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由 Anna Wintour 派号入场的
Met Gala 红毯
高质有序,戛纳电影节红毯简直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
几天
前
,先有中国某不知名女星赤膊上阵,尺度大开让无数老外惊呆,紧接着几位亚洲女星开启霸毯模式,3 分钟能走完的红毯,她们硬是定海神针般转圈转了 10 分钟。
这两天,全球各地都在热议暮光女 Kristen Stewart 赤脚亮相电影《黑色党徒》(BlacKkKlansman)首映红毯的照片。
作为老佛爷 Karl Lagerfeld 的缪斯女神,Kristen 并没有穿着最新的 Chanel 礼服亮相,而是选了一件 2013 秋冬高定系列银色刺绣迷你裙,脚底踩了一双 Christian Louboutin 恨天高。
很显然,高跟让她很不爽,定点拍完照,她就把鞋子脱了,拎着鞋赤脚步入会场。
粉丝们都觉得她酷毙了,但有好事者认为不能怪鞋跟高,而是她状态差,因为被摄影记者抓拍到的照片里,她的黑眼线完全掩饰不了那疲倦不堪的眼神。
不过,美国 CNN、《时代周刊》、英国《每日邮报》等西方各路主流媒体统一开启了深度解读模式,认为 Kristen 此举是为了抗议女性必须穿着高跟鞋走红毯的潜规则。
早在 2016 年,Kristen 接手美国《名利场》杂志采访时说:“它(红毯)存在双标,只要求我做某件事,却不要求男人做。”一年后,她告诉美国《好莱坞报道者》杂志,“(红毯)有很明确的着装规范,如果你不穿高跟鞋或者其他什么,就会有人很不高兴。”然后她直指要害,“如果不能要求男人穿高跟鞋和礼服,那也不能要求我这么做。”
一直以来,女星
穿高跟鞋和礼服走红毯,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礼仪。
2015 年的戛纳电影节,就有多位女性因为穿着平底鞋参加电影 Carol 首映礼而
被拒绝入场
。
走红毯又不是选美,穿着体面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穿
高跟鞋和礼服
?因为那些
隆重得有些浮夸的着装背后,有一整套完整的商业运作体系,关乎收视率、曝光率,以及各大赞助商的广告效益。
相比之下,Met Gala 可以当作公益来做,因为它以 Anna Wintour 及其掌舵的美国版 VOGUE 为中心运转。而各大电影节红毯,并没有控制舆论的优势,包装就成为最现实稳妥的选择,明星为了宣传电影和增加自身曝光率,即是合谋者,也成了牺牲品。
于是红毯怪象横生,尤其一些礼服设计师为了红毯而红毯的设计思路,哗众取宠之余,简直把明星变成了无知的蠢货。而当红毯只剩下轻浮和过度包装时,注定了它越来越过时的命运,况且还有社交媒体神助攻。
众所周知,如今
明星们
走上红毯之前,就已经拍了照片发到各自的微博、Instagram、朋友圈,配上一些电影宣传文字,顺便夸一下赞助商。到了记者如相亲式空话套话的采访环节,明星们会把在网上说过的话再复述一遍,如果没在网上说过的话,问再多他们也不会说。
社交媒体放出了民主的萌兽,一切再也回不了头,红毯似乎显得多余。好在有争议的地方就有商机,既然媒体战、粉丝战已经过时,那就变点花样继续开战,于是红毯
性别战争打响。
年初的
金球奖黑化红毯
珠玉在前,最近的戛纳红毯上,不仅有暮光女脱鞋单挑,还有 82 位女星游行般手牵手走红毯,然后集体亮相表明争取女性权利的身姿立场。
男女不平等,同工不同酬,女性受歧视受虐待,不单单在电影行业存在,而是遍布整个男权社会的事实。所以,以前明星们你压我、我压你的阶级内部矛盾暂时放一边,手牵手众志成城一致对外才是正事。
具体到国产明星身上,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
前几年,国产女星走红毯时,宣传稿都会用到一个词——艳压群芳,不管咖位大小,都可以艳压。于是,艳压一词在过去几年被严重异化,成为女星进行不健康公关宣传的黑词。
既然艳压不再体面,红毯还得照走,舆论攻坚战怎么打?好在有微博救场,转发量的高低决定成败。
于是国产女星的红毯宣传逻辑,从以前的媒体舆论战,变为现在的粉丝舆论战。至于性别舆论战,今年初已经有某些导演被公开讨伐,女星在红毯上发声应该是迟早的事,就看谁有胆先站出来。
当然了,任何战争都有打完的时候,打完了就得休养生息,红毯就得回归秀场属性,站在秀场上,人气高者胜。
尤其如今是社交媒体时代,只要打开微博和 Instagram,普通人可以直接和任何明星面对面交流,
人气高低决定
饭碗质量
和
江湖地位。
所以,
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