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学了没
社会有学问,一个有趣、专业、接地气的泛社会兴趣社区。今天,你社会学了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铁路电子发票怎么开? ·  4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二线豪华,沦为“陪跑”? ·  5 天前  
澎湃新闻  ·  列车突发脱轨,亲历者:摇晃持续了50秒 ·  5 天前  
人民日报  ·  DNA结果确认,就是她! ·  6 天前  
人民网  ·  35秒?没看够!根本没看够!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学了没

婆媳关系:女人之间的战争? 还是对男人情商的考验?

社会学了没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03 22:00

正文


原创

作者:Wei Wei,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socialor

编辑:

小虾


社长说

为什么天底下最难搞的关系是婆媳关系?~ 媳妇的别称是“新娘”,一个新的娘突然来到家里,旧的娘心里能好受吗?    


●  

婆媳关系:女人之间的战争?

还是对男人情商的考验?


我家住的老筒子楼里有很多三世同堂的住户。一天,电梯间的墙上赫然出现了用黑色油性笔写的一行大字:“天下婆婆一般黑”


夫妻二人的婚姻生活因婆媳矛盾而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化解婆媳矛盾和如何与婆婆相处仿佛仍是千古难题。


在今天这篇文章里,我就来和大家一起唠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婆媳关系。


中国特色还是全球现象?


诸多以婆媳关系为题材的电视剧让我曾经一度以为“婆媳不和”只是中国特色。但是在得知一个加拿大土生土长的白人朋友被她婆婆当着全家的面抽了一个耳光以后,我开始怀疑,这种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的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会不会是全球现象?


事实证明,全球各地的学者们对于婆媳关系(mother-in-law/daughter-in-law relationships)已经关注很久了。


剑桥大学心理学家T. Apter指出,有四分之三的夫妻都与自己的公婆或岳父母有着激烈的冲突,而在这些冲突之中,以婆媳矛盾最为突出。有60%的妻子把自己与婆婆的关系形容为“压抑的”“糟透了”“让人精疲力尽的”......



来自冰岛并在美国完成学业的两性关系专家Y. K. Fulbright博士总结出了常见的婆媳冲突的导火索。名列榜首的是“催生”压力。(有没有很意外?中国已婚未育的女性们,你们不是一个人。)


其他因素还包括:婆婆试图在家中维系自己的权威;作为父母认为没人能配得上自己的儿子;对于带孩子的观念差异;经济支持;宗教文化政治观念的差异,以及试图主导儿女的婚姻关系。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文章开篇提到的电梯间里的感慨简直太精辟了?具体到中国社会,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中国学者Yi Song和 Yanbing Zhang又做出了两点补充:生活习惯的差异,和对于儿子/丈夫关爱的争夺与嫉妒。


婆媳关系其实考验的是男人的情商


我决定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主要源于最近身边几个朋友的吐槽。先来讲个小故事吧。


朋友A的孩子快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了。为了孩子着想,A的公婆主动提出要出全款在幼儿园附近给他们买一套三居室。夫妻二人一间,孩子一间,另外一间为了A的母亲过来帮他们照顾孩子的时候方便偶尔留宿。


考虑到高房价的压力,A表示还是夫妻二人贷款买一套小一些的房子。但是A公婆一再坚持,最后也只能全听他们安排。


谁知买了房子以后,A的婆婆突然提出来要长期跟他们一起住。理由是虽然自己还没退休,但是下班以后可以帮他们照看孩子。A自然是反对的,她老公也与她统一战线。于是借着一次一起吃饭的机会,A的老公提出不希望母亲与自己夫妻二人和孩子同住。



结果A的婆婆转头就问A的看法。纠结片刻后,A小心翼翼地表示,作为年轻人,希望有自己的生活空间。谁知道她话还没说完,婆婆突然变得情绪激动,泪眼婆娑地说他们老两口把养老的钱都拿出来给他们买房了,怎么就不能住一住。


饭桌上的气氛瞬间凝结,A和她老公只好连安慰带哄地答应下来。沟通失败。


故事讲到这里,想来大家也看出些端倪了。A公婆的苦心固然一片昭然,可是A说的也是实话,但是怎么沟通就这么困难呢?


