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里失去安全感,是许多女生不敢进入男女关系的一大原因。
有一个道理一定要重视:多认识一个人,的确就多一份安全感被破坏的风险。发现现实的自己和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从而产生自我怀疑、否定和迷茫,这的确是亲密关系会带来的破坏力之一。
新手之所以在初期交往时容易因为对方的冷淡迅速崩溃,就是她们低估了亲密关系的这个破坏力,很可能不仅没认识到亲密关系的风险,还天真地以为爱情是一种增加安全感的拯救——只要对方肯给的话……
当然现在许多人都知道了安全感不是对方给出来的,是自己建立的。但更进一步,你们还要知道,只要和人交往,涉及到感情和利益的问题,都是有概率破坏安全感的。
体验爱的同时,不要忘记保护自己的安全领域。系着安全带,过山车才好玩,否则就是自杀。
当然,人的各种情绪因为某事某人破坏一点,那是没人能逃过的人生八苦,睡一觉吃顿好的完事了。
这里说的保护,是防止安全感被毁灭性打击到不断选择更容易崩溃的狭窄人生。
每次犹如滑滑梯一般选择门槛更低,逃离更难的关系——比如对方冷淡,自己反而开始欲罢不能的热情;无论对方如何敷衍,自己一心一意要结婚;不考虑彼此的经济问题和工作时间,先把娃娃生了再说吧;男人明明已经对家庭不上心,但二胎还是要乘早的……
局外人很难理解一个正常的可以赚钱养活自己的成年人为什么在认识了另一个成年人后会渐渐的、自发地自己逼上绝路,其实这就是一种因为低估亲密关系风险,放弃保护安全领域,承受打击后产生的“习得性无助”。
哪怕在爱的名义下,我们也不要忘记经常确认自己的安全领域空间有没有被对方破坏。
我是这样定义安全领域的,假设你走一条路,走过来的时候留下了一排脚印。现在有人开始在你的脚印外铲土,除了脚印其他多余的路面面积都被铲走了,而路边之下是万丈深渊——现在叫你再踩着脚印走一遍,是我,一步也不敢挪动。
脚印,是我走路真正需要的客观空间,而那些脚印以外的土地,是我的安全领域。
安全领域就是给自身需要的客观空间留有余量的,在一段关系里,我不和毫不留余量的人交往。
不管对方有意还是无意。
比如进入亲密关系以后,最容易遇见的矛盾:彼此对某段时间的价值不一致。可能我有闲的时候,对方正忙着——许多人最早遭受的关系打击,就在于对方不停地解释自己有多忙。
要知迪华盛顿在打美国独立战争的时候,都同时搞定了家里装修好吗。
我对于忙的安全领域就是,忙当然可以,但忙好了,要来找我——也许真的因为工作性质或者某些原因,有些人就是要几个月才有时间匆匆忙忙吃个饭,那就做几个月聚一聚的酒肉朋友就行了,哪怕你表达了有更进一步的想法,我也认为现在不是时候。
许多人问我这个联系的频率到底怎么调教男人——我只找正好和我觉得表达亲密频率差不多的男性,我们都不是那种需要天天没话找话的人,但是隔三岔五,又总能让对方知道彼此在干什么,以及制定一下接下来见面的计划。
我不挖对方脚下的土,对方也不挖我脚下的土……这个频率一致的契合度,有时候比三观一致更容易判断彼此的合适程度。
因为行动往往比语言更准。
有些人虽然爱你,但总是有意无意铲你安全领域的时候,你就应该尽量后退一步,保持距离,寻找其他的相处可能性——他可能是心有歹念,也可能只是彼此不合适,但如果对方认为他的爱必须建立在破坏你安全领域的前提下,那么你就应该认真思索一下自己是不是被洗脑了,会不会被拖进“习得性无助”。
爱情,需要的是彼此的互相塑造和成全。
私人安全领域的细节,我这个局外人无法指导,但是大方针肯定是彼此可以且必须共同商量和摸索,既给与对方独立思索的时间,也有彼此高质量的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