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外国人吃火锅,我知道,大家期待的反应,多半是“外国人一定被中华饮食文化吓得目瞪口呆,大为新奇”的故事。
其实不然。以前中国对外交流不够多,外国人还会觉得火锅新鲜。现在,至少欧洲人,除了少数土鳖,已经很少会诧异“哎呀中国还有这个饮食哪”?
因为他们已经接受“中国饮食无奇不有,我们只管吃就是了”的设定了。
一个中国人吃到佛罗伦萨牛肚包或者阿姆斯特丹鲱鱼,也不太会目瞪口呆对吧?
现在大多不太老,见过些世面的欧洲人,初见到任何中国食物,最多是好奇一下,觉得新鲜,然后就……入辙了。
火锅,算是中餐里欧洲人接受比较快的。我跟外国人解释中国的炒菜,如何炒料、勾芡、大火炒,总有些人不能理解。但火锅一烫就熟,他们亲眼看着,很直观,所以很爱吃。
若是重庆人。十八岁之前主要是重庆、贵州、深圳三地。
火锅,牛油不重者不能接受。无辣不欢。我两天不给她做饭、三天里没一顿有锅子,她就要害病,得吃顿火锅才好——她是那种住着四五星级的酒店,不吃酒店餐,要拉着我出去数串串的人。
当年
她初到上海,我请她吃天山路附近号称最辣的一家火锅。她吃完了,若无其事开始喝火锅汤。
“漱漱口,不然太淡了。牛油都没有。”
于是每年我们从国内飞巴黎,带一箱子调味料。小面的、鱼香的,剩下都是火锅底料。
巴黎买得到的火锅底料大多是周君记。她完全不能接受。起码是桥头和秋霞的。这点重庆人民大概懂得。
我们在巴黎过了第一年,第二年特意多花了每个月500欧房租,搬到一个面积丝毫不变的房子里。我贪图的是有天窗和跃层,她贪图的是:可以在附近亚洲超市买到毛肚来烫——这个,大概重庆人懂了。
我们平日,每周起码四顿(午饭、晚饭)锅子。冬天,每周一半都在吃锅子。
请国内朋友。请欧洲朋友。都请。
大家反应不一。
我认识的欧洲人,第一次见到重庆锅子,不会太惊讶,有些还爱摆聪明显得自己吃过。
只是小细节会有些疑问。
一个会日语、韩语,研究过东亚海盗史的博士生。第一次吃时很惊喜:
——这是寿喜锅Sukiyaki对吧?
直接夹豆腐吃(他会用筷子),吃下去,眼睛就直了。应该是被辣到了。
一个波尔多法国人,女朋友是中国东北人。他吃得很老练,还直接定义说,火锅是Fondue Chinoise——Fondue是瑞士奶酪锅的意思。
还问我们,为什么不多加点蔬菜。我们解释,牛油锅烫蔬菜,容易太烫,还容易卷花椒误吃。
他:原来这个花椒不能吃吗?
我们:……
他:那辣椒壳也不能吃?
我们:…………
一个意大利姑娘。吃起火锅来淡定。用叉子卷魔芋粉丝,吃意大利面似的。
她说她在中国呆过三年,特爱吃火锅。
一个俄罗斯壮姑娘。别的吃着非常溜。
只是看见我们烫猪血,就有点好奇。绿豆粉为什么是透明的,很好奇。毛肚烫后卷了,找不到,就用勺子捞。
年轻的欧洲人对火锅常见的疑问是:
A 为什么这么辣,而且好烫哇呵呵。
B 许多食材具体是什么?主要好奇毛肚、猪血之类。我没敢跟他们说黄喉和鸭肠。
C 那么雾腾腾的你们居然看得清?!
D “我以前吃的中国火锅没有这么辣!”
E 汤可以喝吗?不可以?哦,哪些汤能喝哪些不能呢?
也有很老练的。
共和国广场旁边,有一家巴黎挺有名的火锅店。有许多巴黎人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