没错,问题的关键既不在A,也不在A的婆婆,而是在A的老公,更准确地说,是A老公的沟通技巧,或者说冲突管理模式(Conflict Management Styles)。


有传播学研究表明,男人的冲突管理模式,即情商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影响婆媳关系的关键。冲突管理模式分为四种:竞争型(competing),逃避型(avoiding),顺从型(accommodating),问题解决型(problem-solving)。


竞争型老公通常会拒绝沟通,他们的口头禅基本是“我妈养我不容易,你就不能体谅体谅吗?” 。这一类型的老公还经常否认并无视婆媳矛盾的存在,不体谅妻子的感受。比如“我妈人就这样儿,她没有恶意。”


逃避型老公虽然不拒绝沟通,但是他们通常在交流过程中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这一类老公经常使用的小把戏包括转移话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旦婆媳间出现冲突,他就会两边儿和稀泥,弱化矛盾,而不是解决矛盾。


A的老公就是典型的逃避型老公。他虽然考虑到了妻子的感受,支持她不愿与婆婆一起住的想法,但是他并没有采取任何可以解决问题的措施。更有甚者,他把沟通的场合选在了有自己,妻子,与母亲同时在场的饭桌上。从一开始,他就没有在沟通中起到主导作用。



顺从型老公指的就是那些墙头草两边儿倒的老公。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做出理智的判断。当母亲和妻子意见不一致时,这一类老公通常会倒像更强势的一方。


问题解决型老公,也就是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这一款限量版老公,会权衡各方面利弊,做出让双方都满意的决定,并且成功解决问题。这一类老公通常很有主见。


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母亲和妻子为自己以及整个家庭所做出的努力与牺牲,他们也明白自己的母亲和妻子的需求以及底线。更重要的是,他们清楚自己的角色,即自己作为儿子,对父母赡养的责任,以及作为丈夫,守护妻子与自己这个小家的使命。


对于原生家庭这个词,想来大家已经不再陌生。当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组成一个家庭,他就脱离了他的原生家庭。而他与这个女人组成的家庭,则是他余生的核心家庭。问题解决型老公决不会把自己的原生家庭与核心家庭混为一谈。


虽然问题解决型老公是提着灯笼也难找的限量版,但是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一些小建议,帮助已婚的姐妹们把自己的老公打造成问题解决型,帮助有觉悟的男同胞们把自己培养成问题解决型。


首先,就是刚刚强调过的,作为问题解决型老公,要明确自己在原生家庭与核心家庭中的角色。在父母眼里,你可能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需要他们照顾,需要他们出谋划策规划人生。


但是,你要让他们看到,你已经成年,可以独当一面。你有能力和自己的妻子一起,把自己的核心家庭营造的很好。而在这个核心家庭中,你和你的妻子才是家长。


其次,在关于婆媳矛盾的沟通过程中,问题解决型老公一定要主导沟通,单独与你的父母交流,让你的父母明白你的需求和目的,并直接指出问题的所在之处。当然,你也要向父母表示,你体谅他们的苦心,并且请他们相信你,把一切都交给你。


与此同时(敲黑板),老婆们一定要全力刷低自己的存在感。在你的公婆面前适当示弱没有什么不好,让你的公婆看到,你是相信并且依赖他们的儿子的。


这样,他们也会安心,也会对自己的儿子信心倍增。不过一旦回到自己的核心家庭,所有事儿还是夫妻二人商量着来才行。


婆婆眼里的儿媳妇永远是“外人”,怎么破?


