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临证和思考
中医 无头衔 无职称 临证十余年 互联网 发散思维。
51好读  ›  专栏  ›  临证和思考

专科和全科问题

临证和思考  · 公众号  ·  · 2024-07-11 22:4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公众号文章可以播放音频,用耳朵听就行了
专科和全科问题
在从医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思考与抉择。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挺有意思但是也非常实际的问题,那就是关于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专注方向与患者来源的关系。
比如说,在某一段时间内,我手上看月经相关问题的患者比较多,像是月经量少、痛经、月经延期、月经量多等。当这些患者经过治疗,然后变好了,或者改善了,有些患者就会介绍有相同情况问题的朋友来找我看,因为现在大家找中医看病,都已经知道,医缘这个事情还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就出现了某段时间都是看的这些患者。
当某一阶段看失眠的患者较多,且在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也会有更多失眠的患者慕名而来。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小孩子的咳嗽、消化不良、脾胃病等病症。一旦在这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就会在短期内吸引众多相关病症的患者前来看病。
那么,就同样有个问题,作为医生,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那么,是不是应该将时间和精力精准地集中在某个特定的领域,比如专门从事妇科、儿科,或者专注于颈肩腰腿痛痛症的治疗呢?
这样一来,医生能够在特定领域深入钻研,积累更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和高效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在寻求医疗帮助时也能更加明确地知道自己应该找哪位医生。
比如,当患者出现妇科问题时,能够清晰地想到要找专门擅长妇科的某某医生;当孩子生病时,能够迅速锁定专门看儿科的医生。
但是,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简单和直接。
我以前跟随刘老师学习时,他所在的科室名为杂病科。在这个科室里,各种疑难杂症的患者纷至沓来。刘老师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专科的治疗效果上常常还不如杂病科,但是专科有个好处就是看病会比较快,因为都是这些疾病,看来看去,不断筛选,有效的方子就非常容易形成,也更容易有习惯思维。
那,为什么经常出现专科效果还不如他这个杂科呢?其实,中医的看病方式与西医有着显著的不同。西医的分科极为细致,每个科室都专注于特定的器官或系统。而中医更强调一种整体的理论和方法论。如果一位中医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种理论方法论,那么他在治疗多种病症时都能够游刃有余。
以内科的思路去看待外科病症,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内科注重的是身体内部的整体平衡和调理,当这种思维应用于外科问题时,可能会更全面地考虑到疾病的根源和身体的整体状态,从而制定出更为综合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反过来看,以外科的思路来看待内科疾病,也可能会为治疗带来新的视角和方法。外科医生通常更注重局部的病变和直接的治疗手段,当这种思维引入内科时,可能会促使医生更加关注病症的具体表现和直接的解决方法。
当然,无论是选择专注于某个专科领域,还是在杂病科中应对各种疑难杂症,都有其优势和挑战。专注于专科能够让医生在特定领域成为权威,但可能会限制对其他病症的接触和理解;而在杂病科中,则需要医生具备更为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思维,但也可能面临精力分散和难以深入钻研的问题。
总之,作为医生,需要在不断的实践和思考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既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又能在医学领域不断成长和进步。
→→→公众号文章可以播放音频,用耳朵听就行了

关注公众号,输入“ 咳嗽 ”“ 慢性鼻炎 ”“妇科”“月经量少”“ 消化不良 ”“不长个”“ 小儿疳积 ”“ 痛经 ”“中医美容”“黄褐斑”……可以了解相关内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