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第30届美国LGBT文学奖(Lambda Literary Awards )揭晓,本年度,两个终身成就奖项——“理事奖”(Trustee Award)及“远见奖”(Visionary Award)分别颁给罗珊妮·盖(Roxane Gay)和埃德蒙·怀特(Edmund White),以表彰他们通过其文学作品,突破性地促进公众对LGBT群体有更广阔的认识和理解。Lambda Literary Awards,又称 “The Lammys”,是为性少数文学及其族群所设的一个国际大奖,“The Lammys”从1989年成立至今已进行到第30届,是国际上最为全面、出色的性少数文学奖项。
埃德蒙·怀特(Edmund White)
与罗珊妮·盖(Roxane Gay)
当然,中国没有这样的奖项,“美国LGBT文学奖”的设立,是美国同志运动及其文学运动发展的结果,提到美国的同志文学史,稍有阅读经验者,都知道田纳西·威廉斯的《玻璃动物园》、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甚至不少人还看过改编为影剧的《天使在美国》、《平常心》。倘若将同志文学的名单扩大,我想几乎没人不知道马塞尔·普鲁斯特、阿蒂尔·兰波、让·热内等人,当然这个名单很可以垂下去,但是中国呢?
中国同志是否有自己的文学?
几乎没人关心这个问题,“男朋友都没谈到,现在不是谈文学的时候”,稍有听闻者,则断然回应,“几乎是没有的吧”,甚至有人跟从时髦的见解,认为这一名词根本不成立,但是我们不这样认为。近几年来,GS在其资源范围内,致力于中国同志书写及文学的推动与整理工作,在前两个阶段,我们做了两期同志文学的选刊(《异色》、《亚当》),着重同志文本的收集与编选,之外,我们还做了GS学院,并产出一期学院刊《春水》,其涉及同志文学写作与非虚构写作,但这些不过是一些起步而已。而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找到足够好的作品,之外,我们还希望能聚集足够丰富的文本,这些文本能让“同志”这个词语既是广大的,又是趋异的,甚至是深刻的。
第27期《异色》
第34期《亚当》
第32期《春水》
很多事情不是我们看起来那样,因为人无法对自己没见过的事物发表见解,但奇怪的是,人们喜欢的就是对自己没见过的事物发表见解。对此,我们能做出的唯一回应,就是让这些事物被看见。
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但我们又取得了一个小小的进步
那就是这一期侧重中国同志文学史
的
作品选辑的完成
《屿》
屿是大海中无人居住的岛,但真的没人么?屿同时又是聚合的,一连串的。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我们写到,“许多时,‘有无’是一个历史问题,但‘有无’更其可能为一个将来问题(一种intention)。且根本上,‘有无’是一个场域内的论证。这本小书,即对此‘疑问’的一则‘历史’‘论证’。”这个论证很简单,就是“请看”,“请看这一连串的、大海上无人居住之地”。
刊中第一部分,是一辑民国作品专辑,由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同时是中国现代同志文学的研究者Yulei编选,包括郁达夫的小说《茫茫夜》、石评梅的散文《忏悔》、李金发的诗歌《同性恋歌》及袁牧之的戏剧《等遍三角形》。正如Yulei所言,“二十世纪初期,‘同性爱/恋’、‘异装癖’、‘双性人’、‘虐恋’等概念,被作为时兴‘性科学’的一部分,随着日语翻译的欧洲性学著作和日本学者的相关论述被引入中国。在民国初期蓬勃发展的期刊报纸、小说出版所构成的公共舆论空间中,新式知识分子们对性别、性道德、性科学等话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进行了频繁的讨论。”
“知识分子们领风气之先,纷纷对边缘性行为、性少数群体进行描写,以此作为参与社会性别观念讨论和协商的方式。这股创作潮流自二十年代始。最早以男性同性情欲挑战传统道德准则的是郁达夫,他在1922年3月15日发表的《茫茫夜》无异于在文坛投下一枚炸弹,”随后一直到1949年,其间“有庐隐、凌叔华、丁玲、郭沫若、沈从文、巴金、老舍等近五十名作家,用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不同体裁形式,对男/女同性、恋物癖、易装等边缘情欲进行了描述,一时蔚为大观。”
刊登《同性恋歌》的美育杂志
新中国成立后,同志尚未诞生,同志已经消失,这之后直到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同志及同志活动又浮出地表,并且以公厕、公园、同志浴室等地为据点,开启了一个长达近三十年的渔场时代。在这一暗淡而剧烈的时代中,出现了重要的同志作家及导演,崔子恩,作为北京电影学院的副教授,在噤若寒蝉的年代,他是最早公开其同志身份并果决开展同志运动的重要人物。本期杂志中,由崔子恩自选了他的重要作品《公厕白金宝典》,在这部中篇小说中,公厕作为象征,被当作一个时代及世界进行叙写,并且这其中出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重大消解与荒谬力量,而正在这种消解与荒谬中,一种严肃美学得以建立,这部作品不仅是中国同志文学的重要作品,甚至在中国文学史上亦有其位置。可以说,正是从崔子恩开始,中国的同志文学得以建立。
这之后,我们还请同志作家童戈自选了他的一个短篇,《战地》,在社会主义中国背景下,讲述越战时期两个中国士兵的前线爱情。童戈也是中国国内较早参与同志工作的作家、学者,以公开的同志身份,专注于反艾滋反歧视的社会倡导与学术研究工作,整个九十年代他都笔耕不辍,并出版过两部同志小说集。
二十世纪末,中国进入网络时代,这一时期,因为网络的私密性与交互性,许多同志聚集到网络,并以之为一个秘密花园,倾吐心中不可为常人道的情感与想法,这是公厕公园外,中国同志第一个见到对方与自己的虚拟之地,故此它无比真实。因为巨大缺口的豁然打开,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突然多了起来,虽然其中绝大多数并非严肃创作,但其作为一个绝望与兴奋之人的真实新鲜的文本,具有不可估量的个体意义。据此,我们选取了一个同志BBS作为样本,通过对其中多位作者的文本进行编选,择其具有文学价值与文本价值者,基于一种“梦幻的真实”还原了一个同志网络空间的生态样本,在这样一个样本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二十世纪初中国同志的种种面向。而这个面向,将预示着一个重大转机,以至于此后的文学创作,都将被网络时代深刻地影响。
正是在这一时期,身居大城市的同志可以网络及同志据点为空间展开其有限活动,而中国底层同志尤其是农村同志生存及思想状态怎样呢?我们选取了同志诗人墓草的作品来匆促回应这一沉重,墓草以其底层生活的经历完美诠释了王尔德的佳句,“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却有人仰望星空”。他的诗作大胆宣扬同性情欲,抨击揶揄社会及政治的卑污与不作为,嘲笑自己同性恋写作者的身份被种种文学潮流与机构嘲讽与忽视,并且他坚信自己所行正是光明必然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