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了研究人员发现人们倾向于拒绝看似“好得不真实”的意外之财、异常高的薪水或可疑的廉价服务,这种现象被称为幻影成本。文章通过多项实验探讨了幻影成本对人们决策的影响,并指出交易也需要被视为人类试图理解彼此思想的社会互动。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如何减轻幻影成本的影响,并探讨了幻影成本在人工智能交互中的可能应用。
研究人员通过多项实验发现,在面临高收益或优惠时,人们会想象出可能的幻影成本,从而降低接受提议的可能性。
研究人员发现,为交易提供合理的理由可以减轻幻影成本的影响。例如,在提供廉价服务时解释服务价格低廉的原因。
研究人员正在实验探索幻影成本是否会影响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互动,以及如何处理AI过于慷慨的情况。
图片来源:托马斯·富克斯(Thomas Fuchs)
翻译 | 林清
如果陌生人送你一块免费的饼干,你可能会选择收下并吃掉它。但如果他们承诺,赠送饼干还会再额外赠你两美元呢?你可能会婉言谢绝走开,心想:“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在发表于《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
》(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
人们倾向于拒绝“意外之财”、异常高的薪水或可疑的廉价服务,因为它们看起来“好得不真实”
。这项研究在经济学和心理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解释了为什么经济激励有时会适得其反。
在最初的实验中,近40%的参与者吃了免费的饼干。相比之下,在额外奖励2美元时,吃免费饼干的参与者仅占20%。“
人们通常认为有人可能对饼干做过什么恶心的事情。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鲁·J.沃纳什(Andrew J. Vonasch,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说道。
另外还有9项实验利用在线问卷呈现了其他场景,参与人数超过4000名。这些场景包括:有人让你搭车回家还倒贴钱给你;建筑工人的工资高得离谱;航班价格便宜得出奇。在每种情况下,
越高的潜在金钱收益就越有可能降低参与者接受提议的可能性
。
沃纳什表示,这项研究表明与“标准经济模型”(该模型假定人类总是追求收益最大化)相反,交易也需要被视为人类试图理解彼此思想的社会互动。
如果某人在没有任何合理解释的情况下,违反了公认的准则,比如牺牲自我利益,我们往往会认为他们有不可告人的动机
,并推断其中存在“幻影成本”——这种想象中的后果会降低沃纳什所称的主动示好的“心理价值”。
在那个特定场景之外的其他因素也可能会发挥作用。英国雷丁大学研究决策行为的心理学家雷切尔·麦克洛伊(Rachel McCloy)说:“要知道,他人的过度慷慨可能会使我们欠他们人情,这也有助于解释人们的犹豫不决。‘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老话依然适用。”
另一项实验发现,
在不信任测试中得分较高的人会推断出更多的幻影成本
。研究人员还展示了如何减轻这种影响:只需为交易提供合理的理由即可。比如,在“廉价航班”实验中设置一个条件:座位看起来非常不舒服。沃纳什说:“座位不舒服通常不是卖点,但如果告诉人们座位不舒服,这会让他们更愿意乘坐,因为这可以解释低廉的价格。”
科学家正在实验,看幻影成本是否会影响人类与人工智能(AI)的互动。沃纳什说:“
如果AI过于慷慨,人们是否会想象出幻影成本?
人们倾向于把AI拟人化,认为它们有思想,但显然它们并没有。”
本文选自《环球科学》9月刊“前沿”栏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
如需转载,请在“环球科学”后台回复“转载”,还可通过公众号菜单、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与我们取得联系。
相关内容禁止用于营销宣传。
-电商广告-