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
今年1月初,江苏南京某高校23岁小伙因左下肢肿胀、疼痛前往医院就医,被诊断为左侧股静脉、腘静脉血栓形成。
小伙表示自己临近毕业,连续数周每天久坐超8小时赶论文,缺乏活动且饮水不足,
“我平时确实很少运动,尤其是最近,除了睡觉、吃饭、上厕所,几乎都在坐着。”
目前,经抗凝治疗和介入手术,小伙病情得以控制。
近日,宁波70岁的王师傅(化姓)被120救护车送到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急诊室医生看了下,
王师傅左小腿皮肤颜色明显发青,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血窟窿,小腿肿胀,看着让人触目惊心。量了下左小腿腿围,比右侧粗了5厘米多。
王师傅说,自己左小腿酸胀了两天。于是,
在当地用土方法进行“刺血”治疗。他的左腿膝关节后侧和腿上被打了几百个小窟窿。王师傅咬牙忍受着疼痛,想着放掉毒血,排出毒素后,腿就不会酸了。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左小腿却越来越肿,酸胀感也更明显
了。
B超显示,王师傅左腿静脉长满了血栓,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正规救治,长时间的下肢深静脉血流受阻导致皮肤颜色青紫样,已趋于“股青肿”状态,如果不及时加以干预,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左腿缺血坏死,后期有很大截肢的风险。
此外,由于刺血治疗,当时王师傅左腿皮肤的针刺创面极易诱发出血及感染情况。
高能预警!
小腿上扎出密密麻麻的小洞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在微创吸栓术后,王师傅看到了
吸出的一盘子血栓
,震惊又后怕:
“怕啊,差点弄得要截肢,我以后再也不迷信土方法了,生病了要去医院好好治。”
医生提醒,出现下肢酸胀、发肿等情况,不要迷信土法,要及时就医。
所谓的“刺血”并不能治疗静脉血栓,反而容易造成创面感染,延误病情。
宁波二院中医科负责人朱俊岭主任中医师指出,刺血疗法是传统中医疗法,有严格的禁忌症和适应症,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辨证施治。王师傅这类的静脉血栓患者显然不适合接受刺血疗法。
除了药物、血管炎症等情况,静脉血栓的形成往往和久坐、喝水少、活动少有关。
人们在长途旅行或打牌时,通常会久坐,缺少运动,喝水也少。这时双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淤滞,导致血液中的血小板凝结,容易形成血栓。这是除药物、血管炎症外,最常见的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
7类“易栓体质”人群尤其要注意:
当人体血液中存在血栓,四肢会因供血不足而出现麻木、疼痛的感觉。日常生活中若突然感到腿疼、有压迫感或下肢麻木,一定要警惕。
如果血管堵塞加重,会出现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数百米后腿部酸痛,需休息缓解。
表现为单侧腿肿,常见于膝盖以下部位。如果感觉小腿肿胀但难以目测确定,可用卷尺测量比对。
平时休息时,如果突然感到一阵眩晕,失去平衡和协调能力,甚至出现昏厥,应警惕这是脑血栓最为常见的先兆。若此类症状频繁发生,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医生表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每小时能起身走动一下。如果在汽车、飞机上不方便走动,那最好隔一段时间活动膝关节、踝关节,按摩下肢,哪怕在原地勾勾脚趾也是好的。
要想保护血管、防止血栓形成,日常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建议每坐一小时,起身活动5至10分钟,如简单的伸展运动或走动。
一种简单有效的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的方法。平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双腿伸直放松,然后缓缓将脚尖向上勾起,使小腿肌肉紧张,保持几秒钟后,再慢慢放下脚尖,让小腿肌肉放松。
深呼吸可扩大胸腔容积,增强胸腔负压,有利于血液回流心脏;轻轻咳嗽几下,也能对胸腔和腹腔施加压力,帮助血液更好流动。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果和粗粮,减少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血脂水平,保护血管健康。
来源 | 央广网、极目新闻、宁波晚报、国家应急广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