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赵民微分享
“赵民微分享”是赵民的自媒体频道。以长期的读书阅世经验,为您分析行业动向,判断经济大势,点评最新时事,指点心中迷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芋道源码  ·  关于DeepSeek的最新认知 ·  11 小时前  
芋道源码  ·  凌晨四点,线上CPU告警,绩效没了! ·  11 小时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10] ·  2 天前  
芋道源码  ·  防止超卖的七种实现 ·  2 天前  
芋道源码  ·  腾讯开源:零代码、全功能、强安全 ORM 库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赵民微分享

起底平安:超级地产大亨

赵民微分享  · 公众号  ·  · 2018-09-13 10:00

正文

文章来源:老虎财金


有人挥刀割韭菜,自然有人双手握镰刀。


在中国的房地产链条里,如果客户是韭菜,房企是镰刀,那拥有全金融牌照的平安帝国,起码是紧握众多镰刀的那一只手。


或者,起码是众多紧握镰刀的手之一。


这个韭菜和镰刀的平安故事,我们慢慢说起。



中国平安:隐形地产帝国


上联:中国平安


下联:华夏幸福


华夏幸福7月10日发布的公告, 中国平安以每股23.655元的交易价格,耗资137多亿元,拿下了华夏幸福的5.82亿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19.7%,一举跃升为华夏幸福的第二大股东。


通过这一大手笔投资,中国平安又将一大中国前20强房企纳入麾下。在该消息的连日发酵下,中国平安的隐形地产帝国,也在万众瞩目之下,渐渐现形。


马明哲的地产致富经


在台湾,曾经最大的地主不是地产公司,而是保险公司国泰。 这一点,对大陆或许是个很好的借鉴。


通过“钱滚地、地滚钱”的方式,蔡万霖所带领的国泰,曾经平均一天增加2.8亿资产,后来,台湾的股价、房价到了顶部,蔡万霖的董事长生涯也在不久后画下了句点。


但是,蔡老板的地产致富经却没有失传,而是辗转到了大陆,被马明哲传神复刻。


通过复制国泰买地、买房、买房企的方式,马明哲用25年的时间,把中国平安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打造成了世界五百强; 而马明哲自己,也从传闻中的司机,摇身一变成了“内地版李嘉诚”。


平安多年的“不动产”套路:参股获取利润分红,尝试各类联合开发模式。在合作中,平安基本不参与项目开发、运营。截至目前,中国平安不涉及股权合作的房企超过20家,包括招商、金地、保利、华润、绿城、九龙仓、碧桂园、协信、旭辉等;


1990年,台湾房价见顶,蔡万霖偃旗息鼓,国泰人寿的地产神话告一段落。那么,马明哲地产篇章,未来究竟如何,还有待观察!



平安七年之痒



2014年是平安进入不动产的第7个年头。此前的6年,可以称为蛰伏,毫无腾蛟起凤之姿,直到7年之痒,马明哲终于等来了东风:


这一年,险资进入房地产的最后障碍被扫除,平安不动产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这一年,平安在房地产的新角色是:做一名渔人,喂养鸬鹚,收获鱼儿。


渔夫利用鸬鹚捕鱼


食物链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吃浮游生物。


而平安,是鲸鱼,吞下了一整条地产食物链。


复盘平安的地产帝国,投资布局是一座从顶端到基座的金字塔。而各路开发商,就如那些忙上忙下的鸬鹚,拼命地把大鱼小鱼送到平安手里,自己累了,吃点小鱼度日。


深入浅出,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把平安的地产帝国,分为三级:


2017年8月8日,万科+平安联合体以总价18.05亿元及高达44%的自持面积,获得北京海淀区翠湖科技园地块开发权。


第一级:自主拿地


如今看来,拿地,这个被开发商视为企业发展重要环节的行为,几乎已经是被平安淘汰的玩法了。


以杭州为例,在公开市场上去拿地,入杭多年的平安,总共只有3次:


第一次,是2012年拿下钱江新城核心区内的E—03地块,也就是如今万象城隔壁的平安金融中心。 这块地成交总价23.1012亿元,折合楼面价11805元/㎡。而4年后,山东鲁能经过94轮报价竞得的E-04地块,楼面价已达到21073元/㎡。仅仅只是地价,获利已近一倍!


