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时评
《广电时评》杂志官方公众号,权威声音、专业评论、行业风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纪法指引  ·  【镜鉴】刚刚,市委原书记陈少荣被查! ·  10 小时前  
人民日报评论  ·  再见2024,你好2025,走过的路每一步都 ... ·  3 天前  
主编温静  ·  最新!多地接连成立国际传播中心 ·  3 天前  
CHINADAILY  ·  Business丨Key pivot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时评

【报道】多位“国家宝藏”面孔履新全国政协委员,“文博热”背后有“大格局”

广电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8-01-27 23:10

正文


在最新发布的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中,12位文博领域工作者位列其中。这些“国宝面孔”在走进大众视野的同时,也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1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2158位委员中,文艺界委员共122人。在这122位委员中,涉及文博领域的共有12位。


多位“国宝面孔”履新全国政协委员

今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名单呈现了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队伍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等特点,涌现了一批新的代表人物和优秀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在122位文艺界委员中,坐镇《国家宝藏》的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也在其中。



2017年12月3日,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央视综艺频道开播。这档节目将文博领域与大众娱乐、综艺形态相结合,与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院)合作,每个博物馆(院)推荐3件镇馆之宝,通过对27件“国宝”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随着节目的热播,国宝的讲述者、守护人、九大博物馆(院)馆(院)长以及更多的文博人,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节目中,9所博物馆(院)的馆(院)长在现场围坐点评,有网友称他们为“老九门”,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就位列其中。



出现在名单上的其他11位文博领域工作者还有: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天津美术馆副馆长青铜器专家卢永琇,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吉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陶瓷科科长吕成龙,曾任中国博物馆协(学)会秘书长、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的安来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鉴定专家耿东升,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部主任潘路。


同时,还有多位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出现在十三届政协委员名单中,比如文艺界的新委员勉冲·罗布斯达,是藏族唐卡勉萨派国家级传承人;体育界的新委员杨振河,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式太极拳传承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报告还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也进一步表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长期战略。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需要聚集更多人的力量,一同在继承中创新。


《国家宝藏》让文物“活”了起来,在某种程度上,节目成功激发了公众的聚焦效应,带动了“国宝面孔”的走热;同时,“国宝面孔”广泛和深入走进大众视野,也将进一步引领社会形成强大合力,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大综艺”与“大文化”

在当前的传播语境下,文艺创作尤其是综艺节目的创作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力。这要求内容创作者们肩负起一份使命和责任,从创作的源头上秉持高品质、大格局,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以品质铸就辉煌。


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的文艺界委员名单里,还出现了两大综艺平台的负责人,分别是央视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吕逸涛和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焕斌。吕逸涛曾经担任央视《非常6+1》《开门大吉》《回声嘹亮》等栏目导演、制片人, 2012年、2013年、2014年央视春晚的执行总导演、2016年挂帅央视春晚总导演,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综艺节目特别是文化类节目是电视圈绕不开的话题。央视综艺在过去一年多里在文化布局上逐步升级,以创新思维把握时代脉搏,让更多的文化类节目唤起国民的文化自信。2017年,吕逸涛监制的《朗读者》不仅是“国家舞台”的开篇之作,也成为现象级文化综艺节目的引领者。随后,特别节目《飞龙醒狮耀中华》《歌声飘过90年》《中国民歌大会》等节目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以国家视角、百姓情怀讲述中国故事。


而作为2017年央视重点项目,历经两年的创作、打磨的《国家宝藏》调动中国顶级的文博资源,并得到了文化艺术界、考古文博界等诸多有识之士的帮助和支持。伴随着《国家宝藏》等文化节目的热播,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文博热”,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去了解自己身边的文化。“文博热”不仅体现了大众文化需求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着传统文化的持续回归。正如《国家宝藏》的内核,“每一件文物,都是一个记载民族血脉的基因密码”,这种民族自信,使得节目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点燃全民情怀。



“唯有‘大格局’才能造就‘大气象’。”在吕逸涛看来,植根文化沃土,切实把深厚文化底蕴大气磅礴地呈现出来,与时俱进、紧接地气,必然会受到观众喜爱,激励爱国情怀、产生鼓舞人心的力量,“未来央视综艺要继续推的就是适合自身平台的内容,利用平台优势,做大综艺、大文化”。


  作者:刘白


编辑:张榆泽  汪雅青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