一些姑娘表示,自己的婆婆对自己的老公有种谜之依恋。每次一起出门或者去公婆家探望,婆婆不是拉着老公的手就是挽着老公的胳膊,亲亲密密地有着说不完的悄悄话儿。而对于自己这个儿媳妇,不是冷眼相对,就是各种挑刺儿刁难。总之,在婆婆眼里,儿媳妇永远是个“外人”。


早在197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H. Tajfel和J. Turner就提出了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


他们指出人类喜欢通过“搞小团体”来区别“自己人”和“其他人”,并通过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团体,达到社会认同,从而提高自尊自信。在一些婆婆眼里,她和她的儿子才是一个小团体,是一家人。作为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后来入场的儿媳妇就是外人。


为了保全自己的自尊心与在小团体里的地位,这一类婆婆更是要反复确认自己儿子的态度。比如跟儿子抱怨儿媳妇的不是,或者对儿子与媳妇两个人的核心家庭指手画脚。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儿子表示认同母亲的观点,默认,或者没有明确表态,都会让母亲觉得儿子果然是和自己一头儿的。所以对于这类情况,作为儿子的各位男士们(敲黑板),请在此时坚定地维护你和妻子的小家的家庭界限,因为你不仅仅是一个儿子,你还是一个丈夫。



另外,在这里我还想说一句,所谓“会做的两头瞒,不会做的两头传”。那些有在婆媳间传话习惯的人,我拜托你们改一改。


出于传统观念,很多人会觉得把原生家庭与核心家庭分得太清,是不孝顺,会让父母伤心。但是就像之前所讲,模糊不清的家庭界限只会给所有人带来负担与困扰。关于如何把握这个“度”,请大家参见之前我们转载过的文章:如何建立合理的家庭界限?作者Dr. Chen


关于建立家庭界限,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各司其职。作为子女,如果在经济或生活上过分依赖自己的原生家庭,将会给建立家庭界限带来很大的困难。


除了建立合理的家庭界限,儿媳妇们还可以用一些“障眼法”来弱化自己“外人”的身份。多项中外研究表明,儿媳妇可以通过创造共享家庭认同(shared family identity)来提升自己在婆婆面前的团体认同,从而改善婆媳关系,帮助婆婆摘下有色眼镜。创造共享家庭认同需要一系列沟通技巧,而最重要的就是开展适应性的(accommodative)互动。


根据沟通适应理论(Communication Accommodation Theory),适应性的交流,即分享个人的感受与想法,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明确表达自己对对方感受的在意等等,都会拉近人与人心理上的距离,进而调节甚至改变群体认同。


至于适应性交流(再次敲黑板),并不是说让大家和自己的婆婆掏心掏肺,好的不分你我。一切交流,都要建立在明确的家庭界限之上。


我有一个朋友M,她的婆婆喜欢逛街。M走的是小清新路线,她的婆婆却喜欢各种blingbling的。按理说,这两个人应该是逛不到一块儿的,但是M会陪着婆婆出去买买买,并且每次都让婆婆买的很开心。


M告诉我,她的秘诀就是“be professional”,没错,就是专业。把陪婆婆逛街当成职业,注意力集中在逛街这件事本身而不是婆婆的审美品味上。不对婆婆的审美妄加评论,但是可以从衣服的材质等没有争议的方面给出中肯的意见。


写在最后絮絮叨叨地说了这许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最后,愿你们的生活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有琴棋书画诗酒花。


References

Fulbright, Y. K. (2013, October 14). Have in-law issues? Become a united front.

Retrieved from PsychologToday: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materelate and communicate/201310/have in law issues.Rittenour, C., & Soliz, J. (2009).

Communicative and relational dimensions of shared family identity and relational intentions in mother-in-law/daughter-in-law relationships: developing a conceptual model for mother-in-law/daughter-in-law research. Wester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73(1), 67-90.

Song, Y., & Zhang, Y. B. (2012). Husbands' conflict styles in Chinese mother/daughter-lin-law conflicts: daughters-in-law's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Family Communication, 12, 57-74.


●  

1

社长问:

已婚的你分享一些和婆婆的相处之道吧~

未婚的你期待怎样的婆媳关系呢?

来评论区和我们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