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家庭育儿(ID:kexueyuer2012 )
近日,香港演员蔡少芬带着一对女儿汤圆和包子,参加亲子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2》,在第一期节目录制当天,
5岁的包子当场吓哭
。
在被要求“玩具和妈妈陪伴卡”中做“二选一”时,两姐妹毫不犹豫地选了前者。
两姐妹不假思索地选了玩具
之后,节目组当场把妈妈的陪伴卡碎掉,并告诉两姐妹“妈妈碎掉了”,妹妹半信半疑,并追问:“但是,是不是回到香港就可以找妈妈?”
节目组继续严肃地回答:“不可以,因为妈妈已经碎掉了......”这次妹妹真的相信了,豆大的眼泪马上掉下来。
年仅5岁的包子当场被吓哭
蔡少芬随即出来不停地安慰:“妈妈没死,妈妈不会离开,妈妈在这里,”最终,
妈妈的拥抱和亲吻化解了女儿心中的恐惧
。
蔡少芬分析女儿放弃陪伴卡的原因
节目中的这一段对话,引起了网友的不平:
“有必要为了节目强调妈妈碎掉了吗?”
“这样逗孩子,孩子会当真的。”
“这简直是恐吓儿童!”
......
不得不说,几乎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少不了被大人逗弄的经历:孩子一脸迷惑、又气又急,大人却在一旁哈哈大笑。
可这种“逗乐”真的好吗?
对孩子会造成哪些伤害?
我们做父母的,只能一笑了之?
今天,跟着我一起看看吧。
这样逗孩子,
逗一次伤一次!
—— 你是垃圾堆里捡来的吧?
看到孩子半信半疑,又添加情景描述:“刚捡来的时候你可脏啦!我把你泡了一宿洗了三天才弄干净……”
经常以这种“哄骗式”逗孩子,会使孩子对自己的出身
感到困惑、怀疑,甚至产生自卑感
。
—— 再不听话,你妈妈不要你喽!
爸爸妈妈爱不爱、要不要他,是孩子的底线。
经常以这种“威胁式”逗孩子,不仅会
撕裂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之情,还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
—— 如果爸妈离婚了,跟谁呀?
在孩子心里,爸爸和妈妈都是他最爱的人。
经常以这种“悖论式”逗孩子,会
使孩子陷入忧虑中,徒生烦恼
。
这个问题和
“妈妈和老婆掉水里,你救谁”一样,成人都无法给出的答案,让一个孩子如何是好?
捏脸蛋、亲嘴巴
小宝宝的口腔内腮腺组织发育不完善,常捏宝宝的脸蛋,将会捏坏嘴边的神经,
增加唾液的分泌量
。
还有些大人从不把自己当外人,抱住就使劲亲。要知道,
95%以上的成人都携带着EB病毒
,免疫力低下的孩子,很容易被感染。
随便喂、逗喝酒
看到孩子被酸到、辣到,一脸慌张的表情,大人会沾沾自喜。但是,孩子的消化能力、咀嚼能力都不成熟,
不是什么都能吃
!
小孩子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差,即使是度数较低的酒,酒精也容易淤积在体内
引起中毒
。
“熊亲戚、朋友”拦不住
可以这样给宝宝建立保护罩
大人逗孩子通常是出于喜欢而非恶意,
多数父母碍于情面又怕尴尬,只是一笑了之......
而这
一次次的“不好意思”,却很可能使孩子陷入
困惑、担忧。
那么,为孩子“挡逗”,父母能做什么?
① 当面维护孩子
面对
“亲、捏、抱、喂”等行为,我们可以
先表示感谢
,再以“孩子现在吃不下了”或“不习惯被别人抱”等理由
委婉拒绝
。
面对不得体的玩笑话,
我们可以
用孩子的口吻
对抗玩笑话:“别吓我,我会害怕的,”
或用
坚定的语气
告诉孩子:“妈妈不会不要你的!”
如果孩子确实被吓到了,我们可以蹲下来,
第一时间抱住孩子
,并赶忙安抚:“妈妈永远爱你,妈妈不会不要你的!”
事情发展到这里,
知趣的人通常会适可而止。
然而,对于一而再再而三的“冒犯”,我们做父母的,也必须毫不客气地出声表态了:
请别这样逗孩子,一点也不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