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据前辈口口相传,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群苦逼的策略分析师,日出而作,月落不息,苦练 《葵花宝典》和《屠龙刀法》,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新财富’杯华山论剑中一举发威、技惊四座。能入行的,没有笨人。能入门的,没有懒人。想拿奖?唯有能拼命的猛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海龟社区  ·  真是个棒槌! ·  17 小时前  
道与术抓妖  ·  DeepSeek10和20和30厘米都会有载 ... ·  昨天  
美股投资网  ·  英伟达还能“反弹”吗?大摩内部“吵翻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一文理清本轮环保督查重点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 公众号  · 股市  · 2017-08-08 15:29

正文

一文理清本轮环保督查重点

天风策略,刘晨明、许向真、朱小溪、徐彪

近期,环保督查的大力推进引起广泛关注,周期品的演绎也继续聚焦全市场的目光。本篇报告做个引子,尝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 为什么去年启动的中央督查和今年 4 月启动的“ 2+26 ”督查到近期才开始发酵?

  • 中央第四轮督查和为期一年的“ 2+26 ”合计 25 轮次督查有哪些看点和具体指标?

  • 除了环保的硬指标以外,还有哪些加强逻辑?

---------------------------------------------------------------------------


本轮环保督查:天时地利人和

事实上,直至过去一两周市场开始高度关注环保督查为止, 一方面,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完成 3 轮,第四轮也在 7 号启动。另一方面,京津冀周边为期一年 25 批次的督查也已进行了三分之一,我们主要的参考文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7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早在 2 月就出台征求意见稿, 3 月底正式落地。 但市场远在几个月之后才真正重视起来。我想原因不外乎为:以普遍对环保工作的思维惯性,多数人一度认为这一次又是雷声大雨点小。

至于为什么是在这个时候,大家终于开始买环保部的账了,我们认为近期几个最重要的催化剂如下:

第一, 终于 明白是最高层授意。 726 总书记对省部级领导干部的讲话,基本可以认为是十九大的序幕和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定调。十九大之后,新届领导班子将直接面对 2020 年第一个百年目标,意义非凡。而当次会议上总书记专门特别提到三大攻坚战,分别是防范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所以如果我们足够确信这一轮防风险去杠杆的力度,就没理由怀疑这一轮环保督查的决心。

第二,督查力度史无前例。 4 月初京津冀周边督查正式启动,当时的新闻稿明确写到: 此次强化督查是环境保护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直接组织的最大规模行动 。当时或许没大留意,直到 7 轮次督查过去,大家发现这一次确实是动了真格。动用 5600 名环保执法人员,不中断地两周轮换一次长达一年,人力物力投入可想而知。

其次,本次督查采用跨省督查,比较罕见,披露程度也较以往相比更高。环保部网站上每天公开当日督查情况,包括多少家企业,其中多少有环保问题等等。

最后,问责之严厉大超预期。中央督查前三轮合计拘留 930 人,约谈近 13000 人,问责超过 10000 人。再比如之前中央环保组第三轮督查后狠批辽宁 屡屡突破环境底线上项目、有的地方甚至纵容违法填海、多个违法建设项目背后都有政府部门撑腰 ,对贵州的督查反馈直指一些地方不作为乱作为等等。

第三,精心安排,主要人事调度到位。 今年 5 月的一系列人事调度颇有深意。环保部新上任的李干杰过去一年三次履新。 16 10 月之前在环保部门有超过 16 年的工作经历,直到去年底被调到河北,不过半年多又重新回到环保部。卸任的陈吉宁则履新北京市委常委、代市长,搭档新任市委书记蔡奇。由此来看,最大力度环保督查由京津冀开刀,是早有布置。

----------------------------------------------

这一轮环保督查我们主要从两条线梳理。一是去年 7 月份开始的中央环保督查,二是今年 4 月份开始的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 “2+26” 城市。

“央字头”督查进展:关注第四轮启动

“央字头”环保督察组源于 15 7 月深改组会议通过的《环境保护督查方案》,该方案明确了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的形式(此前更多是“督政”)。 16 年年初,督察组最初在河北试点展开,直到 7 月第一轮大督查启动。至今央字头环保督察组已经结束 3 轮,完成了对 22 个省市各为期一月左右。期间合计拘留 930 人,约谈近 13000 人,问责超过 10000 人。

8 7 号,第四轮央字头督察组已全面启动,此后一周 7 个督察组将陆续进驻四川、吉林、浙江、山东、海南、西藏、青海和新疆省区。

重要!四张图表梳理京津冀环保督查

今年 4 6 日,环保部称将对京津冀及周边传输通道“ 2+26 ”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此次督查从全国抽调 5600 名环境执法人员展开,两周为一轮次进行轮换。从 4 7 日第一轮次展开至今,已经完成 8 轮,目前完整披露的 7 轮已经合计检查近 4 万次。第 6 次督查以来问题企业占比已经有所降低。

本轮京津冀及周边专项督查的主要依据系今年 2 月出台意见稿, 3 月正式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7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可以看到明确给出多项限产令,以及具体的时间表。 下面三表从三个角度出发,分别梳理文件主要内容、各地区整治重点、以及本轮环保整治的时间轴。 (清晰表格请联系我们索取)

图表 4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7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内容

数据来源:环保部,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表 5 2+26 城市环保整治主要依据和重点

数据来源:环保部,各地方环保厅,天风证券研究所


图表 6 :“ 2+26 ”整治时间表

数据来源:环保部,各地方环保厅,天风证券研究所

环保督查的加强逻辑:供给侧改革

除了环境保护的硬指标以外,我们认为此次环保督查之所以影响深远,背后还有更深的逻辑支撑。 早在 16 4 月,环保部就印发了《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 ,其中就提到包括“强化环境硬约束,推动去除落后和过剩产能”在内的主要任务,把环保攻坚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在一起。 今年初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7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2 月征求意见稿, 3 月正式印发)也体现了这一理念,同之前的版本相比, 更强调把环保大气污染防治的行动方案和供给侧改革两者结合 。如果说 16 年对于煤炭钢铁的产能去化更多是采取行政手段,那么由此往后,在环保元素的介入之后,去产能将增加一种重要的技术性手段,则部分周期品供给侧的收缩将超出预期。

总结来说,我们认为,此次无论中央督查还是环保部组织的京津冀周边,覆盖范围和监察力度都是史无前例,但是在细分行业或产品上依然需要区分。周期行业已经洋洋洒洒走出了接近 3 个月的“牛市”,从最初的流动性改善逻辑,到高频数据、经济指标反映的需求复苏逻辑,到此时环保督查又再次献上大礼。 在这个时点往后,除非需求全面超预期,否则周期股可能面临分化,建议重点关注有确切限产停产指标的行业。

从环保部、京津冀及周边环保厅近期出台的文件来看,有明确限产指标的行业或商品包括:钢铁、氧化铝、电解铝、炭素等,以及其他“小散乱污”重点企业(见表 4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