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文学院学生会信息发布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刘德华方紧急声明! ·  17 小时前  
德州晚报  ·  创造历史!德州这支男子篮球队挺进全运会 ·  20 小时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建设推进会议召开 ·  昨天  
鲁中晨报  ·  颜宁(山东人),拟获中国女性至高荣誉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金声玉振文化论坛回顾|石一枫:小说的创新和对生活的认识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 公众号  ·  · 2024-12-10 08:00

正文




石一枫:小说的创新和

对生活的认识

金声玉振文化论坛回顾



2024年12月4日晚,金声玉振文化论坛系列讲座之小说家讲堂第九讲“小说的创新和对生活的认识”于19:00-21:00在主楼C区5049会议室成功举办。



讲座由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石一枫老师主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莉老师主持。


PART 01

作家分享


石一枫老师首先提到了创新对于文学的重要意义:历代文学家都将创新视为自身写作的本质追求,通过创新塑造自身作品的独特记忆点。石老师结合自身创作经验指出,许多作家在小说写作初期常学习摹仿先辈作家的写作风格,此后逐渐转向对自身作品独特性的追求。



此后,石老师分析了小说写作中“创新”的两种不同来源:有些创作者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是天然形成的,有些则是经过艰苦磨砺后形成自身独特性。石老师指出,前一种独特性在成就创作者的同时也带来了限制创作空间的风险;怀着对创新的渴望慢慢锻炼,创作者才能够造就小说作品本质上的、更为成熟的“不同”。


在此基础上,石老师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写出更加深邃的“不同”。石老师指明,文学的不同可以分为“小不同”和“大不同”。“小不同”的创新价值相对较低,包括小说语言、结构、人物及情节等要素上的不同。其中,语言使用规律可以从语言学角度归纳复制;作者对于原创结构的反复运用可能造成其作品的自我重复,而且可能无益于内容表达;人物创新与时代社会变化密切相关,对于作家自身创造的能动性体现程度有限;情节创新一方面难以超越小说已有的几种“大情节”,即人物外在关系的范畴,另一方面也与时代的赋予密不可分。而“大不同”则更能够体现小说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它是指生活哲学的创新,体现为作者提出对生活的新见识、新看法。石老师谈及《红楼梦》一例,认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背后各自体现出对于生活的不同看法,这种生活哲学层面的创新正是一部小说的闪光点所在。石老师指出,生活哲学层面的创新要求作家不仅要成为技术层面的“写作者”,而且要成为一个思想家。



最后,石老师表明,尽管创作者所表现的生命哲学也处于时代环境的影响下,但是创作者的个人努力仍然对时代创造力的表达和证明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石老师表示他对自身不断追求创新的写作历程感到欣慰,并愿意继续为此付出努力。


PART 02

问答环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01

感觉自己创作的作品难以让他人理解和接受,请问我该如何进行调整?

写作时,我们应当考虑到读者的专注力和共情力,努力让读者共情于你的人物和你的故事,这样便可以解决作品使人感觉晦涩的问题。


02

请问从自己的“点子”到一部血肉完整的作品,中间需要经过什么样的过程?

“点子”就是作品可以提供的特质之处,从“点子”到作品需要经过的过程是漫长的。其中,“具体化”是一个重要环节。比如,如果“点子”体现为独特的人物,则可以从情节入手将其具体化;如果“点子”体现为人物关系,则可以从背景的角度进行具体化。另外,我们需要注重衡量“点子”是否真正具备独特意义。我们可以先将其暂置一段时间后再行判断;在积累了一定写作经验后,则可以很快地判断出“点子”的价值。


03

请问为了方便创作,您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一个原型吗?您在创作中会和人物有非常贴近的共情吗?您会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特质放到人物身上吗?

我的人物没有原型,但有时候是由我在生活中对人们的碎片化观察拼接而成的。


在创作中我和人物的距离有几种,一种是远距离,比如《世间已无陈金芳》中的陈金芳,这样做的优点是对于人物的展现具有客观性、评判性和全面性;一种是没有距离,比如《世间已无陈金芳》中的男主人公,和我自己的性格有相似之处。我对于陈金芳的写法是毛姆式的,是通过近的人去看远的人,从而拉开人物距离、降低写作难度。这种写法里观察者的丰富性要足够大,这决定了小说的丰富性和内涵。


写作早期的时候如果人物和我比较像,写起来会更容易;现在对于不像我的人物,我也可以发现丰富性,算是一种进步。总之保持丰富性是特别重要的。


04

您认为作家更多的是一个记录者还是创作者?您在写作中的代入度是怎样的?您是会忘掉自身存在,完全代入到小说人物当中,还是结合您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判断人物会做出何种选择?

两种情况都有,很难分清楚。我们都希望能够完全跟着人物去走,这样相对自由,但是有时候我们对于人物的了解程度会受到能力的限制,便需要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想象。


0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