第二次,是2014年底2015年初,公开竞得老汽车东站地块和景芳三堡两块地,也就是后来的保利·中央公馆和绿城·留香园 。前者楼面价仅14234元/㎡,后者略高,也只有16447元/㎡。这两个楼盘的最高价都超过了5万/㎡,平安作为大股东,获利颇丰。


第三次,就是近期拿下的萧山南部卧城地块,楼面价仅为14189元/㎡,比隔壁绿城、禹州地块2万出头的楼面价,足足低了30%。 仅仅从楼面价角度而言,未来的南部卧城板块,平安已掌握区域价格绝对话语权。


这三个阶段,2012年第一次拿地,差不多是在2010年4月限购启动后的2年,市场还处在哀鸿遍野中,平安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第二个阶段,2014年底2015年初,限购从局部到全面放开的时期,平安看准了未来市场的上升行情,精准布局;当下的第三个阶段,调控从2016年9月开始到如今已快2年,疯狂的市场开始逐渐进入横盘阶段,平安再度出手。


简要概括一下就是,平安拿地的行情,要么就是限购的深水区,抄底;要么就是行情起飞的前夜,抓住风口和机遇。


如此眼光和稳准狠的决断执行,几家开发商能匹敌?


第二级:合作开发


例如,平安和中海共同开发南京城南G43地块项目。今年3月,有消息称平安牵手万科、龙湖、保利联合开发成都高新一项目。


平安不是开发商,目前杭州市场上,除了平安金融中心之外,它即便自己拿下的土地,也都是交由合作方开发。


把公开市场上能查到的平安在杭州的21宗土地,做了详细梳理和分析之后,发现了两个有意思的现象:


1.这21块地,总建筑面积约374万方,总拿地价格也正好369亿,也就是说,地价不到1万元/㎡,可以想见平安拿地的时机之准,地价之低,后期利润之丰厚;


2.就是平安在合作的开发商选择上,也很有意思。


这20宗土地,除了平安金融中心和刚拿的南部卧城地块外,一共有11家开发商进入了平安的合作名单。我们把表格整理如下:


加粗的项目表示多家合作

如旭辉滨江平安东方悦府


这11家开发商,仅有单个项目合作的,我们暂时不做展开。在2个及以上项目合作的开发商中,分为两类:第一是,过去有项目合作,但是暂时无新项目,如绿城、金地。平安和绿城的合作,始于义乌玫瑰园,随后在杭州一下子铺开了杨柳郡、留香园两个项目,但是此后,再无新项目。平安和金地同样如此。


目前,平安主力在合作的开发商,主要是三家:滨江、中天和龙湖。


为什么是这三家?


选择滨江很好理解。从锦绣之城开始,滨江摒弃了长期坚持的一流品质和二流价格路线,开始追求高溢价。 在锦绣之城之前,滨江在主要板块的项目,品质均为板块一流,但售价普遍低于同板块项目,如钱塘印象低于望江府和侯潮府,华家池低于蘭园,金色黎明并未高过万科公园大道,紫金府低于慧园,万家名城同样只是和北宸之光齐平。从锦绣之城售价成为板块最高开始,华家池的后期、壹品等,都是板块最高价。


高溢价,意味着高收益,平安和滨江合作,自然是看中了滨江溢价的能力。


龙湖在杭州,并未获得宋卫平给它的高赞誉,但是它闯出了一条粗暴的路:快、狠。 这条粗暴的路,足以确保龙湖在好的行情努力赚钱,差的行情断腕自保,绝不犹豫。从春江彼岸开始,春江郦城、春江天玺等项目,都是这个套路。


在高周转大行其道之前,龙湖在杭州的这些项目,就依据在高周转运作。它的特点,自然符合资本的口味。


而中天,前身是国有背景,在品牌、背景和资金上,平安都能有好的结合。据说,更诱惑的是,中天在合作中的让利特别有人,仅仅只是之江诚品一个项目,平安就赚得盆满钵满。


至于留香园、杨柳郡两个项目,同样让平安赚得盆满钵满,但平安为何后来不再和绿城合作?未知!


第三级:控股房企


可以说,中国平安没有砌过一砖一瓦,却坐拥全中国最大的地产帝国。


开发商拿地,平安拿开发商。这个逻辑,是平安地产链接的最顶端:据公开资料显示,平安系是碧桂园、旭辉、华夏幸福的二股东。


孙宏斌这几年东奔西突,到处买房、买地、买企业,马明哲就是他背后的男人。


2010年9月,险资投资不动产正式开闸。


马明哲当时非常感慨,表示“我们已经等了5年…..”


