的安全风险。

重要数据的安全开发与利用

对于重要数据,政策明确要求在保护国家安全、个人隐私和公共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可控可计量”等方式实现数据价值开发。这一要求不仅体现了对重要数据的高度重视,也为数据价值开发提供了可操作的技术解决方案。

三、“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可控可计量”的深度解读

“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数据可控可计量”是实现数据流通安全与价值开发平衡的核心理念,其背后蕴含了多层次的技术与管理逻辑。

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流通的边界控制

“原始数据不出域”强调数据在流通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跨域传输,尤其是物理传输。这一要求旨在通过数据边界的严格控制,降低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技术手段如联邦学习、隐私计算等可以在不移动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共享与联合计算,从而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释放数据价值。

数据可用不可见:隐私保护与价值挖掘的平衡

“数据可用不可见”是数据安全与价值开发的核心技术理念。通过技术手段,如同态加密、差分隐私等,数据使用方可以在不直接接触原始数据的情况下,完成数据分析和价值挖掘。这一技术路径不仅保护了数据提供方的隐私和核心利益,也为数据接收方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服务。

数据可控可计量:数据流通的精细化管理

“数据可控可计量”要求在数据流通过程中,能够对数据的使用范围、使用方式和使用效果进行精细化管理。这一要求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智能合约等手段实现。通过对数据流通的全流程监控和记录,数据提供方和接收方可以明确各自的权责,从而在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实现数据流通的可控性和透明性。

四、政策实施的挑战与建议

尽管国家数据局的政策导向为数据流通安全与价值开发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技术标准的统一性不足

当前,数据流通安全技术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技术标准的缺乏导致不同企业和行业间的数据流通存在较大障碍。建议国家层面加快数据流通安全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为企业提供统一的技术规范。

技术成本的可承受性问题

数据流通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本较高,可能对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造成较大压力。建议通过政策补贴、技术共享等方式,降低企业应用安全技术的成本。

数据分类分级的复杂性

数据分类分级是差异化安全策略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数据分类分级仍是一个难题。建议通过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的参与,制定更加细化的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培训。

北京大学数据资产与企业数字战略研修班(第九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