接下来,马明哲开始紧锣密鼓打造中国平安的地产帝国。


可以说,中国平安没有砌过一砖一瓦,却坐拥全中国最大的地产帝国。


中国房企前20强中,几乎每一家,中国平安都有所染指。


下面就来数一下,那些年,中国平安掌握一定控制权的房企:


首先是碧桂园。2015年,平安人寿以每股2.816港元的价格认购碧桂园22.362亿股新股,持股约为9.9%,投资额约为62.95亿港元。认购完成后,中国平安将成为碧桂园第二大股东。


接着是旭辉控股。2017年,中国平安把投资的大手伸向了在港上市的内地房企——旭辉控股,以合计17%的占股比例,成为了旭辉的二股东。


还有融创。据披露,平安银行、平安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和平安保险集团,合计持有融创36.16%的股权。去年底,孙宏斌还曾说,“我得感谢平安银行,借我25亿增持,那个时候6.18元增持的,赚了150亿”。没想到,连一向大手笔接盘的“白衣骑士”孙宏斌,背后也站着更加财大气粗的金主——中国平安。


今年,轮到了华夏幸福。


至此,中国平安执掌控制权的房企,已经达到4家,而且这4家都在中国地产top 20之列。


这还没完,剩下的16家,也全部都和平安系有过合作。



这四家企业,无一不是近几年突飞猛进的企业。资本快速套利的年代,快,才是资本追逐的目标。情怀和匠心所需要的时间,是资本耗不起的成本,自然被舍弃。


而入股房企,大约能给平安带来两重收益:


01

投资获益


以碧桂园为例,2015年,平安人寿以每股2.816港元的价格认购碧桂园22.362亿股新股,持股约为9.9%,投资额约为62.95亿港元。认购完成后,中国平安将成为碧桂园第二大股东。而截至目前,碧桂园股价在12港元左右,这笔交易浮盈约在200亿港元。


02

股东分红


仍以碧桂园为例,2015年平安入股以来,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碧桂园对外发布的年报显示,毛利润分别为322.4亿元、587.9亿元和349.7亿元,平安持股比例为9.9%,简单换算,归属平安的毛利润约在125亿。


当然,平安的野心不止于此。


除了直接控股房企外,平安通过共同开发、联合拿地、股权投资、融资合作等形式,与房企年度榜单上的TOP20几乎都建立了合作关系,比如与万科联合拿地,与绿地股权投资,与阳光城信托协议。


引用媒体的话就是, “在房企拼命冲击规模争当行业老大的时候,猛一回头,发现从来没有自己盖过一㎡房子的马明哲才是真正的隐形‘地产王国’帝王。”



股权投资


股权投资。一个著名的案例是,2013年平安旗下平安创新曾以基石投资者身份持有绿地控股9.91%股份,共12.06亿股,彼时认购价仅5.62元,总价共58亿元。


融资合作。例子有,2016年6月底,新城控股与平安银行合作成立产业基金,获得平安银行给予的100亿元意向性房地产项目投资额度。2014年,平安和恒大在地产永续债上进行了合作。今年3月,地产黑马阳光城与平安信托达成合作协议,拟就房地产项目投资、新型产业方向及其他资本项下投资开展全面合作,预计在2年内完成360亿资金合作规模。


资本只逐利。用平安和绿城合作时,平安方代表的话说,就是:“资本投资只看收益,做产品是你们宋总的事。如果你们绿城不能够让我们达到预期的回报,我们可以选择把地卖掉。”


每句话,都流露出嗜血的本性。


那么,平安在杭州市场上,又是如何挣钱的呢?


01

看总货值


平安的21块地,总投资不过369亿元,建筑面积却高达374万方,总货值接近千亿。而这其中,平安的出资额可能不超过200亿。也就是说,平安用接近5倍的杠杆,撬动了一个巨大的蛋糕。


02

看典型项目


我们从平安杭州土地市场的21宗地块中,通过公开信息查到的项目公司的股权比例,以其中6个典型项目列了以下这张表格:


数据来自克尔瑞,不含车位货值。


典型项目的案例更加夸张。6个项目,拿地不过143亿,平安出资不过58亿,却有超过447亿的货值(不含车位且杨柳郡还有货),归属平安的权益金额更是超过150亿,利润率很可能超过100%。


对于平安来说,近9倍的货值杠杆,近3倍的权益金额回报,一倍的利润,在当前的市场下,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收益部分,我们来看另一张表:


数据来自克尔瑞,不含车位货值。


收益上,从地价和销售均价的价差来看,留香园与中央公馆在25000元/㎡上下;映月台与江南之星的中间空间在20000元/㎡上下,金地艺境与杨柳郡同样没有低于1万元/㎡,其中金地艺境的楼面价与销售均价达到了4倍以上价差,在杭州市场,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